这时,伶伶的爸爸从卧室出来了,轻轻地咳嗽两声,伶伶马上就说不去了。事后,妈妈问女儿为什么不去了,伶伶看了看四周,小声地对妈妈说:“爸爸来了。”哈,原来她爸爸一露面,比妈妈说破嘴皮都管用。妈妈问:“为什么爸爸一来你就改变主意了呢?”伶伶撅起小嘴说:“我怕他!”妈妈笑着问伶伶:“爸爸又没有批评你,你怕他干什么?”伶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说:“不知道,反正爸爸看起来好严肃,不好惹!”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有些震惊,当妈妈把女儿的一番话学给爸爸听的时候,爸爸突然感到有些悲哀,因为一句“不好惹”,就拉远了他和孩子的距离。
像伶伶这样惧怕自己父亲的女孩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身为这样的让女儿惧怕的父亲还不晓得自己的行为失当,那就要反省一下了。
女孩天性柔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成长过程中,女孩需要爸爸给予的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女孩需要感觉到,爸爸是值得信任的,是理解她的感觉和需要的。当她情感脆弱的时候,可以从爸爸这里寻求支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女孩就会觉得自己很可爱,并且感到安全、幸福和满足。遗憾的是很多爸爸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反而以自己能震住女儿而洋洋得意呢!
事实上,女儿对爸爸的看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她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识;而爸爸与女儿的关系,也会使她初步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看待男人以及如何维持与异性间的关系。如果女孩的父亲是个冷淡而被动的男人,女孩就需要自己去摸索与异性的相处之道,如果那些困惑不能及时解决,女孩成年后就会在与男性的关系问题上遭遇更多困难。
举个很容易理解的情况吧:如果一个女孩从小感受不到爸爸的关心,在她眼中爸爸一直就是冷漠的代表,这样她就会对男人缺乏安全感,在她将来的人际关系中就会不断地去寻找孩提时缺少的“父爱”,这样一来,就很可能会找一个比自己大上十几岁的老男人结婚,只不过因为这个老男人看上去更温和一些。
那些得到了爸爸的疼爱和关注的女孩会是怎样的呢?当女孩双目炯炯注视着爸爸的时候,爸爸就会明白女儿希望得到爱的回应,于是以充满爱的微笑和眼神注视着自己的女儿,目光中充满了温暖和慈祥,给予女儿的鼓励是世上任何注视都比拟不了的。
当女孩改变了发型或者穿上了时髦的衣服鞋子,如果她的新潮发型、新款衣服或鞋子能够引起爸爸注意并被爸爸赞赏,女孩的女性特质就会得到鼓舞,幸福的感觉也就会更强烈。因为拥有父亲的鼓励和心灵呼应,女孩和异性交往起来就不会无所适从或者因为对方是不同于自己的另一类而拘谨或者胆怯,会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虽然父亲是家庭中最忙碌的角色,但是也一定不能放松对女儿的关注和沟通。要知道,与事业相比,女儿的成长更重要!一个合格的父亲会成为女儿心目中的英雄。给予女儿适当的关注,不过于严厉、独断、冷漠,女儿将会更坚强、更有竞争力、更少神经质,不仅父亲会成为女儿心目中的英雄,女儿也将像花儿一样绽放。
教女小贴士
在成长中缺少父爱的女孩,更容易发生早恋,也容易因为轻信男孩而失足。
1.如果女孩和爸爸的感情比较淡漠,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很少,那么女孩就会缺少对异性真正的了解。进入青春期后,想接近异性的心理萌发,但由于父爱缺失,于是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射到外部。
这一方面是由于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在情感上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因而加剧了孩子对异性关爱的渴求,所以缺少父爱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早恋。
2.因为家庭关怀的缺失导致对异性了解的薄弱,稍不留神,就会给不怀好意的异性制造可乘之机,女孩一旦放松警惕,就有可能做出傻事,给人生蒙上阴影。由此可见,父亲的爱和关注对女孩的一生真的很重要呀!
不打不骂的教育,女孩更阳光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许多父母信奉的至理名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孩子的顽劣本性非要以棍棒才能制服吗?不!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有那些愚笨的家长才会对心爱的孩子采取如此暴力的教育手段。事实上,打骂并不是“驯服”孩子的最佳方法,不打不骂更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华华是个快乐的小姑娘,尤其喜欢画画,父母为她准备了很多彩笔和画纸。她每天都要画好多张。有一天,她正在集中精力画天空中的飞机。
这时,妈妈发现她用的一支不是父母给她买的彩笔,便问她:“华华,这支笔是谁买给你的?”“是我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你为什么要拿这支笔?”“我喜欢它,家里没有这种颜色。”女儿回答得理直气壮,妈妈知道女儿并不认为拿幼儿园的画笔有什么不好。
“宝贝,你没有画笔,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会给你买。你怎么能拿幼儿园里的笔呢?”华华不服气地说:“我为什么不能拿幼儿园的笔呢?”妈妈问:“你拿的笔,幼儿园的老师同意了吗?”“没有,老师知道就不会让我拿回家。”“对了,我们给你买的纸笔,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拿回家。但幼儿园里的彩笔是属于幼儿园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不属于你,所以你就不能拿回家,只能在幼儿园里使用。”……妈妈一点一点给华华分析,华华终于明白了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她说:“妈妈,我今后再不拿幼儿园的任何东西回家。”“这就是妈妈的好宝宝。明天上学,把这支彩笔送回幼儿园,并向老师道歉,老师会原谅你。”“好吧,对不起,妈妈。你答应给我买支这样的彩笔,好吗?”妈妈看着女儿把从幼儿园拿回来的那支笔小心地放回文具盒,开心地回答道:“没问题。”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很多父母的心中似乎都存有这种打骂孩子的理由,以至于父母经常因为心情不痛快,孩子做事稍有不对就借题发挥打骂孩子。习惯这样做的家长一般都没有考虑到自己打骂孩子的后果。
打骂孩子非但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更会让这些孩子的内心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家庭的厌恶感增强,亲情关系淡薄。一旦和父母产生分歧或矛盾就会离家出走,对家人的反感使得对他人的警惕减弱,很容易被坏人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国外行为学专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一见孩子犯错就大发雷霆,大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下去,孩子对训斥的承受力会逐渐提高,时间长了,孩子对一般的训斥也就无所谓了。正所谓“打皮了骂滑了”,这样的儿童长大后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谐者较多,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养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方式如此恶性循环,将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由于当前每个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父母们对孩子的溺爱增强,加重了孩子的自私自利。面对越来越倔强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报纸上经常有报道父母在气愤之下失手打死孩子或者孩子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残杀父母的新闻,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更是父母们不懂教育的失职。这个时候,父母究竟是应该采取更严厉的打骂,还是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呢?
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从“棍棒”教育中,孩子们学到的除了粗鲁的待人方式和粗暴的言语外,还有就是在家长不在时学会如何投机取巧来逃避挨打。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他们自卑、胆小、孤独、撒谎和情绪压抑等不正常的性格。
作为父母,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棍棒下绝对开不出鲜花来,更培养不出孩子健康的人格。“棍棒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习惯打骂孩子的家长,不妨学学以上故事中华华的母亲用温柔的话语轻松纠正孩子拿幼儿园东西的行为,如果搁在有些家长的身上,看到孩子做错事,保不准又是一番打骂。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如果还有人将“棍棒底下出孝子”看做是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实在就要狠狠地检讨和反思自己了!如果还不赶快把棍棒教育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么等孩子长大就有可能把你扔进垃圾堆!
教女小贴士
做个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就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看清孩子成长中“有错有收获”的道理。
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强,往往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会本能地用有限的经验去探索,错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要么继续尝试,要么询问大人,所以错误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好事,因为会导致更多的思考、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
允许孩子犯错误,保住了她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她的自尊,实际上是给她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让她放心地发挥她的创意和潜能。
而批评、指责、打骂却可能遏制孩子的探索欲望,会令她产生逆反心理,故意重复同样的错误。
如鱼得水的溺爱,带来的将是走上社会后的处处碰壁
当今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几乎是皇帝级别。虽然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爱孩子也是人类的天性,只是许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对,过分地溺爱,过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为了孩子,其他人的要求和想法全都无原则地退后。
如此无原则的溺爱,势必带来孩子的娇气,使孩子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毫无尊重他人的概念,异常任性和粗暴。这样一来,就等于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云云长得聪明可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更是恨不得每天把她捧在手心里。每天一从幼儿园回来,奶奶就忙不迭地跑上去把各种云云喜欢吃的东西往她手里塞,好像孙女在外边挨了一天饿似的。云云家里开着超市,超市里的商品平时云云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吃东西挑挑拣拣,爱吃的吃个没完,不爱吃的一点儿不动。爸爸妈妈虽然看不过去,但是当着爷爷奶奶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云云用文具、生活用品常常是一件物品喜欢一段时间,出现了新的样式就把原来的丢掉,妈妈见到后把云云喊过来,话还没说完,云云就哭着去找爷爷奶奶了,并告状说:“妈妈欺负我。”看到云云哭得那么可怜,爷爷奶奶心疼极了,并对云云妈妈说:“干嘛这么教训孩子,瞧把我孙女吓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