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7139700000026

第26章 参与竞争要懂的心理学(4)

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它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即使贵为天子,富可敌国,也无法逃脱挫折的侵袭。

挫折通俗的说就是“碰钉子”。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我无法解决和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等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时紧张的心理感受和状态。也就是说,只要有目标、有理想就可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感受到挫折。

当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数不尽的欲望、需要渴望得到满足,但受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却难以完全遂人愿,因而使个体遭受到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哪一个人敢说他从来未遭受过挫折或者今后不会遇到挫折。产生挫折的原因,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由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⑴自然因素。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如在参加户外活动中因意外导致受伤致残,家里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都属于自然因素。

⑵社会因素。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参军、入团、选班干部、考学等愿望因为名额限制而不能实现等。同自然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人们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

⑶生理因素。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例如,有一名高三学生很想报考军校,但因染上肝炎病不能如愿。有些青少年嫌自己长得不够高大、不够英俊等。

⑷心理因素。个人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在心理因素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点:

①个性完善程度。

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做事成功率就高,动机实施也比较顺利。反之则差。如有的孩子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得不到老师与同学的支持,导致某些需要和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

②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受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得太久,太激烈,或者是由于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而产生挫折感。

③挫折容忍力。即个体受到挫折时保持正常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体质承受力和意志承受力等。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也不管处在一个怎样的人生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一些挫折,正确地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一个婴儿蹒跚学步时,命运就向他发出了挑战。第一次行走跌倒,便是一次挫折,在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下,小孩鼓起了勇气,战胜了挫折,终于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伟人的一生势必不幸。”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怎样去面对。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不愉快,没有别人生活的滋润,自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同遭遇的人何止千万?你应该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困难、与挫折搏斗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困难和挫折,生活也就没有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遭遇挫折时,产生各种不平衡心理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聪明的人会很快地调适自己的心情,坦然地面对这一切,接受挑战,并且坚持到底,最后取得成功;而愚蠢的人则总是生活在唉声叹气和怨天尤人的牢骚之中,抱怨命运,痛恨别人,他的心总是布满阴影,结局也一定是作茧自缚。

人应该学会去承受挫折,那样当挫折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那么的惊惶失措,听过一句话:生活中荆棘密布,除了尽快的从中穿过以外别无法,越是对我们的遭遇的种种不幸耿耿于怀,它们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就越深。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埋怨社会、抱怨命运,都不会让我们取得成功。与其在经受挫折后痛苦地折磨自己,不如开心地去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勇敢地去追逐,不断地去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干自己最该干、最能干、最有希望取得成就的事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心理学应用: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驴子的主人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驴子的主人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人意料地安静下来,人们发现,似乎每一铲泥土打在驴子背上的时候,它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地往井里铲泥土,驴子也就不断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年迈的驴子靠着自己的智慧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

渴望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然而成功绝非易事。宋代诗人辛弃疾曾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谓的“不如意事”是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遭遇困境和挫折时,不要只是发出绝望的哀号,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为何偏偏是我落在这口枯井里?而是要善于在困境和挫折中寻找希望,发现成功的转机,就像落在枯井中的驴子,把人们扔下的泥土看做是走出困境的垫脚石:把挫折踩在脚下,将自己垫高。

当落在人生的枯井中时,是人最容易困惑的时候,能够恰当应对并走出枯井的人会获得成长,变得更加坚强,最终获得成功。

8.蜗牛心态:不做逃避的懦夫

品读小故事:

在一棵干枯的桑树上住着一只蜗牛,这只蜗牛自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这棵树上。

一天,风和日丽,蜗牛小心翼翼地伸出头来看了看,慢吞吞地爬到地面上,把一节身子从硬壳里伸到外面,懒洋洋地晒太阳。

这时,蚂蚁正在紧张地劳动,一队接着一队急速地从蜗牛身边走过。看见蚂蚁在阳光下来回走动的样子,蜗牛不觉有些羡慕起来,于是,它放开嗓门对蚂蚁说:“喂,蚂蚁老弟,看见你们这样,我真羡慕你们啊!”

一只蚂蚁听到了,就停在蜗牛旁边,仰着头对蜗牛说:“来,朋友,咱们一起干活吧!”

蜗牛听了,不由自主地把头往回缩了一下,有点惊慌地说:“不,你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

蚂蚁奇怪地问:“为什么啊?走不动吗?”

蜗牛犹豫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离家远了,要是天热了怎么办呢?要是下雨了怎么办啊?”

蚂蚁听了,没好气地说:“要是这样,那你就躲到你的那个硬壳里好好睡觉吧!”说完,匆匆追赶自己的大部队去了。

对蚂蚁的话,蜗牛倒也不怎么在乎。不过,蜗牛实在想到远处看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蜗牛终于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另一节身子也从硬壳里伸了出来。正在这时,几片树叶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响声,蜗牛吓得像遭遇了雷击一样,一下子就把整个身子缩回硬壳里去了。

过了好久,蜗牛才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到外面,外面仍然像先前一样的晴朗和宁静,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只是蚂蚁已经走得很远了,看不见了。

蜗牛悠悠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真羡慕你们啊!可惜我不能和你们一起走。”说完,依旧懒洋洋地晒太阳。

心理学解读:

蜗牛羡慕蚂蚁远行,可没有胆量和蚂蚁结伴同行,因为它担心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天气热了怎么办,要是下雨怎么办……对困难的畏惧使蜗牛始终蜷缩在自己的壳里,即使偶尔伸出头,也会被飘落下来的树叶吓到。最后,它只能对蚂蚁的离去表示羡慕。

这个故事中的蜗牛对可能发生的困难采取一种逃避的心理,这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和蜗牛的心理差不多,对于挫折总是下意识地逃避,就好像手碰到火、触到电会缩回去一样。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担当责任,对于挫折总是下意识地逃避,一旦问题出现便互相推诿。可是,这样一味逃避并不能使困难、挫折、不如意有任何改变,反而会变得更糟,甚至难以收拾。

逃避是一种怯懦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是指不想去面对遇到的事情,而选择消极的方式来避开与事情的冲突。逃避只是在表面上看来舒缓了问题,而实质上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例如,有一些孩子在家里玩耍打破了东西,知道闯了大祸就躲到柜子里不敢出来面对父母;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把考试卷子藏起来,甚至用谎言来欺骗父母说成绩没出来;还有的孩子在外面惹了祸,就一声不吭蒙起被子睡大觉,以为醒来后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这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逃避心理,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逃避者很可能是因为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或者害怕去解决,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经常采取逃避行为的人,很象一只鸵鸟。我们知道,当一只鸵鸟碰到敌人时,就会本能地逃跑,但是当它逃了一阵后,就会将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最后,这只鸵鸟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也很快。鸵鸟奔跑时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80公里,并且能持续奔跑30分钟。狮子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但只能维持几分钟。鸵鸟的前爪强壮而锋利,必要时能把狮子杀死。如果鸵鸟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坐以待毙的话,是足以躲避敌人攻击的。可是懦弱的鸵鸟往往忘了自己的优点,选择了逃避,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结果却失去了生存的机会。

这就像试图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满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的屁股正露在外面,危险也正在逼近。

美国参议员吉姆·达载尔在越战时担任美国海军的飞行员。在一次作战中,他的飞机被越军击落,跳伞逃生后却被敌人抓到,并被直接送入号称“河内希尔顿”的战俘营,在那里饱受虐待。

吉姆勇于面对残酷的战俘生活,并以坚强的意志力领导营内许多美国战俘渡过难关,终于熬到越战结束平安回家,得到全国人民的敬佩。当吉姆回想起那些没有撑到最后的战友,他哀痛地说:“他们消极了,根本不愿意面对现状。他们总是希望圣诞节前战争会结束,然后可以回家过节,落空之后继续希望美国国庆日可以回家,再度失望之后又期待感恩节可以离开。你知道吗?我想那些人最后是死于一次次梦想落空的心碎。”

那些死去的人是可悲的,可是造成悲剧的却是他们自己。他们把眼下的一切危机都当作不存在,然后自我麻醉,但这是不现实的,就象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一样,满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的屁股正露在外面,危险也正在逼近。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困难、挫折时,最佳的选择是不要逃避,而应直面问题。我们要马上思考: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应该怎样应对?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尽快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要马上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最小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既然躲不过,为何不在问题还没有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时勇敢地面对,让问题及早地解决呢?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困难和挫折当作激发潜力的契机,不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很快就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应用:

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逃避都是不能改变现实的,勇敢的接受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生活中的事情没有尽善尽美的。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问题,如果总是采取逃避的方式,那么最终受害的是自己。所以我们要克服这种不良心理。具体方法可归纳为:

(1)要克服自己的怯懦心理。很多人逃避责任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内心存在怯懦心理。因此,要克服逃避心理,必须先克服自己的怯懦心理。

(2)告别懒惰。懒惰是逃避者的一大通病,任何懒惰的人都不会获得成功。

(3)切实负起责任。一个逃避的人必须培养和树立责任心,才能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方法。一旦问题解决了,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逃避的行为就会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