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团队的带头人,如何建设一支打不垮、拆不散、挖不走的团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荣辱。身为老板,一定要重视团队凝聚力的打造,要让团队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液,这样才能让企业充满希望。
团队建设就像揉面团,越筋道凝聚力越强
什么叫团队建设?如果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话说,团队建设就像揉面团,越筋道凝聚力越强。在《赢在中国》第三赛季的第一场36晋级12强的比赛中,俞敏洪曾针对团队建设说了这样一番话:“开始的时候,团队就像面粉,一拍就会散,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往里面加水,揉啊揉啊,慢慢地就会成为面团,就很难散了,甚至越揉越黏,到最后这个团队就分不开了。”
在俞敏洪看来,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少不了三个因素:一是利益,二是权力,三是人情。这就是“揉面”时需要往面粉里添加的东西,俞敏洪特别强调了“人情”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为此,他还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曹操,他说刘备和曹操都有强大的管理能力,不同的是刘备在人情投资方面,比曹操做得更好。
当年曹操对关羽那么好,关羽依然过五关斩六将,非要去找刘备,这就是刘备人情投资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刘备经常跟部将们说:“你们都是我的兄弟,打下的天下就是大伙儿的。”曹操却不这么说,曹操不曾和别人结拜,他聚集人才的手段既有人情,也有利益。相对于刘备,他偏重于用利益留人才。
在新东方发展的过程中,俞敏洪历来崇尚“人情+利益”的团队打造理念,不过他承认,在新东方发展初期他的人情投资比较低级,不外乎请客吃饭、喝酒、出去玩,他和大家称兄道弟。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新东方的赢利范围不断扩大,这个时候俞敏洪身兼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原本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众人在利益分配方面出了问题,以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哥们儿开始陷入尖锐的利益纠纷之中,新东方遭遇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俞敏洪将利益、权力和人情三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了“利益”的分量,使之大于“人情”的分量。最后,他在利益与人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他认为:利益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你给员工的利益超过了其他企业给员工的利益,那么你的员工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较大。在此基础上,你再给员工人情,员工就会感到很舒服,就愿意为你效力。
经历了那次风波之后,俞敏洪表示:现在的新东方非常好,不光没有散架,而且团结得更加紧密,彼此之间合作的层次也提高了,而且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公司作出了贡献。比如说徐小平老师针对中国留学生出版了四五本书,王强老师出了基本口语著作。大家一起关注新东方的未来、命运和前途,彼此从理念到行为,都非常的一致。
从俞敏洪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揉面团”的过程中,既包括了团队成员之间并肩战斗,也包括了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摩擦。这种摩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内心需求、观点建议方面的碰撞和融合。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把一堆面粉揉成劲道十足的面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长期的修炼。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进入公司的时间不同,大家有先有后。在多年的合作中,有过很多不同观念的冲突,彼此间也曾有激烈的争吵,甚至有几天不说话的。遇到这种情况,马云就会站出来缓和气氛,因为大家有共同的事业。最后,十八罗汉糅合在了一起,彼此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为阿里巴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很多企业像新东方、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一样,也拥有众多优秀的人才,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企业,没有像新东方、阿里巴巴一样打造出凝聚力十足的团队,导致他们企业发展不那么迅速,有些企业甚至举步维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团队成员之间没有产生有效的反应,没有揉成一个整体,没有劲道。
有一家企业由于项目好、战略措施得力,在创办后短短两年时间内,企业业绩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但不足之处是,由于企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工作相对滞后。这家企业的人员比较特殊,有创业期的老员工,也有经验丰富的“空降兵”——职业经理人,还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可以说,这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发展需要的人才,可是问题就在于这些人员之间没有融合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无法真正发挥团队的作用。
后来,该企业在管理专家的帮助下,开展了员工培训计划,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大力宣扬企业文化,提出共同的目标,很快这家企业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揉面团”,在团队建设中,在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共同目标统一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团队建设中,为了让团队成员之间产生有效反应,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根据团队成员的个性来建设团队。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人个性很强势,有些人个性比较温和、比较弱势。如果把个性都很强势的人捏合在一起,那么团队中就有吵不完的嘴、打不完的架,如果把个性都很弱势的人捏合在一起,那么团队就会失去骨气和气魄。这都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是把个性强势和弱势的人整合在一起,这样他们彼此间可以互补,自然就比较有战斗力。
(2)把能力互补的人整合在一起。有些人擅长组织,有些人擅长策划,有些人擅长执行,把这些能力侧重点不同的人整合在一起,让大家各行其是,就能把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3)引导团队成员保持畅通的交流。良好的团队沟通可以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情感,使彼此更好地协作,有了情感基础,团队才能产生凝聚力。
传递正能量,激励员工创造奇迹
什么是正能量呢?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将人体比喻成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人和事,都能给人带去正能量。
正能量是团队创造奇迹的保证,一个正能量的团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传递正能量意味通过正确的管理手段,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感受工作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创造更好的业绩。
要传递正能量,老板就要做团队的建设者,而不要做利益的追逐者。近年来。领导者被分为多种类型,有魅力型、民主型、独裁型等等,你是哪种领导者呢?你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先看一个例子吧!
科尔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的老板,他一贯的工作风格是粗鲁、暴躁、威胁。科尔认为自己的团队“跑得太慢”,必须通过“鞭打”促使他们跑得更快,这样才能创造公司期望的结果。如他所愿,他的公司业绩不断提高,利润越来越多。
虽然科尔的管理风格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高,是由员工心头的恐惧所驱使的,而不是员工发自内心的正能量所驱使的。每当科尔发现员工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时,就会怒吼着威胁员工,说要扣员工的工资,要解雇懒散的员工。可以想象,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私下里怨声载道,对工作充满厌倦,员工离职率很高。
杰夫也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的老板,他采用的管理方法与科尔不同。他非常善于听取团队成员的想法,并且向员工反馈很多信息,使团队成员了解当时的工作进展。最重要的是,杰夫很公平,从来不袒护任何一个人。面对员工的错误,他总是机智地、有原则地予以纠正。犯了错的员工尽管有时候被杰夫痛骂一顿,但是他们心服口服,然后努力去纠正错误。而当员工表现出色时,杰夫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赞扬和奖励。
很显然,科尔是一个私利追逐者,而杰夫是一个团队建设者。科尔以为不断鞭策员工,就能达到赢利的目的,而杰夫采取尊重、表扬、奖励等管理手法,这样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迸发出无限的正能量。
作为企业的老板,应该像杰夫那样,做一个团队建设者,要帮助员工进步或学习新的技能,做员工的顾问、教练,把团队的宏伟蓝图装在心中,并传达给团队成员,使大家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老板要重视团队激励,重视公平、公开、公正,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优化制度、奖优罚劣等策略,清除团队的消极因素,不断把正能量传递下去。这样才能激发团队创造奇迹。
小苏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当时公司正处于低谷时期,业绩不断下滑,人心涣散。团队成员缺乏激情,毫无斗志。老板对公司的现状非常不满,当时高薪聘请小苏,就是为了改善公司的现状,但是怎么改,老板一直没有头绪,所以迟迟不敢动手。
一天,老板找到小苏,征求他对公司的意见。小苏毫不遮掩,说:“公司的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奖励制度没有得到兑现,这是大家不满的直接原因。另外,公司内部不团结,造成竞争力被削弱,导致业绩不断下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任由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
老板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示意小苏接着说。小苏说:“公司制定的目标应该分配到各个项目组,再由项目组具体执行,要让大家都有具体的工作。同时,一定要让大家通力协作,形成一个由公司到团队,由团队到个人的价值链条,把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保证大家认真执行目标,可以制定奖励制度,根据员工的业绩予以奖励。”
总经理打断道:“可以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公司里干活多、言辞不多的员工经常得不到奖励,而那些偷奸耍滑、善于言辞的员工却得到很多便宜。就拿上个月的事情说吧,上个月办公室主任请假7天去旅游,月底发奖金他照拿,而且据说拿得还是最多的。这就很不公平了,大家感到很不满,认为公司奖励不公,这让大家工作起来就没有了积极性。”
老板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我会尽快推出一系列的新制度,相信会改变公司的现状的。”
半个月之后,公司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制度,明确了奖罚细则。新制度一推行,公司员工的工作激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原来员工上班时怨声载道,现在都兢兢业业。月底发工资时,员工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因为公司按业绩予以奖励,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面对公司内部出现的矛盾,老板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选择因势利导的方式,而不是盲目打压,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从而提升团队的士气,激发出团队的战斗力。
另外,要想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老板一定要关注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要不断给予他们认可,把他们放在合适的职位上。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认为,管理者不仅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车”上,还要让他们坐在合适的位置上。
员工工作缺乏激情,没有出色的表现,并非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很有可能是被安排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老板如果不了解这个情况,盲目地任命员工,通常是非常危险的。反之,如果老板把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告诉员工:“努力去干吧,你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我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员工往往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用目标和利益把团队成员紧紧绑在一起
管理者一味要求员工单方面付出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丝毫说服力的。要想拴住员工的心,就要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将他们与企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说服员工,并促使他们死心塌地为企业工作。
不少企业管理者,在教育说服员工时,往往只会讲空泛的大道理,结果不仅没有半点效果,反倒会引来一片哄笑。如果管理者能够巧妙地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对等起来,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与说服对象的愿望、利益结合起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那么往往能够达到超乎想象的说服效果。
老杨就职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但他在说服员工方面可谓是行家中的行家。
刚上班不到半小时,老杨办公室里就多了两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原来一名下属迟到了,负责考勤的人事专员当即扣除了300元全勤奖,结果此举不但没能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激起了迟到员工的愤怒,他甚至撒泼耍赖道:“我就是迟到了,怎样?我不光今天迟到,明天也不会早来。你不就是个小小的人事专员,还真拿鸡毛当令箭了。”
两个人越吵越厉害,最后来到了老陈办公室评理。老陈支走了人事专员,然后装作不经意间叹息道:“今天可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300块的全勤奖就这样没了,真是可惜!”闻言,迟到的下属明显一愣,紧接着语气一软:“我也不是故意的啊,毕竟谁跟钱有仇?”
随即,老陈语重心长地说道:“虽然扣了你300块的全勤奖,但这也是出于公司的考虑。你们想多拿钱,公司就必须有足够的钱来发工资,公司的钱是哪里来的?还不是大家努力工作赚来的,如果大家都迟到,公司业绩上不去,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说全勤奖了。”
借助这种利益捆绑的说服方式,身为部门经理的老陈不仅成功消除了迟到员工对扣钱的不满,还让对方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可谓一举两得。
管理者要想拴住员工的心,就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是一致的,破坏公司制度也是间接损害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与企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进。
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主要体现在管人管心,那就是充分尊重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给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利润,为企业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需求得以满足,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拥护企业。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李诚多次在培训课程中告诉创业者:“管人管事不如管心。”他认为,企业如果单纯地用管理学来管人,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还需要用心理学进行干预。在他看来,管心是根本,管心的目的是激发团队的潜能,提升大家的心智,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李诚把员工分为四类:一类是经济人,即需要金钱满足,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太大了。二类是社会人,即追求信任和理解,在公司工作追求开心;三类人追求自我实现,他们有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利用工作这个平台实现自我的价值;四类是复杂人,既全方位追求自我,也可以说是前三种需求的综合体。
要想管好这些人,唯有从心灵入手,帮他们作出与企业发展相统一的职业规划,让他们既能赚到钱,又能快乐地工作,还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规划中,要倡导终身雇佣,倡导自我学习和提高,倡导平等竞争的理念,让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