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天鹅奏鸣曲
7107900000031

第31章 与E共进下午茶——代后记

记得有位朋友曾说过,能够跟随作者荣光之轨迹、而非在大成后坐拥数十年努力的读者是福祉的,同样的话,适于E与E的文字。

从最早的《暗香》到今日的《天鹅奏鸣曲》,就个人眼中看来,其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表现在对文章整体的架构的把握上更加成熟与老练,也表现在对于人物的性格深度上更见丰满与深刻,这与作者自身的努力与悟性是分不开的。E是一位非常认真与敬业的作者,写出来的文章极少有坑,虽然速度较慢,但却能坚持有始有终。放眼今日的网络,深坑遍布,有始无终之作铺天盖地,E的这份执著便分外地令人感动。以E自己的话来说,这不但是对读者负责,亦是对自己负责。

一直觉得,E的文字是非常适合西方的,也一直觉得,E对于西方背景的文章表现力更为出色。不管是《雷欧切斯的玫瑰园》还是《狄俄尼索斯之祭》,每当我看到E用那种冷静而又理性的文字,不动声色地描述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时,总是会忍不住哀叹︰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爆)!但看到最后,又不得不感叹作者那颗柔软善良的心。就好像《天鹅奏鸣曲》的最后,人人都几乎已放弃了福祉的希望之时,作者却让一切柳暗花明。

虽然从个人的角度看来,让少校死去以悲剧收尾应该是更好也更切合现实的结局,毕竟在那个年代,像少校那样的人应该为他曾经犯下的错误受到惩罚,最后如此轻易地获得福祉,实在是令我这样的读者为之嫉妒啊(爆)。

但是,终究还是狠不下心。

不管他做过什么,做错了什么,伤害了多少人,但看到他慢慢地改变、努力地弥补,拼命地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相信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心软。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无论你怎样努力也摆脱不了命运。

但现实中已经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悲剧,为什么我们要在故事中让它再一次刺伤我们的心?

一直认为,小说带给人的,更多的应该是希望和光明。即使最终避免不了悲剧,但也应该留下一线希望。

好比E的另外一部作品《午夜向日葵》。

虽然作者总是说自己是追求完美的悲剧主义者,但其实内心深处也是渴望得到福祉的吧。

人的相逢、相识、相知,泰半归于一个「缘」字,而能够进入E的世界,也是缘分的一种。

读E的文章,有时候其实并不适合坐在冷冰冰的计算机屏幕前,能够在三月春日的午后,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泡一壶浓浓的红茶,捧着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成书稿,去细细品味那冷酷背后的温柔,亦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