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让家人吃出健康
7097600000008

第8章 要吃出健康,营养平衡最重要(2)

儿童也可以吃粗粮,宜制作得柔软些,适量搭配到食谱当中,但不能替代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从能量摄入角度说,瘦小能量不足的,应达到基本需求,侧重增加粗粮。超重肥胖的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细粮。孩子有适应过程,要逐渐增加粗粮摄入。在减少胃肠不适的情况下,通过粗粮细作,精心加工,让孩子越早适应粗粮,成年后就越容易适应健康饮食。

2.蔬菜

怎样吃菜最健康?

某杂志的编辑就有关健康吃蔬菜的问题要求采访,一口气问了几个问题。

Q1:为什么说蔬菜具有防病的功效?

有关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各方面的多个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均证明,蔬菜摄入量与这些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吃菜多的人患这些疾病的风险较小。

Q2:是否颜色越深的蔬菜越有营养?

天然植物中颜色最深的品种通常都是营养价值最高、保健特性最强的品种。比如黑米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大大高于白米,黑小米高于黄小米,黑芝麻高于白芝麻,黑豆的抗氧化指标是黄豆的几倍到十几倍,白色豆子则最低;在蔬菜当中,深色蔬菜往往会比浅色蔬菜健康价值更高,比如西兰花高于白菜花,深绿色的白菜叶高于浅黄色的白菜叶,紫茄子高于浅绿茄子,紫洋葱高于白洋葱,深红色番茄高于粉红色番茄;对于同一棵菜来说,深色的部分也比浅色的部分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含量更高;水果也是一样,紫葡萄高于浅绿葡萄,黄桃高于白桃,黄杏高于白杏,红樱桃高于黄樱桃。

这是因为,植物中的各种色素都具有相当出色的健康价值,特别是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而色素较高的植物,其抗病性往往更强,营养成分也更为出色。

Q3:说到蔬菜保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蒜、洋葱、芦笋、牛蒡等,它们是保健作用最强的品种吗?

大蒜、洋葱的效果没有那么神奇,而我国居民所吃芦笋、牛蒡的量通常也不是很高。用来炝锅的大蒜经过油炸意义不大。相比而言,多吃青菜的意义要大得多,所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们每天吃200克以上的深绿色叶菜。越是深绿的叶子,叶绿素含量越高,营养成分越多,抗突变、减少致癌物作用的功效也越强。

Q4:除了抗癌之外,蔬菜还有哪些防病和保健效果?

绝大多数蔬菜都有降低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作用。其中绿叶菜作用是最大的,但被人们严重低估和忽略了。最新研究证明,深绿色叶菜对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老人来说,绿叶菜中的钙、镁、钾和维生素K能帮助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对于孕妇来说,绿叶蔬菜有利于生个聪明的宝宝;对于用眼多的人来说,蔬菜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有利于预防眼睛的衰老。对于希望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每餐吃一大盘少油烹煮的绿叶蔬菜,能有效提高一餐的饱腹感,又不会让人发胖,不妨试试看。

Q5:既然蔬菜这么有用,有些人决定每餐都加大吃菜的力度,早晚多吃蔬菜是否可取?

当然是一件好事。早餐通常的问题就是蔬菜水果不足,早餐吃蔬菜是提高饮食质量的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做法。平日人们说晚餐要少吃,说的是晚餐要低脂,低热量,蔬菜却是要增加的。只要是少油烹调,晚餐吃蔬菜不会引起发胖,用它替代晚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对预防慢性病更有好处。

Q6:爱吃菜还要会吃菜,有哪些不当的吃菜法会危害健康,需要改正?

目前最重要的错误吃法有几个:

(1)放太多的油脂。用油泡着蔬菜,是很多地区的常规烹调方法。但这样会把蔬菜低脂低热量的好处完全毁掉,油脂令人发胖,也极大降低了对预防心脏病的好处。

(2)把绿叶切掉,丢弃,或者把外层绿叶剥下来抛弃。北方有“绿叶不上席”的传统,去掉叶子的油菜、芥蓝等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因为绿叶是营养素最为密集的地方。绿色的叶片营养素和保健成分远远高于内层的浅色叶片。

(3)炒菜温度过高,大量冒油烟。油烟发生时已经超过200℃,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营养成分,并使蔬菜失去预防癌症的作用,油脂受热之后还会产生致癌物。

如果希望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最好能生吃。发挥预防心脏病的作用,最好能少油烹调,如煮、蒸、焯拌、白灼等。少用爆炒方法。

Q7:多吃蔬菜是否会造成胃肠不适?

不同身体状况和消化能力的人对蔬菜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对于部分人来说,有些蔬菜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比如苦瓜、黄瓜、西葫芦(小胡瓜)等有人吃了容易腹泻,韭菜和具有刺激性的生大蒜、生辣椒、生洋葱等,也有部分人感觉不适。此事完全无须勉强,只要换成其他蔬菜即可。黄豆芽和豆角必须彻底焖熟,否则其中含有毒素和抗营养成分,会引起不适甚至中毒。

也有些人吃某些蔬菜会感觉胀气,比如土豆、南瓜、洋葱、西兰花、菜花等。通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人会发生这种反应。只要适当少吃一些,或者换其他品种就可以了。当然,根本出路还是加强自己的消化吸收功能。

虽然生吃蔬菜是个好主意,但各人接受能力不同。如果生吃后感觉有胃疼、胃胀、肠道胀气、腹泻等不良感觉,完全可以换成熟食方式。比如洋葱、萝卜等,部分人生吃可能感觉不适,熟吃则绝大多数人没有问题。

Q8:蔬菜终究是膳食金字塔中的一部分,每天的蔬菜、主食和鱼肉合理数量搭配是什么?

按照我国的膳食指南,应以素食为主。每日鱼肉类食品50~75克即可,而蔬菜推荐300~500克。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还需要更多的蔬菜摄入量,才有利于控制疾病。午餐和晚餐当中最好能做到蔬菜:鱼肉在3:1,至少是2:1。每一餐都应做到有主食,有蔬菜。

总的来说,蔬菜的益处远远大于它的风险。这样的食物吃得多些,我们的饮食生活才会更安全,距离疾病才会更远!

3.肉类

少吃肉,吃好肉

有研究发现,在同样的致癌水平下,如果给试验动物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质或动物脂肪,那么动物的癌症发生率会比吃植物性饲料的动物更高。

如果我们吃不到有机鱼肉,也不能自己烹调,还垂涎餐馆中的各种美食,那么至少可以做到一点:控制数量。

按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只需吃50~75克肉就够了。但对于富裕居民来说,现在吃肉的量已经偏高了。许多家庭顿顿不能离鱼肉,宴席上更是荤素比例严重失调,不能不令人忧虑。美味的鱼肉海鲜,是人生的重要享受,一生远离它们,也是没有必要的。毕竟其中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于人有益。这里强调的只是不要过量食用鱼肉荤腥,因为过犹不及,伤身腐肠。

人们爱吃肉,大半不是为了什么营养,纯属口腹之欲。但人类天性所喜爱的又是高脂肪的香美肉食,绝对不是什么低脂肪瘦肉。

不同种类的肉,脂肪含量不一样,就连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育肥程度,脂肪多少也相差甚远。其实,要知道肉的脂肪含量一点不难。基本原则是这样的:凡是多汁的、味香的、柔嫩的,基本上都是高脂肪肉类。凡是肉老的、发柴的、少汁的、香气不足的,基本上都是低脂肪肉类。排骨肉美味,就是因为它在瘦肉中脂肪特别高,可达30%以上;烤鸭肉美味,因为它的脂肪可达40%以上;肥牛肥羊好吃,也是因为脂肪高;鸡翅膀香美,因为它是鸡身上脂肪最多的部位……而肉质柴的鸡胸肉,没香气的兔子肉,还有质地嫩但没什么滋味的里脊肉,都是低脂肪肉的代表。吃低脂肪肉比吃高脂肪肉健康,但如果把低脂肪的肉类用油、糖、辣椒之类配料包装成为浓味的食品,比如用鸡胸肉做的辣子鸡丁,用兔子肉做的香辣兔,还有用重油重味的糖醋里脊,那就实在有点和低脂的目标南辕北辙了。

即便将高脂肪的肉换成了低脂肪的肉,如果不考虑其他食物,那么吃低脂肪肉带来的那点好处,也很可能会被一瓶甜饮料或一份油汪汪的炒菜所抵消。

可是,天天吃清水炖兔肉、白煮里脊丝、胡椒粉烤鸡胸……能不能吃下去呢?我看,与其这样折腾自己的味觉,还不如干脆吃低脂肪的豆制品,喝低脂奶,一样能得到蛋白质,味道和口感似乎还要好一些。

也可以减少吃肉的次数和数量,偶尔吃些味道香美的高脂肪肉类,每次少吃一点,然后增加一点运动。如此,既能够满足口味的需求,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又能避免肉类脂肪过量,减少发胖的危险。即便肉食中存在污染,由于数量有限,也不至于对人体带来太大危害,少吃一些也能减少过量食用鱼肉海鲜带来的癌症、心脏病、痛风、脂肪肝等疾病的危险。这样做,岂不是一举两得,美食与健康兼顾吗?

4.水果

并非越熟越大的水果就越好

如今市场上的水果蔬菜有点两极分化,不是个头越来越大,就是变成袖珍体形。比如说,同样是番茄,就有拳头大的普通番茄、中等大的蔓生番茄、杏子大的深红番茄(圣女果),还有葡萄大的樱桃番茄(颜色比较橙黄)。

那么,樱桃番茄和普通大番茄相比,哪一个营养价值更好呢?这就要从蔬菜营养价值的考评指标说起了。

一般来说,蔬菜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项:

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就番茄而言,主要是番茄红素钾、钙、镁等矿物质

蔬菜能提供

膳食纤维

多酚类和其他抗氧化保健成分,主要是类黄酮

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K等多种维生素

相关研究发现,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果实的外层部分,包括外层组织、叶片以及果皮当中。维生素C的分布也有同样的规律。这是因为,太阳是植物的能量之源,植物的“养分合成基地”就在接近阳光的部分。因此,即使是同一种果实,因为阳光照射程度的差异,健康成分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番茄就符合以上规律。从多酚类物质来说,樱桃番茄的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大番茄,因为它和阳光的接触面比较大。从维生素C来说,因为樱桃番茄表面的比例较高,所含维生素C的比例就比大番茄更有优势。从膳食纤维来说,番茄的果皮是膳食纤维的极好来源,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显而易见,小番茄在这方面得分更高,因为它的果皮比例较大。

同样的规律,体积比较小的水果,实际上营养价值更高。比如说,苹果营养价值最高的地方是红色果皮下面的果肉;李子、葡萄等有色水果,都是果皮附近营养价值最高。而柑橘类的皮下白色组织中含有最多的类黄酮物质,显然小金橘连皮吃是非常可取的。

草莓、樱桃和桑葚等水果,从里到外的养分含量都差不多。但是话又说回来,它们本身就属于体形很小的水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消费者就不必特意购买个头大的果实,只需要在正常成熟的前提下,选择体积正常或偏小的蔬果品种,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养分!这样,果农们也就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大果,喷洒各种“促长剂”、“膨大剂”了,这岂不是营养、安全两全其美了吗?

此外,果实也未必越成熟、味道越香甜,营养素和保健成分就越多。成熟果实中变多的成分主要是糖分、香气物质,还有带颜色的天然色素类物质,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对于那些表皮颜色发紫、发红的果实来说,花青素是其中的重要抗氧化保健成分。比如最成熟的番茄,维生素C并不是最高的。相反,是七成熟的番茄最多。十成熟番茄最大的优点,是其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更高了。

所以对于那些有色的水果来说,颜色越深,抗氧化成分越多,所以不妨选熟一些的;对于那些果肉部分没有多少颜色的水果来说,成熟度和健康价值并不完全一致。如果能够吃到自然成熟的甜美果实,我们就享受它的风味和口感;如果实在不能吃到,也未必非常吃亏,因为还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给我们帮助。

参考数据:彭艳芳,刘孟军,赵仁邦,《不同发育阶段枣果营养成分的研究》,《营养学报》,2007,29(6):621—622.

5.饮料

甜饮料能喝出多少病来?

甜饮料味道甘甜,口感清凉,但真的像传说当中一样,最好敬而远之吗?到底有多大坏处?

坏处一:促进肾结石?

某日去电视台做节目,和一位来自美国的嘉宾聊天,美国朋友说到他的亲戚有肾结石问题。医生告知他的亲戚,肾结石可能与爱吃甜食、爱喝甜饮料有关。

某单位的司机告诉我说,因为司机工作的特点,用餐时间不固定,他觉得甜饮料既解饿又解渴,就常年用甜饮料代替水来喝。这位司机也患有肾结石,但他自己不知是为什么。

在大部分人心目当中,肾结石既然大部分是草酸钙结石,那么应当和草酸、钙什么的关系比较大,很少会想到它和甜饮料相关。其实,美国变成肾结石高发大国,与其国民的甜饮料高消费关系不小。

在有关甜饮料和肾结石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当中,有5项都表明甜饮料消费和肾结石及尿道结石风险有显著性的相关。研究者分析认为,甜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不过,甜饮料带来的麻烦远远不仅限于肾结石。

坏处二:促进肥胖?

目前的研究证据已经可以肯定,多喝甜饮料会有效地促进肥胖。绝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都表明,摄入甜饮料会促进体重的增加,而减少甜饮料摄入有利于体重控制。而且,做汇总分析的专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由饮料行业所资助的研究,往往会得出体重和饮料两者之间关系不大或无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