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7074200000001

第1章 开场白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这样的故事古来有之:如北宋时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因为酷爱三代宗器和古玩字画,凡遇见心仪的东西都通通“拿下”,身上钱不够的时候,便常常“易衣于市”“坦膊而归”。有一次,他与爱妻在逛大相国寺庙会时,发现一幅五代南唐著名花鸟画家徐熙的《牡丹图》,真是越看越妙,爱不释手,可是卖主要价二十万钱,他们“拿不动”,便与卖主商量,先把此画拿回家里观赏,答应第二天凑足画款再付钱。“小两口”彻夜未眠,仔细观赏、品评这幅前朝名画,反复商议如何凑足一笔“巨款”买下这张画,可惜一筹莫展,第二天只好将原物送还卖主。古代的“贵族”收藏家,也有这种“无力收藏”的痛苦:“夫妻相向,惋怅者数日。”

尚古和收藏是人类的一种奇特爱好。爱好古物的人常为得到一件心仪的东西而费心劳神,有的四处寻觅,百计求索;有的神魂颠倒,迷醉其中;也有的耗费巨资,甚至倾家荡产用于收藏。人们把此类行为以“迷”、“癖”、“痴”、“疯”等字眼形容,并常以“玩物丧志”贬之。局外人常不能理解,但收藏同好者是清楚的,因为“不痴不迷难以收藏”。事实上,要想使收藏卓有成效,还非得有一股痴迷劲不成。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唐太宗巧取“兰亭序”;米芾跳江要挟朋友转让《王略帖》;王世贞以一所庄园换取宋版《两汉书》等。三四十年前,能解决温饱已经不错了,普通人家怎敢奢谈收藏,“收藏”一词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逐渐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但那个时候“玩收藏”的也只是极少数,那些个“先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的基价低啊,一幅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画作,区区几百元便可拿下,至于说瓷器、铜器、木雕、竹刻等只是比旧货价钱高点,而这些东西拿到现在来买,动则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啊。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显著,肚皮大的人越来越多,腰包鼓胀的人也越来越多,收藏之风开始在祖国的大地上“星火燎原”,而古玩市场、拍卖行这些新兴的古玩艺术品经营机构也风起云涌,普遍开来,收藏渐渐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行业。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款爷”越来越多,收藏的队伍不断扩大,加之央视《鉴宝》和《赛宝大会》等电视栏目的推波助澜,一个全民收藏的高潮正汹涌而来。就我们学校而言,自开设《古玩鉴赏与投资》通选课以来,该课程便成为学生的热选之一,往往每周要开设两次课用两个大教室才能容纳得下同学们的热情。对于地处“世外桃源”、“身无分文”的穷学生来说,“鉴宝”和“收藏”是多么的可望不可及,但同学们有同学们解馋的办法,他们竟然动员当地古董商提供“道具”,搞了一个“模拟鉴宝”的活动,过了一把与文物古玩零距离接触的瘾。

而学校的历史博物馆便成了同学们最爱光顾的地方。由于古玩艺术品所隐含的丰富“营养”价值和巨大的升值空间,盲目投资古玩艺术品的人士成几何数据增长,据说在中国涉猎收藏的人士有几千万之多,和当前的股票、房地产热潮此起彼伏。我也会经常接待一些业余“收藏”人士,不幸的是,他们展示给我的“宝贝”藏品十之八九为赝品,不久前还接待了一个学生的舅舅,据说是有十年“藏龄”的人了,拿来一块一公斤重10万元购得的“玉猪”让我评判,这块以南阳独山边角玉料的杂色做假“沁”的“玉猪”上居然有“镀金”,真是让人“开眼”。当我把赝品的依据和理由告诉他的时候,“舅舅”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好在我的当事人心理素质极好,迅速调整心态,一笑置之,沉重的气氛才得已缓解。

说到收藏,就不能不谈到风险,谈到赝品,进而谈到鉴别。而古玩的鉴别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呢,加之大多业余收藏家时间有限、经济有限、耐心有限,哪有工夫去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加强营养、增进内功啊,再说古玩鉴别与许多学问相关联,又岂是一两天工夫看得完弄得透的,于是便希望有一本入门的、速成的、通俗的、花钱少的书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这实在是一个难题,常言道:“一分钱一分货、一份劳动一份收获。”古玩鉴别会有捷径可走吗?会有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吗?答案肯定是——“否”,那么,降低一点要求,只是通过它来获取一把收藏入门的钥匙,具备一点粗略的鉴别能力,或许可以通过一本速成小书做些努力,而成效的好坏,还得看各位的内力和悟性,若侥幸打通任督二脉,那就是您的造化了。

又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古玩一项,涉猎大类十余目,小类数十目,笔者学问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加之天性愚惰,所学所猎不过古玩大家庭十之一二,且兼皮毛,所以此书只是对当前市场上比较常见自己又相对有点了解的古玩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但功力十分有限,“精确度”也不高,只是希望对初涉收藏的人有所帮助,对制作拙劣的赝品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起到入门之功效。而且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赝品的制作方式也不断花样翻新,许多高新技术也被运用到古玩作伪行业中来,所以各位读者也必须“与时俱进”,多读新书好书,练习内功,多看少买,若实在“手痒”,不妨学习老婆逛商场的精神:腿杆走软,眼睛看酸,嘴皮磨破,最好是约个比您懂行的人作“高参”,然后才考虑出手,不然就要多交些学费了。

本段文字部分引用周倜先生《古玩市场今昔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