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7069900000009

第9章 捭阖第三(1)

即欲捭之,贵周①,即欲阖之,贵密②。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④。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⑦。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⑩反忤,必由此矣。

【注释】

①即欲摔之,责周:周,不遗漏。要行动时,必须做周密的考虑。

②即欲阖之,责密:探求实情,综合思考,责在缜密。

③周密之责微,而与道相追:周密,指思维方式,责微指表述方式。

④追:推移。

⑤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既要研之,料度对方的情感反应;又要阖之,稳定对方的思想情绪。“捭”与“阖”,指分化与拉拢。

⑥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出,释放。纳:吸收。此句意谓,同样是“捭”,可以是思想信息的释放,也可以是思想信息的吸收。

⑦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取,探取。去,摒弃,此句意谓,同样是“阖”,可作思想信息的探取,也可作思想信息的摒弃。

⑧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万物均存在变化一样。

⑨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⑩反覆:或离反或复旧。

【译文】

要想开启,责在考虑周详。想要闭藏,责在隐秘。要想周密责在不能忽略微小的事情,而合乎道之理。用开启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对方的情况。用闭藏的方法就是争取到对方的诚心。要观察对方,权衡轻重,对谋略加以审度和评判,圣人为此而有所考虑。

那些不能认可而达于一致的,圣人就按自己的考虑去做。对于开启,有的开启之后辞退,有的开启之后接纳;对于关闭,有的用关闭方法收留,有的用关闭方法加以排除。所谓开启与关闭,都是天地自然运行的道理。开启与关闭因变化而使阴阳二气产生变动。按照四季的开启与闭合来化育万物。不论纵横、反复都必须由开启闭合而产生。开启闭合是道的最高表现形式。如果想使说辞变化多端,必须事先详细观察对方的变化,一切吉凶大事都与此有关联。

【感悟】

要想对一个人有所了解,就要以周详隐秘的方式采用捭阖的方法,或捭之,或阖之,进而掌握这个人的爱好、性情和思想,然后以此确定对这个人是否进行联合或排斥,以及采取怎样的策略。

【故事】

一、商汤的助手

商汤灭亡夏朝后,建立商朝,伊尹是商汤的得力助手。

伊尹名挚,原是商汤家里的奴隶,在厨房里干活。为了让商汤知道自己是个有本领的人,伊尹经常找机会接近商汤。有时候他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候却故意做得过咸或过淡,招惹商汤找他问话,并利用这机会,用做莱打比方,他对商汤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道。治理国家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事情办好。”一番话果然说动了商汤的心,商汤发现自己厨房里的这个奴隶是个人才,进而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其为右相。自此,伊尹帮助商汤筹划进攻夏朝的大计,并一举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可谓功劳显赫。

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帮助商汤制订各种典章,规定官吏一定要勤勤恳恳地工作,要做出显著的成绩,否则要受到严厉的责罚,甚至要罚作奴隶。因此,商朝初期官吏均不敢胡作非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商朝的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管理好国家。

商汤的孙子太甲继位时,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教他学习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然而太甲在位的第三年就已忘乎所以了,他认为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一切应服从于他。他任性、跋扈,以暴虐的手段压迫百姓。伊尹见此情形,先是一再规劝,提醒太甲应对自己的行为多加检点,后见太甲毫无收敛之意,遂将他放逐到商汤坟墓所在地桐宫,要他早晚面对祖父商汤的坟墓,聆听守墓老人讲述商汤如何创业的历史以及商汤订下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应以自己的祖父为榜样,勤俭为本,不要败了家业、国业。太甲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他首先在桐宫的范围内关心老弱孤寡,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应当做的事情,他立刻去做,不应当做的事情,不仅自己不做,看到别人在做也立刻加以制止。

三年过去了,伊尹的决定终于使这个年轻的君主悔过自新了,于是,伊尹亲自带领文武大臣将太甲接回首都亳城,并郑重地将政权交付给他。从此,太甲接受教训,终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日益繁荣起来。

伊尹身为奴隶,却聪慧过人,他为自己创造了自荐的机会,得到了一代君王——商汤的信任,得以一展才华。他忠心耿耿地为君王治理和管理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奖罚分明的典章制度,提高了君王的威望,巩固了国家的政权。面对太甲的堕落,他巧妙地以其祖先的言行种种及现身说法教育太甲悔过自新,挽救了一代君王。伊尹不愧为一位善于思考、懂得方法艺术的奴隶丞相。

是个非常贤明的王,从小就留心国家大事。等到武丁继承王位登基以后,更是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但是武丁虽然能干,身边却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他。因此他常常夜不能寐,心里很忧闷。在他的父亲小乙去世以后,武丁官运亨通孝三年,郁郁寡欢,连话也懒得说。所以整整三年,武定没有说过一句话。

有一天晚上,武丁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遇到一个人,看样子很像囚徒,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套着一条很粗的绳索,他的背有点驮,正弯腰低头吃力地干活。武丁恍恍忽忽觉得心里动,于是走上前去跟他说话,那个驼背的人抬起头来,武丁觉得这个人的眼睛里充满了聪明智慧。再看他的面容,明明不认识,但是武丁却觉得在哪里见过他似的,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朦胧中,武丁觉得那个罪人向他谈了许多有关天下国家的大事,武丁听他侃侃而淡,头头是道,得切合他的心思。正想询问他的名字,却被早朝的钟声吵醒了。

武丁上朝以后,把梦里遇见的那个人画在木板上,让群臣复制了许多份,又用书面形式告诉大家,神托梦给他,告诉他这就是他日思夜想所要寻找的贤臣,并命令文武百官四处寻访。过了很久,其中一个大臣寻访到北海的傅岩,找到一个名叫说(音悦)的囚犯,面容打扮跟武丁描述的一模一样,正拿着一把杵在修筑被水冲环的道路。那个大臣高兴得不得了,认定他就是武丁所爱寻找的人,于是连夜用大车把那个囚犯带同去,报告给武丁。

武丁立刻召见那个大臣和他带回来的人,一看,果然就是他梦见的那个人,一高兴,竟然说出话来,这是他自从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用嘴巴说话。那个凶犯见了武丁,一点也不害怕,态度从容,镇定自若,谈起国家大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显示出很高深的学问和过人的才识。武丁听了很高兴,当时便对他说;“有了你的辅佐,复兴殷国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你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大贤啊!”于是立刻任命他做了殷国宰相。因为他是从傅岩来的,人们就称他为傅悦。他住过的那个破洞,后人称为“圣人窟”。

傅悦做了殷国宰相之后,尽心尽力辅佐武丁,他提出了很多非常英明的见解,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武丁对他几乎言听计从,因而他的那些正确的决定总是被武丁大加赞赏并且全部采纳。很快,殷国的国势就开始强大起来,终于实现了武丁复兴殷国的愿望。

傅悦死后,灵魂化作一颗星,升上了无空。在箕星和尾星之间有一颗闪发亮的小星,就是傅悦的是魂变的,人们称它为“傅悦星”。

三、忠诚的巨子石碏

宋殇公即位之时,穆公之子公子冯出奔郑国。郑国准备送他回国。等到州吁自立为君,打算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仇。以此达到讨好诸侯、团结国内人民的目的。州吁派出使臣到宋国说;“君王您如攻打郑国,您就是盟主,敝国将倾全力以赴,陈国、蔡国也会跟从,这实在是故国的奢望。”宋国答应了。此时陈、蔡二国正与卫国很亲密,因此来公、陈侯、蔡人、卫人联合伐郑,包围了郑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解围而去。

鲁隐公向鲁大夫祭仲询问说;“州吁会得势吗?”祭仲答道;“下里只听说要通过修德团结百姓,没听说用祸乱的。以祸乱治国只会治丝益梦。州吁是个仗传武力而安于残忍的人,穷兵黩武就会失去民众,安于残忍,则不会有人亲附。众叛亲离难以成功。行武事就象烧火,如不加敛止就会危及自身。州吁弑君而立,又残酷地役使百姓,不致力于积德行善,却想通过祸乱成事,自己也就一定不能幸免于灾祸了。”

这一年秋天,诸侯联军再度伐郑。宋殇公使人向鲁国求援,鲁隐公与以拒绝。羽父请求出师会合联军,隐公开始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终于出兵。所以《春秋》上载,“晕帅师”含有僧恶的意思。诸侯联军击败郑国步军,掠取了当地的谷子才罢师回国。

州吁不得民心,石碏之子石厚向乃父问起稳固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觐天子就可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怎么才能朝觐呢?”石碏说:“陈桓公现在正受到周王的宠幸。陈、卫此时又正是亲善之国,如果朝见陈桓公,一定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石厚随州吁亚陈。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是个小国,我也已年迈不中用了。这两个人确实弑杀了我国国君,请马上设法对付。”陈国拘捕了二人,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处置他们。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8年)九月,卫国派右宰丑杀州吁于濮地,石碏也派他的管家孺羊肩在陈国杀死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个忠诚的巨子,僧恶州吁,也牵连上了石厚。‘大义灭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四、管仲相助齐桓公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争夺霸权。齐国是当时东方一个大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提起管仲和齐桓公,这里面还有个“一箭之仇”的故事呢!

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他有两个兄弟,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今山东曲阜)和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一箭射中小白铜制衣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便想“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他准备请鲍叔牙出任齐相。鲍叔牙却向他推荐管仲:“欲霸业,非管夷吾不可”,“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毅然摒弃前嫌,拜管仲为相。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

“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

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

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十分兴奋,就问:“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

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

管仲为相后果真不同凡响,对内,他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使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另一方面又帮助燕、卫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故《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齐桓公弃一箭之私仇,任用管仲为相,管仲报知遇之恩,辅佐齐桓公图霸,真乃贤相遇明君,明君逢贤相,君臣知遇,相得益彰!齐桓公重用管仲,的确是惟才是举的千古师表。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你与别人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想怎么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别人难堪,而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别人,别人如果同样怀恨在心的话,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做人要宽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惟有宽容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