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已经证实,环境对自然界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进化论也指出,环境对物种的繁衍和生物的进化也产生戏剧般的影响。在我们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与其说人类在适应环境,还不如说人类正在创造一个适应自己发展的环境。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在与他相适应的环境里,他不但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且也不会了解自己。
很多人向蒙台梭利建议,为了减少桌椅移动时产生的噪音,应该把桌椅的脚下贴上一层塑胶防滑垫,或者是把桌椅固定在地板上。孩子的确很好动,而且有时候很鲁莽,可是蒙台梭利认为桌椅移动时发出一点噪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通过在移动桌椅时制造出来的噪音,孩子们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很鲁莽。为了改正这个鲁莽的习惯,孩子就会非常注意自己的动作。虽然把桌椅固定后看上去会比较整齐,但是如果这样,孩子永远不会有序地行动。在“儿童之家”里,每个教室都摆设着一些容易破碎的物体,比如:花瓶、玻璃杯等。有些成人也许会对这样的摆设担心:“孩子会把这些东西摔破的。”也许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铁碗,这样,即使他把碗摔在地上碗也不会碎,但是成人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孩子会像着了魔一样,一直不断地将碗摔在地上,这种人为的限制将阻碍孩子自然的发展。
可是现实生活中,孩子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因为他们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环境的失调对孩子人格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生活在如此不协调的环境里,孩子的动作就不能够得心应手。例如:一个动作灵巧、技术高超的杂技者如果发现别人在模仿他做过的动作,他就会以为那个人不自量力。如果那个模仿者一步一步慢慢地跟着他的动作做,那么这个杂技者就会不耐烦。想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当孩子试图拿一杯装满水的水杯时,父母就以为孩子自不量力,肯定做不了;当孩子试图帮助母亲做家务的时候,母亲不仅没有因为孩子的懂事而高兴,反而觉得孩子是在给自己添乱,于是抢过孩子手里的东西,把它摔在地上。在这里,给每位母亲一个建议:让你的孩子按照他的意愿去做事,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
如果细心的话,大人们会发现,让孩子在大人为他已经准备好的环境里生活,他不仅不高兴,反而很痛苦,最终还会哭闹起来。有的母亲对此抱怨说:“不管我怎么叫他,他就是不起床;哄他睡觉吧,他连眯一下眼都不愿意,整天把‘不要’挂在嘴上,他怎么总是这个样子呢?”其实,如果成人为孩子准备一个与孩子年龄相符、适合他们心理发展并且能够释放孩子精力的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就会自由地活动、快乐地发展了。
举例来说,0~6岁是蒙台梭利所说的“动作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儿童来说,他们会变得好动和顽皮。比如一般在3岁左右,儿童开始进入“攀爬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攀爬热爱与否,就取决于在他的周围是否有适合他攀爬的自由的环境。蒙台梭利曾建议父母应该给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家中专门开辟一块地方,供他们自由地攀爬。在这块地方,父母应该保证家具的稳固,也不能棱角分明,以免他们撞到上面而磕伤。此外父母还可以用纺织物、书籍、低矮而稳定的家具搭建地形来供他们攀爬之用。攀爬可以促进儿童运动神经的发育,增加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对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也有促进作用。此外,攀爬还是儿童学会走路的前奏和准备阶段。
面对一个自由的环境,儿童攀爬的热情也会马上被激发起来。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父母或者担心他们会摔伤,或者认为在地上爬来爬去非常不卫生,也往往是为了省事,认为只有把他们放在摇篮里就万事大吉了。面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攀爬的欲望,父母总是用呵斥和强迫来制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看到儿童对攀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时,父母就应该认识到,儿童开始进入攀爬敏感期了,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期,这表明儿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育阶段。父母应该引导、鼓励和保护儿童的攀爬行为,儿童的攀爬行为或许带有一定的危险和破坏性。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儿童攀爬的热情的理由。通过父母在旁边的引导,可以让儿童体会到一些行为规则和技巧,使儿童逐渐领会到行为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进行,这样才会受到鼓励,而这时纪律的萌芽就在儿童的心灵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只是攀爬敏感期需要自由的环境,儿童的发展全程都需要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
有一次,一群孩子有说有笑地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放着一盆水,上面浮着一些玩具。有一个4岁半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待在圈外。他充满了好奇,起初,他试图挤进去。但是他不够强壮,所以没有成功。于是他环顾四周,看到角落有一把椅子,就费力地要把椅子搬过去。显然,他打算把它放在小伙伴后面,站在椅子上观看。就在这时,一位大人一把抱起孩子,把他举起来,说:“来,可怜的孩子,看吧!”毫无疑问,小男孩看到了浮在水中的玩具,但因为大人经验的缺乏,也使孩子失去了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得到快乐的机会。
在这个事例中,成人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教育,当孩子想要成为一个打败困难的征服者时,却被压制在一双强有力的手臂之下。让孩子脸上那种渴望、兴奋、高兴的表情,慢慢消失了,留在脸上的是孩子知道别人会为他做任何事情的傻傻的表情。
我们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那么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品都应该按照孩子的实际来制作,并且遵循相应的原则。比如,美观舒适的环境更能促使孩子学习和活动,在一个舒适美观的环境中,孩子更愿意主动探索与发现。事实上,孩子对环境美丑的知觉是十分敏锐的。
“儿童之家”里的一个小姑娘,有一天要去公办学校参观。刚进入教室,她就发现教室里的桌椅表面布满了灰尘。她对学校里的教师说:“你知道为什么孩子宁愿让教室脏兮兮的却不打扫吗?”学校里的教师说:“这些孩子都比较懒。”这位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干净的抹布。如果没有干净的抹布,我也不愿意去打扫卫生。”
由此可知,孩子用的家具一定要是干净的,这并不仅仅因为这样合乎卫生,还因为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卫生。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就会把他身边的每件东西刷洗干净。因此,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参加日常家务,比如扫地、给地毯吸尘等。
在孩子正在成长的时候,成人往往费尽心思帮助孩子,殊不知这恰恰妨碍了他们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看到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马上帮助他,帮他完成想要做的事。就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们:“我在你身边,我会帮你做好一切你想要做的事。”就这样,我们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做事的主动权。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处,而我们以为这是他不听话的表现并且帮孩子做事是为了他好呢!
想想孩子最初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出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被裹在襁褓里一动也动不了,慢慢地,好不容易可以走动了,这个时候却又被限制在一个不能打破、弄脏东西的家里。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如何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又如何练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呢?许多学习生活经验的机会就这样被成人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必将受到影响。
还有些孩子父母怎么管都管不好,他们总是因为感到烦躁而不高兴,每当父母给他们梳洗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父母拿他们没办法,最后只好随他去,不加以干涉。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父母真好,能够耐心地容忍这样的孩子。可是父母的这种做法真的好吗?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是曲解了好的标准。
事实上,对孩子好并不等于容忍他犯的每一个错误。孩子是弱小的,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克制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冲动,跟他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他,不要经常打扰他,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当孩子在做一件自以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时,他会显得非常专注,而且会乐在其中。除了在一旁观察外,我们还需要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才是爱孩子的表现。
蒙台梭利箴言: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成长;而在生活中能够自己动手,这是孩子发展所有能力的根本所在。我们一定不要捆绑他们,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里,通过不断地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