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自控自防自疗
7013700000039

第39章 冬季其他疗法

一、老年空手操

在长期的健身活动中,有人根据自身的体会,结合老年人,特别是下肢欠健的老年人的特点,归纳整理出四节简明易学的坐式健身动作。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只需一双空手,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健身活动,亦有利于老年乙肝患者锻炼。

第一节:前俯后仰

预备姿势:上身挺直而坐,两脚自然分开,双手平放膝盖上,两眼平视正前方。

节拍:①上身前俯(角度不限,因人而异)。②还原。③两手握空拳,两臂左右平举向后拉,同时上身顺势轻度后仰。④还原。按此动作,反复做4遍。

第二节:左右开弓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

节拍:①两臂左右平举,五指并拢,手心向下。②右臂由胸前向左转,右手指朝向左方,同时上身顺势略向左转。③右臂还原成“①”状。④双臂放下,成预备姿势。⑤两臂左右平举,五指并拢,手心向下。⑥左臂由胸前向右转,左手指朝向右方,同时上身顺势略向右转。⑦左臂还原成“①”状。⑧双臂放下,还原成预备姿势。按此动作,反复做4遍。

二、书画

古人云:“书画者多长寿。”又有“寿从笔端来”的名言。善书画者荣登寿域,绝非虚言。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历来书画高手多长寿,足以为世人所瞩目。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书画家却大都是寿星。唐初“四大书家”的欧阳询活到85岁;以“夫子庙碑”传世的虞世南86岁;写“玄秘塔”的柳公权88岁;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90岁;清代的王时敏88岁。人们都知历代帝王多短命,只有梁武帝陈霸先86岁;女皇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清高宗乾隆89岁,这4个帝王长寿的原因之一是爱好书法绘画。近代书法家及画家长寿者更多,如沈尹默89岁;吴昌硕85岁;李苦禅86岁;何香凝94岁;张大千87岁;齐白石97岁;孙墨佛和苏局仙都享以百岁以上高龄;启功(2005年9月仙逝)活了90岁。

闲情逸趣,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名人和艺术家,都“以书为乐”、“以画为寄”,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

上海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寿臻110岁)在102岁生日时,有人问及他养生秘诀,苏老笑曰:“惟书法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著名书法家肖劳先生说:“书法和气功有同样的功效,挥毫运笔,犹如做气功,有助于健康。”书画家刘海粟自幼到老,一生都在书画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心理得到净化,筋骨得到锻炼。刘海粟十上黄山,洞察大自然的神韵,为黄山创作出大量的杰作。他回顾80年来艺术生涯时说:“作书作画,养气健身,确有延年益寿之功,书画创作与一切劳动一样,都有先经过一段‘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阶段。”寥寥数语,道破书画家长寿之秘。

擅长书画者多能健康长寿,其秘何在?何乔潘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三国时养生学家嵇康认为,养生之道,唯重在养神。唐代诗人韩愈在形容书法家张旭作书时说道:“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凡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尽之候,又觉灵心焕发。”我国当代已故的书法家潘伯鹰先生曾说过:“心中狂喜之时,写字可以使人头脑冷静下来;心中郁悒,写字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我以为延年益寿,这算妙方。”书法家苏局仙曾说:“写字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这样能起到静心养性的作用。”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练习书法时,观摩碑帖、揣其神韵,可以培养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同时能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静心养性。

书画不仅用以养生,而且亦可疗疾治病!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曾患肠胃病,久治不愈。好友高仲特地带来一幅珍藏的山水名画给他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作的《辋川图》。高仲说:“你经常看这幅画,病很快就会好的。”秦观半信半疑,便让家人挂于卧室,每日细细观赏。每当他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辋川别墅图时,就仿佛离开了病榻,进入了那迷人的画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森林中的婉转鸟鸣,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好不豁达。经过十日的“画中游”,秦观食欲增加,肠胃病逐渐好了。

据载,隋炀帝病魔缠身后,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名医莫君赐应召进宫治病。诊断后,送来两幅画让其观赏。隋炀帝令人挂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磅礴,只见雪落乾坤,漫天皆白。隋炀帝看得入迷,顿时觉得心脾凉透,积热消退。另一幅《梅熟季节满园春》,满枝熟透的梅子,隋炀帝看后顿时满口生津,垂涎欲滴,口干舌燥逐渐消失。于是每日反复细细观赏,犹如进入画中,忘却了病痛。就这样,半月之后,隋炀帝的病竟慢慢好起来了。

因为练书法必须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在入静的境界里抒情画意。正所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学书。不同书体的练习和创作对人体有不同的好处,对身心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练作用。如练楷书可以去烦恼,练隶书可以使人恬静,练行书可以使人产生激昂之情,练篆书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专心致志、调息凝神的运动,是调节人体功能的好方法,它能使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所以,持之以恒,经常临池学书,能够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书画养生,与练气功不谋而合。练书法或绘画须有正确的姿势,做到头部端正、两脚安稳、胸张背直、双臂展开、腕平肘起、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时更要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摒除杂念,进入人天合一的忘我境界,以求墨迹的完美。而练气功时,贵在“调神”,静中求动,形神合一;心静体松,以意引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正像《黄帝内经》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你看,这两者不正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研究表明,人处于超然入静之境时,可使脑内分泌更多的“脑内吗啡”,这种由20多种内啡肽组成的神奇激素,不仅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而且使人情绪愉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自愈和抗衰老的功效。习字作画需要意念控制手中之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便能以静制动。这对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和沉着,调节人的精神活动是很有帮助的。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因为在习字作画之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也就是练气功前的“入静”阶段。然后运气于指、腕、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龙戏海”,或似“蜻蜓点水”而妙笔生辉。诸如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由于习字作画要凝神贯气,调节呼吸,身体活动上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故有“书画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之说。

习书者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在姿势方面:“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镫”。这“肩平”、“身正”、“手抱”和“足踏”,都是有利于身体正常发展的。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保持体质正常不退化的锻炼。写小字用坐势,要坐得端正,高低适度,得心应手。这种姿势在气功中有“静坐”之谓。人每端坐,则身心各得其宜,各施其功,任其自然安行,坐一刻,获一刻之益。如果写大字则站立,则犹如骑马势,亦如气功、太极拳的站桩。这种坐势和站势,都有助于调心、调息。

人的生命是生理与精神相互依存的反应。生理与精神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而书画活动能使人达到这一境地。

书画是心神精细的表现,运作时必须平心静气,举止舒展。任何心猿意马、心慌意乱的神情均是不可取的。所谓“书画之道,先要养心”,即是此意。

书画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能培养人愉快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纸上各种字体形态肥瘦的风趣,山水画引人入胜的意境,人物画栩栩如生的神态,这一切均使人兴趣盎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挥笔习字作画,既寄托了雅兴,又涵养了情致,是一举多得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