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自控自防自疗
7013700000025

第25章 秋季精神调摄

时至秋日,听到秋风瑟瑟,望着枝枯叶落,常会使人有凄凉之感,但秋季也是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之季。人们应以哲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季节交替,可静思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秋季的精神调摄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调养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绪及心理活动以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中医学认为,精神与形体的协调一致,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精神的异常变化能够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主张调身先调心、护形先守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养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摄养方法。如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的见解。庄子则指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认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强调道德修养在颐养天年中的重要意义。《内经》在继承先秦诸子养生的思想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确立了精神调养的理论和方法。此后历代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唐代孙思邈提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十二少的摄生原则。历代重要的文献有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元代王珏《泰定养生主论》。还有著者佚名的《彭祖摄生养性论》、石成金的《长生秘诀》,清代沈嘉澍的《养病庸言》、尤乘的《寿世青编》等。

神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表现,狭义的神则指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所谓调神,也就是调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宰地位。正是由于心神的统率作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并能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寿延矣。”所以,历代医家都强调养生首当养心调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此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属于五脏在精神活动方面的正常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七情并不会致病,而且有利于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功能,促进心身健康。但是情感刺激如果超过了人的调节能力,就会引起阴阳气血失和、脏腩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甚或促人早夭,所以精神调养旨在不使七情过激。

精神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内守:使人的思想保持在一种少思、少欲、淡泊宁静状态的养生方法。调神贵在一个“静”字。恬淡虚无,在传统的精神调养方法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深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但中医学的调神与道佛家消极的去世离俗、无欲无求、修仙行佛的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人有各种欲望是自然的,只是不可过度,所谓“恬淡”是针对心神的易“躁乱”而言。凡人不能无思,但要适度用神、善于用神,摒除各种妄念,不奢求浮荣,不为利欲所诱惑,而“以公义胜私欲”,使心神专注于事业和工作等方面,自能“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或者在工作学习之余,闭目定志,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心静神清的状态,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修德养性:通过加强品德修养以保健防病的养生方法。人的情操是否高尚及性格是否豁达,直接影响情绪的变化。大凡高寿者都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所以历代养生家都强调道德习性的涵养,如“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诚勤身心,常修善事”等。修德养性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寻找精神寄托,这是增强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最根本措施。如果胸无大志、唯利是图,遇到不如意之事,便急躁、焦虑、忧郁,甚或暴怒不止,则易导致气血乖乱,疾病丛生,使人早夭。其次应当培养多种爱好,如琴、棋、书、画、钓鱼、旅游、音乐、养花、习练气功等,以怡情养心。

调和七情:通过控制过激的七情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在人的一生中,常会遇到一些失意、悲观、愤怒、激动之事,对此要有所节制。首先是要放下各种精神包袱,勿患得患失,古代养生家强调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少滋味、摒虚妄、除嫉妒。人应当时常保持乐观,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其次是要善于排除恼怒、悲哀、惊恐等不良情绪。对于忿怒之情,当避免。遇到不尽人意之事,要克制自己,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采用“以情胜情”之法加以排除,做到心安而不惧,神清而气全。

顺时调神: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精神调摄的养生方法。顺时调神是“天人相应”这一整体思想在精神调摄中的具体运用。它包括依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和一日昼夜晨昏更迭进行调摄两项内容。①依据季节变化顺时调神。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人的情志也应愉快乐观,以促进阳气的升发。但肝旺于春,情志也不宜过分激动,免致肝之疏泄太过,而生诸疾。夏季万物茂盛、开花结果,人的性情也应充实欢愉,但夏季暑气酷烈。人体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易脱精神,宜常留空歇清静之处,以澄和心神。秋季天高气爽、万物萧条、阳气内收、阴寒渐生,人也应当收敛神气,勿外其志。此季因自然界的萧条凄凉,人也易产生悲凉抑郁的心情,如果失于调摄,往往引动宿疾。所以,秋季勿思虑愤怒激动太过,以使心志平和。冬三月,天地闭藏,阳气内伏,此时正是修养生机的最佳时令,更须调和心志,宜温暖衣衾、调配饮食、适其寒温,但也不宜过温过热,以免引火入心,使人烦躁,此季尤不宜暴喜暴怒,以免神气涣散、阳气受损。②按照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顺时调神。早晨及上午,人体阳气旺盛,其精神也应与之相应,精神焕发,振奋向上,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暮晚机体阳气收敛,人也宜静息休养,精神内守,减少或停止一些使人易于发生情绪波动的活动,以使人的精神与一日阴阳的变化相适应。

不同人的调神:除上述原则和方法外,老年、妇女、儿童乙肝患者还须根据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养。心情忧郁摆脱有方: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人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之事,而且往往会使心情陷入忧郁,影响身心健康。对付心情忧郁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心理调适。下面将7种具体做法介绍给大家,当你心情忧郁时不妨一试。①重读信件。再次阅读故人的信件,有时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夺眶而出,遇到这种情况不必强行抑制,可做深呼吸数次,待情绪平静后,把信中内容反复阅读,这样可以减轻心头的思念之情,且易铭刻在心。以后当遇到不顺心之事时,可从记忆中搜索出来,得到一点儿慰藉。②重游故地。怀念和故人在一起的日子,可使心情沉醉于往事之中。重游故地能触发联想,回忆起和故人在一起时的情景,从而重享欢乐时光。③以文字抒发情感。文字是一种表达情绪的上佳工具,即使所挂念的人不能收到信息,但执笔者在怀念的一刻抒发了感受,会有释放的感觉。④绘画。假如忧郁的原因是因为惦念双亲,这时,可用笔绘出他们慈祥的面容,不要计较像与不像,只要绘画时全神贯注,感觉便犹如与他们共度佳节,从而消除了因身边没有他们陪伴而产生的不快。⑤聆听音乐。音乐能陶冶性情,使心情平和。若心情不好,就应听听喜爱的音乐,无论是流行歌曲、管弦乐,或是传统歌曲,最重要的是触动心灵,抛却烦恼,平衡心情。⑥自制书签。动手制作书签能帮助集中精神,遣去郁郁寡欢,也可借着挑选的图书或图案,展示自己的心意。譬如挂念的是父母,可以想想他们的教导,将有关图画配上文字制成喜欢的书签,夹在常读的书中,不时提醒和鼓励自己,便不会感到孤单和委靡不振。⑦静观自然景象。当你感到无助和抑郁时,可尝试独自置身于大自然,静听天籁,独观自然变幻,切身体验人类的渺小。生离死别和大自然转变一样是周而复始的事实,不要因此而堕入难以自拔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