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6995800000022

第22章 无边的爱与痛

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 刘永辉

灾情就是命令!

5月13日,总台一声令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立即奔赴陇南地震灾区。在这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的第一线,我度过了29个极不平常的日日夜夜。

作为记者,15年来,我也是头一回遇上如此重大、如此惨烈、如此催人泪下、如此揪人心魄的突发事件。当我们急速行车赶到陇南灾区时,我被躺在街道帐篷中疼痛难挨的一批批受伤群众,爬在倒塌的废墟上哀嚎的、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群众,以及失去校园、满含热泪的师生们一次次震撼。很显然,这场灾难是一场浩劫,它无情地让我们的同胞罹难,把我们的家园毁坏。作为记者,我深知自己绝不能沉默!

有几个村子,我是震后第一批进去的“救灾人员”,但就在这几个村子,浓缩了抗震救灾斗争中极不平常的一些人和事。

5月14日凌晨,当我和记者赵彬冒着山上随时落石的危险,驱车4个小时来到了康县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寺台乡田坪村时,眼前的情景让所有人惊愕了:83户农民的房子和一所小学校舍全部倒塌,村里到处是一片哭声……农民遭受的是灭顶之灾!这使我们完全忘却了什么是疲劳和饥饿,脑子里想到的只是快速报灾求援。由于路途遥远,当天的采访画面无法及时传回台里。我当即决定,先进行电话连线,把这个村遭受的巨大灾难和存在的困难先报道出去,以便在最快的时间里争取救援,随后再进行深入报道。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地震发生后,这个村的村干部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在信息中断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组织村民解救被压人员,并疏散群众。震后又成立临时指挥部,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搭建集体帐篷和卫生救护站,在第一时间抢险救灾,成为群众靠得住的主心骨,深受群众信赖。在采访中,我们还被村里发生的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所震撼。地震发生后,村民田玉霞已经抱着不到半岁的女儿跑出了屋子,但随后她把孩子塞给母亲后又不顾母亲的强烈挽留和反对,转身跑进堂屋去背82岁的爷爷。可万万不幸的是,当田玉霞刚刚跑进去不到3秒钟,疯狂的震波使她家的堂屋轰然倒塌。她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和她要救的爷爷瞬间不见了……

当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刨开废墟时,眼前的一幕让在场所有的人失声痛哭……田玉霞和爷爷头靠着头,手握着手,已经停止了呼吸……5月15日晚,甘肃卫视《甘肃新闻》播出了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的第一条新闻特写《大孝至爱的孙女》,迅即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5月18日,兰州天庆集团在看了新闻报道后深受感动,毅然决定投资50万元在田坪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学。

5月15日,我和记者赵彬再次走进康县的另一个重灾区——豆坪乡豆坪村。同样,163户农民的家园不见了,全村800多人无家可归。废墟上不论男女老幼,一片哭声。从极度痛苦、恐慌和无助的眼神中我深深地知道,他们急需援助,特别是心理上的援助。我们刚一进村,村民就从四面八方的废墟上涌来,好像救星来了。除了哭诉,还是哭诉,村干部紧紧握着我的手,“求求你了……”由于极度的痛苦和极度的劳累,这位身高马大的村主任突然晕倒过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什么是记者?记者的天职和良知是什么?你该如何抚慰这些受伤的心灵?顿时,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艰巨,身份特殊,绝不能再让这些受灾群众受到一点点伤害了。于是我和赵彬与村民们一起扶起伤痛不已的村主任,然后跟村民讲,一定要把村里的灾难当天就报道出去,请求援助。另外我还把中央和省上如何关心灾民,如何组织抗震救灾的政策和举措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行动讲给大家,让大家不要着急,并请大家相信党和政府,困难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党和政府是不会忘记大家的……没想到,作为记者的我,情急之中却讲出了一席本应是官员讲的话,使痛哭不已的村民停止了哭声,并拉着我们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本来已极度克制眼泪的我被这一双双渴求的目光和一声声特别的“感谢”所感染。

跟田坪村一样,豆坪村同样有一个感动天地的故事——“6名老师救了144名学生!”

“5·12”特大地震彻底摧毁了豆坪小学,全校十几间校舍在一瞬间全部倒塌,变成废墟。但是让地震后从废墟上哭喊着狂奔到小学门口寻找孩子的800多名村民们没有想到和惊讶地看到的是:144名学生被6名老师手拉着手紧紧地围在校园中心,满脸灰尘,一个不少,师生全部安全!顿时,乡亲们被老师的壮举深深地感动,悲喜交集,放声痛哭,成为村里不幸中的万幸。

当地震发生时,豆坪小学有四个班的学生在教室上课。只有五年级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在突感地动山摇的瞬间,使劲地吹响了三声紧急集合哨,并大声呼喊:“地震了,地震了……”一年级的、二年级的门开了,三年级门开了,孩子们很快地往出跑。一二年级的娃娃只有六七岁,跑得慢。一位女老师见状把最后四个娃娃一手抱两个飞快地跑出了教室……三年级的学生也跑出来了,但四年级由于上音乐课,响亮的唱歌淹没了哨声,几秒过去了仍不见动静。老师们很快敲门呼叫,女音乐老师迅即组织学生撤离。这时房子已剧烈晃动、屋顶已经开始掉东西,有的同学从窗户往外跳……当最后一名老师跑到学校中间时,17间校舍一瞬间倒塌了。强烈的震颤、巨大的声响和腾起的灰尘,吓坏了全校师生,学生们全部被吓哭,老师们的手越拉越紧……

5月19日,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赶赴这个村及学校看望、慰问大家,对豆坪小学6名老师舍身救学生的伟大壮举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并决定资助村里重建家园和学校。

5月20日,我们来到了武都区海拔很高的龙凤山,这里有一个草坪村,全村近百名村民全部遭灾,村里缺少帐篷和粮食,在村口就可以听到灾民们痛彻心扉的哭声。蜿蜒的村道上,到处是瓦砾和椽木,惨不忍睹。看到记者来了,灾民们飞一样从废墟里跑了过来,很快,我们两个人就被近600名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围拢得结结实实。老人在哭、妇女在哭,只有孩子没有哭,也许已经被吓傻了。村民们讲,“5·12”以来的8天时间,如同熬了8年一样漫长。村民们用泪水和哭声争着反复诉说自己的灾难和需求……

怎么办?怎么办?如果不给乡亲们一点帮助,我们很难走出村子,良心上也会不安的。于是,我先给乡亲们说:“大家不要着急,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大家渡过难关的。由于灾情面大,干部们一时顾不过来,大家不要等待,要奋起自救。党和政府不会忘了大家,我们会尽快向上级反映灾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助大家……”从乡亲们的表情上,我看到,我这一席话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哭声小了,眉头也放松了,但乡亲们渴望的眼神和紧握着我手的力度让我感到了责任重大。我想,这些灾区群众可真指望我了,我决不能言而无信,再次让他们的心灵受伤了。我应该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些灾区群众解决一些困难。于是,我给远在北京的朋友——亚特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明打电话请求援助。朋友二话没说,直接问最需要什么?我说面粉和帐篷。第二天,一万公斤面粉和3万平方米的新彩条布送到了这个村子……

在采访中,我还注意到像草坪村这样地处高山坡上的村子在地震中受灾相对严重,那么在灾区重建中应该如何考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约请了陇南市地震局副局长赵卫国,二次进入草坪村采访察看。据他分析,由于这个村地处滑坡带上,所以在重建时一定要遵循规律,整体搬迁。后来我采制了《灾后重建一定要科学规划》,成为灾后第一条科学探索灾后重建工作的新闻。对重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受到地震专家和陆浩书记的表扬。

在后来半个月灾区采访的日子里,我和记者孙悦文的灵魂被许许多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所洗涤。一人救出7名小孩的小学生童世强、勇救被压同学的曲炳年、临危不惧的张静静……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一番番生与死的较量,激励着我和同事不顾滚石和泥石流,不畏频发的强余震,跋山涉水,用镜头尽可能地记录下他们的闪光点,一个接一个地传播给我们这个充满大爱的社会。人们因为他们而感动,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了他们而更加美好和谐。而我,因为做了一名记者能够做到的而知足,而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