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6995800000014

第14章 我们穿行在灾区的土地上

甘肃经济日报 贾治堂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我省陇南市的8县区,险情就是命令,我们一行5人有幸成为《甘肃经济日报》第一批灾区采访报道的记者。在灾区的10天采访时间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时不在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被感动着,同时也在感动着别人。之所以把这些感动写下来,是要告诉朋友们,大灾有大爱,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灾难,心连心,手牵手,我们一定能战胜灾难。

5月13日,天水,多云

下午3点,报社突然决定,派第一批记者前往灾区采访,领导找我谈话,我没有考虑就答应了。随后,报社召开了在家记者的通气会,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对地震灾区新闻宣传的报道要求。

下午4点15分,我们出发了。晚上8点15分,到达天水。

沿城跑了三圈,没有找到一家营业的宾馆,大街上到处是帐篷,公路两旁都是车,小车、机动车、三马子,车上用彩条布搭着帐篷。我们心里开始恐慌,但是喜出望外的是1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宾馆,这一晚上我们睡得比较踏实。

5月14日,文县,晴

6点钟,我们就起床,在天水城北找了家牛肉面馆,吃了早餐。利用这个时间,我联系了13日中午出发的摄影记者小曹,他说他们在成县和我们汇合。

4个小时后,到达成县,在成县宾馆对面的公园里,我们看到很多人,有的人席地而睡,有的在简易的帐篷里做饭,成县人民医院已经搬到一个偌大的广场上,医生护士在忙碌着。

在成县救灾指挥部,了解了简单的情况,和小曹汇合后,便立即出发直往武都。

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武都。只见成千上万的人挤在滨江路上,武都医院门口是临时住院部,沿着马路有200米长的帐篷里住着全部是地震造成的伤员。在武都的一条主干道上,拉着警戒线,值勤的警察说,前面一条街都是受灾群众的帐篷,车辆不能通行。

凌晨2点15分,我们从武都向文县赶,这一路非常艰难,一路上有多处塌方,由于我们的车底盘低,在堆满碎石的道路上行驶很艰难,在高楼山上,车被整整堵了1个小时。

8点半,我们到达文县。立刻分成四个组,一组拍照,一组去医院,一组采访灾民,一组去看市场供应情况。县城里到处都是灾民,许多人来去匆匆,县政府门口的广场上已经搭建了密密麻麻的帐篷,县城的部分地段有电。

11点,采访结束,在县委宣传部的会议室里开始写稿,汇总了采访结果,我们写了4篇稿件,主要反映文县灾情严重和物资告急。

11点50分左右,猛烈的余震开始,这是我们一行经历的第一次余震。在六楼上的感觉就像楼要倒塌,玻璃叭叭地响,我们夺门而逃,逃到一楼时,余震结束了,又气喘吁吁地开始爬楼。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刚才在楼上办公的机关干部都没有跑,很镇定,余震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12点40分,第二次余震来了,这次我们没有跑,等余震结束后,继续写稿。

下午1点半,每人吃了碗方便面,这时我的手机上收到9条短信,都是报社同事的,他们的鼓励让我心里多了一股暖流。

下午3点半,我们终于写完了稿件,共9000多字,传完稿件已经是下午4点了。在卧龙滩宾馆找到了空房,没有电,没有水,我们只好和衣而睡。刚躺下,就听见鸡叫、狗叫,叫声惨烈,听起来毛骨悚然。据说当晚有好几次余震,我们没有任何感觉,也许是太累了吧。

5月15日,碧口、中庙,多云

6点半起床,在文县县城,我们没有找到一家吃早餐的地方,大家吃了点自带的面包,就开始向重灾区碧口镇赶去。一路上,我们看到有6辆小车在地震中,被乱石砸扁,一辆三菱车的引擎盖子上搁着一块巨石,前玻璃全部破碎,旁边有一滩血迹。

庆幸的是道路上虽然塌方严重,好多路段只仅仅能容纳一辆车,但都是畅通的。在距离碧口镇30公里的玉垒乡医院,我们停留了20分钟。医院的陈院长向记者哭诉,药品告急,大多数的伤病员只能做简单的处理。我们在玉垒乡碰到了正在视察灾情的民政部领导,她说,“文县的灾情比预想中要严重得多。”

简短的采访结束以后,我们继续向碧口前进。在何家坝,一群高举着“救救我们”牌子的群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他们说,村里32户人家的房子全部倒塌,请我们帮助他们抢救粮食。我告诉他们,随后有解放军路过,请他们帮忙。看着他们可怜无助的目光,小张把我们车上带的所有食品送给了他们。

到碧口镇,眼前的一切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碧口镇白水江的河堤上,搭起了五颜六色的简易帐篷。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躺在大纸箱里,周围用泡沫纸板围着,顶上搭着一件旧衣服,他的母亲坐在旁边用纸扳子给孩子扇凉。这就是他们母子的家。

已经是12点,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排队,买了些吃的,方便面5元,水5元,面包10元。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们在碧口地区指挥部了解了最新的情况,决定前往距离青川县只有60公里的中庙乡采访。

走了一半的时候,由于塌方严重,我决定留下两个人在附近采访,我和小曹乘甘肃地震医疗救援队的车继续前往中庙乡。

一个小时的路程中,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到处是倒塌的房子,凡宽阔的地上都是简易帐篷,帐篷旁边有用石头筑起的大锅,河的对面山体上不时尘土飞扬,碎石落下。

中庙乡的莲峰村是中庙乡最远的一个村,和青川县接壤,在村口,我们的车队被村民拦下,他们说,村里有3名伤员需要马上治疗。由于村道狭窄,救援队刘队长和我们一路小跑,大概有2里多路吧,我们进了村子。这个村子是一个小盆地,四周的山体滑坡把全部的建筑夷为平地,在四周都是巨石的平地上,搭起了10顶塑料帐篷,100多口人挤在里面,3名伤病员住在一起,一个是腿伤,一个是腰伤,一个是头伤。

抬出了伤病员,已经耽搁了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开始往回返。在碧口,小曹乘着急救车去了文县,我下了车和另外一组记者汇合。在指挥部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碧口镇灾情最严重的水井湾。这里的群众情绪很不稳定。一位群众用指头指着记者的鼻子说,拍什么拍,一个年轻小伙子说,明天没有方便面和帐篷,我就要抢了,命都不保,还管犯法不犯法。

我一面解释,一面做工作,但是他们还是很激动。看着一位老奶奶在一旁流泪,我又不知道说什么好。老百姓的要求太简单了,只需要一顶能挡风雨的帐篷和几袋方便面。

这时,从山路上走来一群妇女,我数了数,是28个人。她们是在李子坝采茶打工的,地震阻断了她们回家的路,从今天早晨5点开始,徒步走了12个小时,要回文县看看家里的情况。看到记者,她们都围了上来,流着泪要我们为她们找一辆车,经过努力,终于找到正在执行任务的解放军,看着妇女们坐着军用卡车远去,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下。

在采访的途中,我看到好多解放军战士,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满脸灰尘。7点15分,其他几位采访的同事终于汇合了。由于碧口没有地方上网,我们决定回文县。一路上,大家都沉默着,因为在此之前,有车就被飞石砸中。我让大家打开车窗,竖起耳朵听,有没有碎石落下。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行驶,到达了文县县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在一家四川餐馆里,我们简单地吃了点饭,就在公路招待所里开始写稿。11点半,报社来电话,告诉我们,今天的报纸受到读者的肯定,我们听了后备受鼓舞,大家觉得辛苦是值得的,同时也为报社的编辑通宵辛劳感动。

为了预测地震,我们把矿泉水瓶装上半瓶水,放在桌子上,只要一动,马上就跑。凌晨2点半,5篇共6000字的稿件终于完成。小马去传稿,大家研究明天的行动,小张建议,应该写一篇关于“地震引发的心理畸形”的稿件。最后决定明天去范坝,虽然这个乡至今公路还未打通,如果条件容许,就徒步进去。

3点,强烈的余震来了,我们没有丝毫准备,就全部躲进了厕所。余震过后,我们下楼到大街上,发现好多人慌慌张张地连衣服也没有穿,有的光着膀子,有的裹着浴巾,有的光着脚丫子。(后来才知道,当晚的余震是5级)4点,我们实在等不住余震的到来,就上楼睡觉,这一夜,大家几乎没有睡踏实过。

5月16日,范坝,晴

今天是星期五,不需要传稿,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7点半,宣传部的司部长来了,他说今天陪我们去范坝。

这是我们几天来吃的第一顿早餐,有稀饭,还有小菜和饼子,大家都多吃了一点。

8点半,我们从文县出发,11点到达碧口。在碧口,我们打听到最新消息,早晨9点钟,范坝的路终于打通了,但是我们的小车可能进不去。

经过商议,我们向碧口电厂求救。电厂的柳厂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看到我们十分急切,柳厂长决定调一辆越野车给我们。

通往范坝的路的确艰险,一面靠山,随时都有乱石落下,一面又是悬崖,悬崖下是大江。司机是四川的一位小伙子,表情一直很严肃。

路虽然危险,但是好车就是好车,2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范坝乡,这里比想象中要坏的多,很多灾民都聚集在乡政府门口。在乡政府东侧的空地上,一个塑料大棚里成了临时安置灾民据点,100多人挤在300平方米的棚子里。看到我们到来,老百姓特别亲热,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说,你们辛苦了。

我们是他们被困108小时后见到的第一批记者。

在乡政府,我们见到了4个成县的农民,他们自己租车,为范坝乡送来了200件方便面和250件矿泉水,4个年轻的农民一下车,顾不得劳累,就搬运卸车,小马也帮助他们卸方便面。

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采访。在街上,我们碰见一位叫董玉英的村民,她向记者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儿子脑瘤,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病还没有好,地震又使房子倒塌。前天她本来要跳河自杀,结果被乡亲们救了,她说她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我和记者小张不约而同地从身上掏出50元钱塞在她的手里,没想到他们母子给我们跪下了,我们连忙扶起他们。

范坝中学的许伟校长让我们感动,这个只有29岁的小伙子,很机智,地震的第一时间里,他冒着生命危险抢出了电话机,而且修好了损坏的电话。没有想到的是,14日早晨,他接到省委书记陆浩的电话,在电话里,他告诉书记这里的灾情,第一时间让外界了解范坝的情况。

4个小时的采访,我们总感觉还没有采访到位,但是时间不容许,只能开始返回。这时天已经阴下来,灾民们说,要下雨了,路上小心。快到碧口的时候,司部长接到一个电话,说文县下了15分钟的暴雨,泥石流爆发,有两名记者被冲走,文县上游的两座水库被冲垮。司部长说,根据观察,暴雨不久就会到碧口。大家都在沉默。

回到碧口电厂,院子里乱糟糟的,很多人都在为暴雨和泥石流慌乱。大家都在看我,回还是不回。

我的心情十分复杂。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兰州家里的电话,当电话那边儿子叫了声“爸爸”时,眼泪已经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最后,我决定,还是回文县,虽然路上随时都有危险,但是要比在碧口危险小得多。

一路上,大家都提高警惕,把车窗摇下,观察着山体的情况。这时,司部长拨通了电话,核实泥石流冲走记者的事情,结果让我们哭笑不得。文县口音中,“记者”和“汽车”的读音是相同的,原来是汽车被泥石流冲走,对方没有说清楚,司部长也没有听清楚。

在平时,这绝对很可笑,但是当时我们都没有笑出来,大家都一声不吭。

终于平安到达县城。晚上,我们把白天采访的笔记整理了一下,小张写了一篇部队救灾的稿件,连夜交给政治处。

5月17日,文县,晴

一大早,我收到了9条短信,有单位同事的,也有读者的,他们都让我保重,注意安全,我都一一回了短信谢谢他们。

利用早上的时间,我们到文县一中进行采访。采访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的帐篷都被外面的群众挤占了。

听说学生们要和家里通电话,小马就跑到电信局给学生们协调安装了两部电话。小张看到一位女生的生活费用完了,就为她买了1箱方便面。

中午,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黄部长托人带话,感谢我们报社这几天对灾区的有力宣传,但由于帐篷太紧张,没能为我们协调到帐篷。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下午7点,从兰州传来消息,地震谣言已经在兰州四起,我们开始有点紧张,小马找了几大圈也没有找到帐篷,没有办法,我们还是只能住宾馆。晚上,部队政治处通知稿件已经审过。当5篇稿子传到报社时,已经是凌晨4点。

5月18日,文县,晴

从早晨开始,我们一直写稿,共写了6篇稿件,13000多字,下午,大家都累得叫苦连天,我安慰他们,一定要坚持。

晚上7点,我们从电视上得知,明天下午2点28分,全国进行哀悼。新闻联播还没有结束,从兰州传来消息,今晚在兰州和天水有强烈的地震,我们又开始为兰州担心,大家都在打电话,传回的消息是兰州的市民在超市抢购食品,晚上高校学生聚在操场上,很多人已经跑到榆中县去了。

12点钟,又一次强烈的余震。传完稿件后,我们商议,开上车,在文县县城的河边找了点空地,大家在车里睡了一晚上。

在车里睡觉,我是第一次,实在很难受,有睡意却睡不着。这一夜,大家都是半睡半醒。

5月19日,文县,多云

一夜未眠,我的眼睛有点发肿,成了双眼皮,大家都开玩笑说不用做美容手术了。

早晨10点钟,宣传部来了4个农民,他们是来找记者的,说是村子里至今没有干部进去,好多粮食都埋在下面,抢救不出来。由于人手紧张,没有人接待,我便问了情况,并答应他们,明天去看看。我对他们中的副村长说,你是党员,应该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和年轻群众进行自救,我们的部队和干部毕竟有限,这是一场举国上下的灾难,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自救。村长好像听懂了我的话,说回去马上组织人。

11点,文县县委机关进行降半旗默哀仪式,仪式结束后,所有在场的人都捐了款,总计1.6万元。

下午2点28分,县城的所有汽车鸣号,防空警报拉响,好多老百姓按照当地的习俗,鸣放了鞭炮,这一刻,我们的心已紧紧和文县连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承担痛失亲人、毁坏家园的悲痛。

晚上8点钟,我们终于写完了稿。宣传部打来电话,给我们搭建了新的帐篷。在新帐篷里,见到了媒体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大家都在议论今晚兰州的混乱。一个媒体的老朋友说,这次灾难真是一场考验,尤其是对记者,他总结说:“为了工作,政治一些;为了良心,人性一些;为了历史,真实一些;为了事业,博大一些。”

我们为他的精辟总结而开怀大笑。受兰州紧张气氛的影响,有了帐篷,所有的人却也不敢睡。

凌晨2点10分,一次强烈的余震,我们从帐篷里跑了出来,只听见小广场上的尖叫声一片,紧张的一刻过后,接到电话,兰州刚才也有震感。这一晚,大家几乎没有睡。

5月20日,武都、成县,晴

早上7点,我们从文县出发,向武都方向返回。

在武都县,我们看到到处是指挥部贴出的通知,“最近有强烈余震,希望做好防震工作。”在陇南市委机关里,好多的干部被保安从楼上驱散下来。我们在武都做了简短的采访就离开了。这时,从文县传来消息,早晨下起了中雨,好多地方塌方,范坝乡的道路再次堵塞。大家都沉默了,灾难何时才能离去,已经千疮百孔的文县还能承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