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6992400000009

第9章 论青年与老年

〔英国〕培根

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这似乎是得之于神助的。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恺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性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卡斯曼斯大公、卡斯顿勋爵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

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

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则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固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肯事前不冒险。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

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圣经》说:“你们中的少年可以想象神,而你们中的老人则只能梦见神。”有一位“拉比”(犹太牧师)解释这话说:上帝认为青年比老年更接近神,因为想象总比幻梦切实一些。要知道,世情如酒,越浓越醉人——年龄越大,则在世故增长的同时却愈会丧失正直纯真的感情。所谓少年老成的人,常常是挫失了青春锐气的人。像赫摩格尼斯就是如此。但那种毕生不脱稚气的人,也是不合时宜的。正如西塞罗评论赫腾修斯说:当他已该老练的时候,他却还很幼稚。最后,也不要做那种人:年轻时作为很大,晚年却不足为训。像西庇阿·阿非利卡那样。结果让李维批评他:“有好的青春,却没有好的晚节。”

(何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