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军事家成长故事
6988800000010

第10章 开国元帅聂荣臻

聂荣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县吴滩镇。他八岁入私塾。后入高等小学,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学。在校内,他接触到《新青年》等杂志,曾与同学相约“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因参加抵制日货运动被校方勒令退学。恰逢当时四川勤工俭学运动迅猛发展,他决定到西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思想上也从“实业救国”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后来与叶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之一。

1925年,聂荣臻回国后,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负责传达党的指示和调配干部。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他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成功地组织了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的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聂荣臻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聂荣臻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与师长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一部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115师主力一部和党政干部共计约3000人,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1月下旬,日军两万余人向晋察冀边区八路发动围攻,他指挥部队采取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和集中主力寻机歼敌的方针,消耗、疲惫、打击敌人,在友邻部队积极配合下挫败了日军的围攻,部队发展到两万余人。

1939年4月起他指挥主力部队,在八路军第120师积极配合下,接连取得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以及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其中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毙独立混成第二旅旅长阿部规秀中将。同年,他写了《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叙述了在边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总结了创建根据地的基本经验,宣传了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到1939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人口1200万,部队有31个主力团近十万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装数十万人。

1940年8月起,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百四大战。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沧石、沧保等铁路、公路进行破击战,破坏了日军占据的华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

1941年秋,在七万余日军对北岳、平西根据地大举“扫荡”时,他部署主力相继转至外线,同时率领党政军机关近万人,在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掩护下,巧妙跳出包围圈,粉碎了日军围歼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的企图。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他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方针,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人占领区,以打击和瓦解伪军、伪政权为主,相继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在敌后六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领导晋察冀军民挫败了敌人一万兵力以上的十次“围攻”和“扫荡”,以及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从而扭转了晋察冀边区的困难局面。1943年秋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根据中共中央意图,陆续抽调大量晋察冀的部队和干部支持东北战场。

1947年4月,他指挥正太战役,不管来增援的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薄弱环节,歼国民党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同年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又组织所在部队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创攻克坚固设防重镇的范例。

1948年5月,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同年3~9月,先后组织进行了察南、绥东、热西、冀东、保北、绥远等战役,共歼敌5.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平津战役发起后,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他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歼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他还参与领导和平谈判,推动了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2月他兼任平津卫戍司令。9月,他任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迅速整顿了平津地区的社会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属25万人的任务。1949年6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1950年初,任代理总参谋长。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队武器装备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1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后又担任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上任后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毛泽东当时戏称,造原子弹是造一个“大炮仗”。在苏联撤走专家,国内又遇经济上的天灾人祸时,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上马”还是“下马”也出现了争执。聂荣臻坚决主张“两弹”继续搞下去。此后,根据中央的决心,聂荣臻统一组织全国大协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而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尖端武器的研制速度让世界惊叹不已。聂荣臻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晚年的聂荣臻仍然关心国防科研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

1992年5月14日,这位共和国仅存的元帅,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93岁。聂荣臻元帅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以陪伴那些在戈壁中为研制“两弹”而献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广大指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