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210

第210章 用药

“原文”

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如仙灵脾,《本草》用叶,南人却用根;赤箭,《本草》用根,今人反用苗。如此未知性果同否?如古人远志用根,则其苗谓之小草;泽漆之根,乃是大戟;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其主疗各别。推此而言,其根、苗盖有不可通者。如巴豆能利人,唯其壳能止之;甜瓜蒂能吐人,唯其肉能解人;坐掔能懵人,食其心则醒;楝根皮泻人,枝皮则吐人;邕州所贡蓝药,则蓝蛇之首,能杀人,蓝蛇之尾能解药;鸟兽之肉皆补血,其毛角鳞鬣皆破血;鹰鹊食鸟兽之肉,虽筋内皆化,而独不能化毛。如此之类多,悉是一物而性理相反如此。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或削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本草》中主疗,中当依本说。或别有主疗改用根、茎者,自从别方。

“译文”

草药有的用根,有的用茎或者叶,虽然是同一株植物上的,但药性不一定都相同,如果没有深入通晓它的药理,千万不要乱用。例如仙灵脾,《本草》说用叶,南方人却用根。赤箭,《本草》中用根,今天人们反而用苗。这样不知道药性是否相同?如古人用远志的根,就把它的苗叫小草;泽漆的根,就是另一种药大戟;马兜零的根,是另一种药独行。它们所主治的疾病各不相同。由此推论,根和苗有的不能通用。如巴豆有泻下作用,但它的果壳却能止泻;甜瓜蒂能使人呕吐,但它的肉却能解除这种呕吐;坐拿草能使人昏迷,但吃它的果心却能让人清醒;楝树的根皮可使人腹泻,但楝树枝的皮却是使人呕吐;邕州进贡的蓝药,就是蓝蛇的头,能毒死人,但蓝蛇的尾部却能解除这种毒;鸟兽的肉都能补血,但它们的毛、角、鳞、鬣又都会坏血;鹰鹯鹦等猛禽食鸟兽的肉,虽然把筋骨都消化了,但惟独不能消化它们的毛。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虽然都是属于同一种动、植物,但它们的性能竟如此相反。山茱萸能滋补骨髓,取其核性味温涩,因而能藏精气使其不外泄,就能起到滋补骨髓的作用;现在有的人们取它的果肉用却将核丢弃,这远不是古人的用意。这样做都近乎牵强附会。如果是运用《本草》中说的主要疗效,就应当根据《本草》的说法用药。假如有别的主要疗效而改用根或茎的,那就应当按照别的方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