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020

第20章 乐有志,声有容

“原文”

《虞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球非可以戛击,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戛且击;琴瑟非可以搏拊,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搏且拊。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至,则宜祖考之来格也。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乐师之志,主于中节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宜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译文”

《虞书》说:“刮击玉罄,拍击琴瑟来配合歌咏,祖先来到了。”玉罄本不可以刮击,被音乐激发的思想感情达到极点,一般的演奏和歌唱已经不足以表达了,有时竟至于又刮又击;琴瑟本不可以拍击,感情被激发到顶点,一般的演奏和歌咏已经不足以表达了,有时竟至于又拍又击。所谓的手舞足蹈而自己还不觉得。被音乐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达到极点,那么祖先也要受感动而到来了。从内心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就能够表现出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后来从事音乐事业的人,形式完整而内容不充实。乐师对于演奏的要求,主要限于节奏准确、声律和谐而已。古代的乐师,都能了解天下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悲哀和欢乐都形成于内心,然后反映于声音,则必然有适当的动作表情来配合着表现它。所以音乐里有对于节奏的要求,声音里面有情感来表达,它所以能够感动人,并不是仅仅依靠乐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