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152

第152章 石油

“原文”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译文”

鄜州、延州一带产石油,古书记载的“高奴县出脂水”,就是指的这种东西。石油出产在水边,那儿沙石和泉水相混杂,石油慢慢地溢出,当地人用野鸡尾部的羽毛把油沾上来,采在瓦罐里。石油很像淳漆,燃起来就像烧麻杆一样,但是烟很浓,把营帐都熏黑了。我猜想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了一些烟灰来做墨,这种墨黝黑发亮像漆一样,即使松墨也比不上,于是大量生产,那些带有“延州石液”字样的就是这种墨。这种东西今后一定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从我最初制作使用它开始。大概石油非常多,地下的蕴藏没有穷尽,不像松木那样总有一天会用完。现在齐、鲁一带的松树林已经砍光了,渐渐地连太行山区、京西、江南一带的松山也大部分砍伐得成为秃山了。遣墨的人大概还不知道用石油烟的好处。煤的烟也很浓,可以把人们的衣服熏黑。我戏作了一首《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