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曾任学兵团团长,富有军事教育经验,任军官学校校长自然轻车熟路,十分内行。
张自忠的军官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多种优秀品质,能够胜任各级基层工作的军事指挥员。这与他自身的军事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张自忠追随冯玉祥多年,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因此其治军基本取法于冯玉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充实和发展。他一开始接触冯玉祥,就接触了冯玉祥亲自主持制定的《爱民十事》、《爱国精神三十条》等爱国爱民条款。这些条规详尽具体,通俗生动,富有特色。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曾下令所有官兵戴臂章,上书“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10个字,这与张自忠的政治思想完全合拍。因此他完全彻底地接受了这个著名的口号,并以此做为治军宗旨,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每到一处,张自忠除训练官兵外,还要带领他们帮助驻地耕种、收割、扫街、植树等,力求每驻一处为福一方。
张自忠自投奔冯玉祥后,历任各级军官,并以相当精力从事军事教育工作,显示了突出的治军才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训练有素、善打硬仗的部队,并培养了上千名中下级军官。这些青年军官遍布西北军各部队,成为各部的中坚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张自忠的治军和练兵在西北军已颇著声誉,为人称道。
1929年初,蒋介石举办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军风军纪考察,第一师长刘峙任检查团团长。刘峙在最后的讲评中深有感触地说:“二十五师虽是全国第一,它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学习,但有两个方面却是我们学不了的:第一,二十五师师官兵服装全师一致,上至师长,下至伙马夫,服装一律相同,每个战斗兵,面色都一致;第二,我来看这个部队,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12点,没有看到一个动的和讲话的,这种纪律,生平仅见。”
张自忠训练学员,首重“坚”字,“苦”字。一种练法,叫做“热练三伏”,即在三伏天的中午11点到2点之间,进行行军,体操等技术,演习经常举行行军比赛,以连、排为单位,每人全副武装,负重三、四十斤,不穿鞋,往返40里,以整队迅速到达者为胜。北方的暑天炎热而又干燥,一望无垠的黄土平原,只有遍地的野蒺藜和漫天的尘土。头顶着火一样的太阳,脚踏着热锅一样的地皮,人人都热得伸着脖子喘不上气来,出发之前,他照例说一段简短鼓励话,然后带头出发。他个子大,步子阔,走不多时,就能把部队丢在后面很远。其实这时候他作为长官完全可以骑马殿后,但他却总是把马匹让给掉队的伤病员。有时他走在队伍前面,回头看见有人唉声叹气,一步一个踉跄,知道他们是因为脚上打起了血泡,嫌疼、嫌 苦,于是他便停下来,半鼓励半训斥地说:“当兵不是作老爷小姐,忍受痛苦、战胜困难是我们的本份。在战场上受了伤也不能退却,该退时不能走也得走,起几个血泡,总比受伤要轻松得多,为什么就受不了?”他把自己的脚抬起来给大家看,接着说:“这水泡其实也很好治,你们看,”他说着,两脚便在地上连跺带搓,地上的尘土立刻红了一小片,又粘到脚上。“……这样可以消毒,不会溃烂的。”说完,他又大踏步地向前走去。学员们深为惊讶、惭愧、感动,顿时精神抖擞跟上前去。
另一种练法叫“冷练三九”。冬天降临,张自忠会突然命令全体官兵操场集合,携带全副武装,赤手赤脚,将棉裤挽在膝盖上,踏雪行军几十里。这种训练,张自忠也总是走在最前边。
腊月里的一天,天寒地冻,平地积雪两尺多厚。张校长下令:“明早六时在大操场集合。官长、士兵和学生一律全副武装,将棉裤卷在膝上,不准戴手套。”雪,仍在下着,寒风裹着鹅毛大的雪片吹到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领子里。脚踏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当大家跑步来到操场的时候,张校长早已赤脚站在大雪的讲台上了。他作了一个简短的训话,检查了人数和服装,就出发了。校长挺胸走在队伍前面,在他走过去的白雪上学兵们发现有殷红的血迹。队伍沿着他的足迹,不顾一切地加速前进。行军三十余里,终于到达了终点。讲评的时候,学兵们看到校长的脚还在流血。
张自忠练兵特别注重夜间教育,经常选择一个没月光的漆黑夜晚,官兵正在酣睡时,吹响紧急集合号,规定起床不准点灯,一切行动用白旗指挥,时间限在一刻钟之内。到集合场的时间是按跑步每分钟170步的速度,距离是预先测量好的,集合后,首先检查服装和人数,装束整齐,行动肃静、迅速、正确和人数不缺少的,赏。武装不全,行动嘈杂、迟慢和人员不齐的,惩。夜间演习水平射击,还进行对抗演习。所以在抗战中,他指挥作战,多采用夜袭的办法。
张自忠搞训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士兵最好的楷模。
针对士兵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西北军的爱国爱民教育通常采用通俗的形式,效果非常好。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清晨的“朝会”。驻兵开封时,二十五师官兵和军官学校学员每天清晨都要跑步训练到南门外的“演武厅”大操场举行朝会。这时,张自忠便大步流星登上指挥台,高声喝问:
“你们的父母是什么人?”
众答:“老百姓。”
“你们的兄弟姐妹是什么人?”
众答:“老百姓!”
“你们参军、入学前是什么人?”
众答:“老百姓”。
“那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老百姓?”
众答:“应该!”
仪式完毕,官长开始训练,然后训练课开始。
军官学校里绝对禁止烟、酒、嫖、赌,纪律十分严明。他常对部属们讲:“无银钱、无保举尚属小事,切不可因烟、酒而坏身体,因嫖赌而坏品行。”有一次正在上课,张自忠突然临时检查,在一个学员口袋里搜出半截烟。张自忠立即罚他吞下去,那个学员活生生地把烟头嚼碎,一丝不苟地咽了下去。
他对军官的约束也非常严厉,失职或违纪者同样难逃惩罚。在军官学校的一次朝会上,张自忠因对训练极为不满,一时火起,当场喝令两个队长原地跪下,然后拎起军棍走到第一大队张大队长跟前,喝叫他:“趴下!”张大队长乖乖地趴在地上。只见张自忠抡起军棍朝着张大队长屁股狠打一阵,随即来到第二大队刘队长跟前,同样命他趴下,可是这位刘大队长十分乖巧,他突然拔腿跑开,跑出好远,然后面对张自忠跪下来,总算逃避了一顿军棍之苦。这是张自忠体罚军官的一个典型场景。
关于违纪处罚的问题,西北军与其他旧军队一样,仍保留了肉体惩罚的旧习。
张自忠对学员确实很严格,但学员们并不把他当作一尊凶神。因为他们早就摸出了规律,只要你严以律己,出色完成训练和学习任务,他一向严肃的脸上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西北军士兵几乎全部招自乡村,绝大多数为文盲,这对于实施系统有效的军政教育训练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而,张自忠非常重视士兵的文化教育。他的方法有三条:第一,让士兵们先学会自身最切需的简单字;第二,每个字都要从三个方面掌握:读音、字义、笔法;第三,组织考核,增进竞争心,成绩太差者不予提拔。他要求士兵一天至少认识一个字,3年内至少认一千个字,达到会写白话家信的水平。上完了认字课,再让士兵们学习程度深一些的《军人读本》、《军人宝鉴》、《军人教育》、《军人精神》等等。西北军的士兵是通过一步步地学习文化,提高素质,然后晋升为军官的。
学习文化,这不但提高了军队整体的素质,最重要的是也使士兵们的自身得到了修炼。
张自忠虽是富家子弟,在他的身上却没有体现一丝的奢侈、浮化。他一贯提倡朴实勤俭,生活中他也一直是在从我做起,按照朴实,勤俭的标准来影响和塑造他的官兵和学员的。一次他看到一位教导队长未穿军鞋,穿着呢鞋,便斥责说:“军中不准有俏皮样子,罚你立正!”还有一次,阅兵时他发现一个战士穿了一双灰色袜子,而未穿黑色袜子,他十分生气地说:“在这样的场合,你竟敢违反军纪?”说罢,即命军法处将那个战士扣押了几日,并罚该旅旅长立正两小时。
张自忠认为,对于军人来说,战时最不可饶恕的便是贪生怕死。而违抗军令,“喝兵血”最为可恶,吃空额是军官贪污的重要途径,冒领军费,金额吞为己有。有一次卫生检查中,检查组在军需处的箱子中有一小袋私刻的粮行印章。张自忠一看便知其中奥妙,大骂该营营长申乐成:“你这混蛋克扣哑巴兄弟的口粮作假报销,看我扒了你的皮?”当即令军法处责打200军棍,撤职镣押,永不录用。后来,又发现了位营长帐目不清,侵吞士兵的存款,张自忠极为震怒,集合全师干部训话。只见他双手叉腰,目光灼灼,气势逼人,大声训斥那位营长说:“你这种恶劣的行为,是军中的败类,团体的蟊贼,害群之马……看我扒了你的皮!”说着,亲自抡起军棍狠狠地打了他200军棍,直打得皮开肉绽。打完了,还觉得不解气,又痛斥说:“钱是王八蛋。见了钱你连亲爹都不要了!你今天喝兵的血,明天兵就要吃你的肉!”
在西北军,官兵们为了几个治军严厉的将领编了顺口溜:“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久而久之,“张扒皮”这个浑号西北军上下无人不晓。
其实,“张扒皮”这个浑号里也深涵着官兵对张自忠的尊敬。他并不是人们误会中认为的那种只知惩罚,粗暴蛮横之武夫。张自忠爱兵如子,严中寓恩,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他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义,并不是遇过即打滥施军棍。他处罚非常有条理,讲究轻重和分寸,他提倡八不打:一、有害不打;二、盛气不打;三、盛暑不打;四、饭前不打;五、无恩不打;六、罚过不打;七、伤兵不打;八、不知不打。
他治军管兵并不是仅仅从自己是一个将领的角度出发,而是言传身教中时时牢记那份爱国情、民族情,大的思想出发点没有受个人性情的支配。
为了让官兵们时刻铭记国耻,张自忠采用了一种别致的方法——绘制“国耻地图”。凡被列强侵吞的中国领土,都在图上用红色标明,并注明侵略者、侵略时间及侵略方式。官兵们对“国耻地图”要熟读熟记,随身携带,以便查阅。
张自忠还命令每个士兵在自己的床头上贴上志愿书一类的东西,有八条六条不等,讲述自己的志愿,如爱国、勤学、杀敌、立功等等,每天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以求上进。
他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起培养官兵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是他对官兵怀有深厚感情的最好见证。他从不必要的开支中节省出经费,甚至把自己的薪水都拿出来,为士兵们置办了各种运动器具,让他们锻炼,竞赛,还设立了图书馆、俱乐部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和游艺比赛,吸引士兵们参加阅读和健康的娱乐活动。身为高级将领,他甚至不辞辛劳,时常深夜巡视士兵寝室,代盖衣被。他还经常出现在连队食堂里,与士兵一起吃饭,边吃边看饭菜做得怎么样,如发现不符合标准者,即命值日官改正,如饭菜做得差,负责管厨的排长或司务长就要受到训斥。有一次因馒头不大熟,值日官挨了一顿军棍,还有一次,他同官兵一起吃饭时,发现米饭里有沙子,他就将该连司务长撤了职。到连队巡视时一见到连长,他首先要问:“你们连有病号吗?有几个?什么病?都吃什么药?”有一次,他冷不丁地向站在身边的一位团长问道:“你们团有多少病号?”这位团长吱唔半天,讲不清楚,张自忠马上变了脸色:“告诉你吧,有11个,你整天在瞎忙些什么?连团里有几个病号都不知道,关心病号是你份内的事,你要记住,对兵没感情,一定逃兵多。”把那团长说得面红耳赤。
他对病号特别关心,每逢节假日,就拿钱,带些吃食去看望病号,悉心地爱抚关照。如果哪个连有三个以上不能出操的病号,连长就有被严罚或撤职的危险。有时训练间隙,他会命令士兵列队集合,让他们摘下帽子,看头发长不长,脏不脏;让士兵瞪大眼睛,看有没有害眼病的,让士兵露出牙齿,看是否刷牙了;有时又齐刷刷地让他们坐下,脱下鞋袜,看有没有洗脚,有没有患脚气、鸡眼;有时,又叫士兵脱下军装,看衬衣是否干净。
有人认为像张自忠这样的高级将领不应该管这些零星的芝麻小事。张自忠听了摇了摇头,他向官军们解释说:“讲卫生保证士兵身体健康,是小事但更是大事,它是增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绝不可忽视。军队是集体生活,比如眼病,很容易传染,如果有一个害眼病的,就可能传染到一班,甚至一个连。军队时刻准备打仗,一旦接到命令,立即就要开赴前线,如果一个连有三分之一害眼病的,你还怎么瞄准,怎么射击歼灭敌人呢?再比如许多人害脚病,一拐一拐,怎么才能完成行军,机动歼敌?两军作战,你没有力量去歼灭敌人,就有被敌人歼灭的危险,这样的军队连任务都完不成,还能保护领土吗?这怎能是芝麻小事呢?”
众官兵听了将军的一席分析,个个心服口服,理解了将军的苦心,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这就是以理服人的力量和作用。
张自忠深得官兵爱戴体现在许多方面,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
张自忠规定,士兵每人每月要写一封家信报告在兵营的生活状况;各部官长要在家信的末尾附笔数言,向士兵家长致意。士兵存款,积至整数,由官长负责代存。凡有士兵家长来营,各级官长尽量陪同参观,陪同吃饭,走时奉送路费,使家长们放心满意而归。这些作法深得人心。
张自忠还有一个习惯,除了吃饭睡觉外,无论春夏秋冬,他总爱在兵营大院里转来转去。而巡视兵营时,他又通常爱把号兵带在身边,一旦发现问题或遇到需要改正事件时,就会令号兵立即吹号,召集各部长官,随时指示,随时改正,绝不留任何后遗症。曾在他手下干过多年的张知引曾说:“象这样的临时集合,一天不知有多少次。我们这些当连、排、班长的都习以为常了,但都从不敢松懈!”
作为军官学校的校长,张自忠号召学兵们自力更生,勤俭做人。无论洗衣做饭,还是砌墙盖房都必须自己动手,理发也不去理发馆,每班都有一套理发工具。他自己也有一套理发具,常自己给自己剃光头,胡子长了就用弯剪子剪从不搞特殊化。
以廉治军,以廉带兵,以廉养身,以廉养性,这是古往今来的许多名将所共有的高贵品质,张自忠自是更深知这一点,做到了“军开未汲,将不言谒;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张自忠正是这样一位将领。他教官兵吃苦耐劳,自己首先加倍劳苦,不敢偷懒享受;他教官兵负责任,守纪律,自己也克尽职守,从不敢马虎松懈,无论军纪、风纪、学科、术科或是内务与外勤,凡他所要求于官兵者,他本身无一不遵守,无一不擅长。这就是他能够确实掌握部下,建立威信的原因所在。
张自忠作为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名将,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敬仰。并不仅仅因为他具备勤、善、忠、孝等诸多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他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意志坚强的劲旅,所以他的练兵之道所显示的深刻意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俗话说:卖啥吆喝啥,作为久经战场的军人,张自忠深知,一支成熟的军队仅仅有严明的军纪是不够的。走向战场,参战官兵就必须具备健壮的体魄、娴熟的技术和高明的战术,如果这些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何以能面对战事?又何以能够取胜?而一个常被敌人打败的军队显然是谈不上自信和自尊的。而那些所谓基本素质,又取决于平时的刻苦训练。
张自忠治兵,完全沿袭了冯玉祥的那套方法。西北军早在廊坊整顿时,冯玉祥已提出了一整套的练兵方法,即:一是文武并重,文官和伙马夫也要下操打靶,一如士兵;二是内外并重,场内教育与场外操练并重;三是学术训练与精神教育并重,教文忠、勇、仁、义,灌以卫生及科学方面知识;四是平常训练与特殊环境下训练并重,尤其注意利用大风、大雨、大雪的天气出外行军,作种种战斗操演。不过张自忠在实践中又不断加以丰富和充实,他从带领学兵部队和担任师长,以及抗战期间,始终是从严治兵。他的严厉作风,向为官兵学生所敬畏。
当时的训练分为学、术两科。学科是指精神教育和军事理论;术科则指体能、技能训练和野外演习。在当时的各系军队中,西北军的术科训练独树一帜,颇具特色。
术科训练的具体项目一般包括行军、跑步、射步、投弹等,西北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军体操、劈刀、刺枪和拳术等内容。军体操训练又包括单杠、双杠、跑拦阻等项目,它可以增强士兵的体力和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因而在西北军受到特别重视,以单杠为例,每个士兵必须练会三大套,即“曲身上”、“摇动回转”和“拿大顶”。单杠成绩列入术科评比中,甚至把会不会三大套定为提升军官的标准之一。跑拦阻即越障,也是重要的训练项目。
刺枪、劈刀及拳术,是体力与技能的结合,从我国传统武术演变而来。在武器装备不良的情况下,这种训练对于发扬近战之长,弥补武器的劣势,最终克敌制胜具有重要意义。
张自忠很善于练兵,他不是站在高高的土台上观看士兵操练,而是按照训练课程,选出一两个成绩优异的士兵作示范,召集各营、连干部前来观摩学习,由他提示讲解。比如训练射击,就着重示范士兵的射击动作,他站在一旁非常细致地为军官们讲解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射击姿态是否正确,持枪是否稳当,瞄准是否合理,哪些动作应当推广,哪些动作应当纠正。然后大家一起分析研究,再返回各部分头教练。训练成绩定期评比考核。
张自忠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喜爱操练、阅兵,也经常向部下训话,日夜操劳,乐此不疲。他甚至常亲自给士兵们做劈刀、刺枪、拳术的示范动作,其强健体魄和敏捷有力的动作使官兵为之叹服。他尤其擅长骑术,纵马飞驰,疾如流星,为常人所不及。身为高级将领还具备这样的体力和技能,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他的威望,官兵们为有这样的师长而自豪。
术科训练的目的除健壮体魄、娴熟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锻炼官兵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张自忠对此极为重视,他常对官兵们说:
战争之事,或跋涉于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骋于酷暑恶瘴之乡,或露营于雨雪,或昼夜兼程。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在枪林弹雨之中,血肉横飞,极人世所不见之惨,受恒人所不经之苦。这种精神和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练之有恒,岂能堪此。练兵之宗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
这是张自忠的经验,也是他的治军见解。他还进一步提出,通过训练每个官兵都要做到冬不衣裘,夏不挥扇,能忍三日之饥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并使训练接近于实战,张自忠很重视训练的季节与时间安排,这就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夜练黑漆头”。这种做法形成了张自忠练兵的一个显著特点。
冬日三九天,全体官兵每天早上4点半钟起床、穿衣、刷牙、上厕所,然后整理内务,清洁环境、取枪,最后打背包等。每一项的进行,都严格地规定了时间,5时10分各部集合点名后,带到大操场,5时30分集合完毕,开始朝会和晨操。为给军官学校的新生们做示范,张自忠常把二十五师部队拉来与学兵一起操练。二十五师的士兵在严寒的清晨,光着膀子大声喊叫着练习刺枪、劈刀和拳术,看得新兵们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经过两小时晨练,官兵们略事歇息,唱着吃饭歌进饭堂进早餐。上下午共进行学术两科训练8小时,为了锻炼士兵的耐寒能力,张自忠规定,士兵只能外穿棉衣,内衣短袖衫和裤头,不得另加衣服。
晚饭后自习前,是练习铁杠、木马、刺枪劈刀、打拳的时间。
张自忠还十分注意雨中的训练。夏秋季节,大雨滂沱的天气,被他视为练兵的良机,他常常组织攻防战斗演练,锻炼雨中指挥、射击、行进和识别方位的能力。官兵们个个淋得像落汤鸡,回营后每人灌下一碗姜汤水,以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