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很年轻,二十来岁的样子,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外表和长相也相当普通,是走在人海中你不会多看一眼的那种人。
对于礼貌性的约见,我起初表现得比较矜持,不愿倾注太多的情感。但是女孩的自信与从容,却在不经意间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很多年龄和外貌以外的东西。
女孩受到父辈的熏陶,自小学习中医针灸与按摩。十四岁辍学,开始了社会实践之路;凭借着个人的遗传天分与勤奋好学,十七岁便学有小成,前往杭州的一家军区疗养院进修;而后与那家医院签订了合同,成为了正式的执业医生。
那家疗养院坐落于美丽的西湖边上,出入的大多都是军内外的高级官员和社会名流,小小年纪的她并没有因为生僻的环境和较高的门槛感觉怯场。她告诉我,摒除了利欲和追求,任何人之间都是平起平坐的,对人的景仰与尊重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只有朋友之间的交流才最真实自然,更能走进内心。她的话语掷地有声,目光中带着些许沉着与淡定。
她第一次独自出诊,是给一位军区首长做针灸,那位老先生因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一直板着铁青的脸,并且作为军人的他一身浩然正气,有足够的气场给人以震慑。还好女孩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但缓解了他的病痛,还与对方建立了忘年的友谊。也就在那家医院,她与很多人交情甚好,甚至成为许多领导家中的座上客。
我问她:是什么让她如此淡定,并且与年龄大相径庭?她回答我,无论对方的地位多么显赫,也都是自己的一个病人,她就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平和对待,如此一来既消除了隔阂,又很快地建立了感情。
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在无形中隔着一道墙,这道墙实际上都是用纸糊上去的,在没有情感互动之前,只是作为一种掩饰和戒备。但在适当的时机,勇敢地推倒这面纸墙,世界就会变得敞亮。很多看似的隔膜,都能够用真诚实现化解。并且怀揣着善心流露感情,彼此都能够心情舒畅。
她又与我分享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她的家乡在农村,一次休假回去,为了打发时间,就在自家搞起了诊疗室,并且全是义务接收病人。她的病人先是从自己的邻居开始,然后见到了疗效,邻居又带来了自己的朋友,朋友被治好了又介绍自己身边的人,如此一来,她的病人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大家看中的并不是免费送医,而是真实的疗效,以及彼此之间真诚地相待。她也并没有因为义务的行为,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快地与患者打成了一片,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成为了知心的朋友。在忙碌的工作中,她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这种被人所需的愉悦感,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快乐的一种极致。
时间过得很快,她要回原单位报到,临走时很多人都劝她留下,因为家乡没有针灸的医生,更没有如此知心的朋友。她将想法告诉父母,却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人往高处走,为何放弃大城市而选择小农村,这是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要知道,当时才十七岁的她早已是月薪过万,但是为了这份回馈家乡,被人所需的快乐,她还是毅然辞去了杭州的工作,甘心回到农村,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但是事情也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虽然她留在了农村,但凭借着她的真诚善良,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因为良好的口碑,她的病人越来越多,即便是收费低廉,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让她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且更加充实与快乐。她的名字也很快地在十里八乡中传开。
她还告诉我,和很多病人成为朋友之后,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不光诊金照付,还经常把自家的特产当作礼物馈赠,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即便现在不管什么原因,她只要外出,都有电话不断地打给她。而那些都是真正需要她的人,也是她的朋友。
听了女孩的故事,我不禁感到折服。她也在一连串的细节中,很好地向我推销了自己。我们之间也像是故人重逢,聊得非常投机。
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我再次重温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一件商品的价值远远比不上一个朋友的意义,最成功的营销就是先从推销自己开始。
因为任何商品的销售,不过是一次性的交易,为你带来的收益,也只能建立在这一件商品的基础之上;即便利润再大,都是物质上的互利,不可能实现永续循环。
但是合理地推销自己,获得对方的好感及认同,通过感情建立起来的合作,将大大超出你预想的收益。并且其中的收获不光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与人亲善的快乐。你的道路也会因此越走越宽,形成了无限的良性循环。节流不如开源,只有新鲜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地带给你回馈。
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你可能感觉与自己本无太大的关联,因为你并没有从事销售的行业,不需要通过买卖商品来实现生存。但是我想告诉你,无论你是否从事这个行业,营销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比如,你的人生有下列课题:想要吸引异性的眼球,讨得恋人的欢心,赢得老板的信任,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推销虽然是将自己商品化,但绝不能将自己定位成廉价商品低价求售,如果你认为自己是高品质的“产品”,就不必牺牲待遇降格以求,即便是谈不拢不卖,也不要贬低身价让人看低。
这是营销自己的一个误区,因为有些人正是这样为了实现既定的利益,不惜自我贬值、奔走钻营做违心的交易。你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你并没有完全掌握好其中的技巧。
在现今这个物资丰富的社会,比财商重要的是智商,比智商更加关键的是情商。推销自己无疑是要打好感情牌,那么你就不光要有一个精致的外表,更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因为真诚是你最大的资产,只有真诚才更容易打动人。
15
我在黑夜里
点燃了一根不想抽的烟
用微微的光芒
独自取暖
当作是对孤单的祭奠
又像是等待着黎明的分娩
人情需要投资,更应该妥善经营
这是我曾经在驾校学车时的一段经历。很多学员为了得到教练的“真传”,为了多争取一些练车的时间,为了顺利地通过考试,如期获取驾照,总喜欢走一些“捷径”,为自己买上一份没有契约的“保险”。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老到世故的人懂得察言观色,打起了感情牌,溜须拍马逗得教练眉开眼笑。“会做事”的人参透潜在的规则,有意无意地给教练施以小恩小惠,或买烟赠水,或请客吃饭,更有的塞上小额的红包,以显示真诚、表达心意。
一时间谈“驾”色变,驾校的风气变得让人堪忧,并且这一行为不在少数。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谁都不想落后在“起跑线”上,因而形成了众人皆知的“潜规则”。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一个教练有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讨得教练的欢心,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人都做相同的事情,十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或是“慷慨倾囊”,那么又跟人人都不去做有什么分别呢?车子还是原本的那一台,工作的时间还是固定的那么多,教练可供分配的精力也还是那么有限,又能保证要为谁放绿灯,为谁行方便呢?
可能这都是人之常情,麻烦了别人总想要从其他方面实现报答,又或者看着别人寻求捷径,谁都不甘示弱。但是一味地从众,只是共同出资出力,人为地提高了驾考的门槛,到头来不仅无法取得你所期待的效果,还滋生了腐化、败坏了风气。
人情投资是一门学问,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还有一些初入职场的朋友,在新的环境中,总想着要与每个人都融洽相处,穷尽所能地力求面面俱到,期待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
于是脏活重活你来包揽,端茶倒水是你的职责,低头哈腰也是你的本分,就连背黑锅你也自告奋勇。但实际上你没有那么卑微,不需要拿自己的热脸去焐别人的冷屁股,把自己理应所得的回报都变成了嗟来之食。
这往往容易让别人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你也自然成为了各种脏活累活的承包户。这种依赖,是你完全放低了身姿,在长期的压抑中把习惯变成的自然,是对别人没有原则的善良和妥协,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迫害。结果很明显,到头来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付出,没有谁愿意考虑你的真实感受;你又很容易因付出得不到回报,或者改变不了现状而焦虑不满,甚至造成了心理的失衡。
作为职场新人,谦逊礼貌、热情大方、尊重前辈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至少你懂得论资排辈,明白自身的位置;但是你该有自己行为的准则,断然不可将自己看得太轻,成为别人垫脚的基石。因为你妄自菲薄轻视了自己,就无法真正地获得别人的尊重。
就像是一群人去拍一张合影照,中间的位置永远都是留给核心的主角,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分量,挑对自己匹配的位置。资历深的、功劳高的自当集聚人气,那么居中的位置应该属于他,一味地靠后或者退让,就未免显得不够大气,有失体统。同样,作为新人,你应该不失风度地向着两边靠一靠,这是自知之明,核心的位置早晚属于你,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站队的哲学,也是职场的生存法则。在这个相对复杂的人际圈子里,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要有傲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用心沟通与尊重;你也无法取悦于每个人,执着于每件事,在所有的人事面前都能够尽善尽美、泰然处之。
同时,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圈子都有其暗含的规则,这些若隐若现的规则,通常既微妙又很复杂,构成了一个泾渭分明的网络。以至于很多人都是裹着面罩,演绎着自己的职场人生。
或许你也有此经历并且感同身受。比如你身边的A与B一贯对立,水火不相容。你一边保持着与A的友好,又一边尽力维系着同B的感情,这就无疑是选择性错误,把自己摆放到了风口浪尖以及墙头草的位置。
与A交好,势必要引起B的嫉妒,这是B的意识里最大的“不忠”;与B相投,又将会导致A的不满,这又将是A所不能容忍的“不义”。于是你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迫背负了不忠不义的骂名,所有的用心良苦和看似虔诚的人际投资,都将只能成为别人剑拔弩张的炮灰。对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聪明的人是坚决不会做的。
你永远都无法取悦于所有的人,因为立场不同、志趣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不同,而这些都不会因为你小小的善举而轻易改变。但是你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满意,因为你所在的大千世界中,又总有与你投机又投缘的人,与其“对牛弹琴”浪费有限的精力做无用功,不如在默契对象那里找到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好感情这副牌。
人情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便会如鱼得水,用不好则又处处碰壁。一次只坐一把椅子,才是最明智之举。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游离于人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实际上却是失去了阵地,让自己变得更加孤立。
在中国这个面子比纸薄、人情比黄金贵的社会,人情不光是一种增值的投资,更是一种持续的经营。任何投资与经营都有风险,只有参透了其中的奥秘,你才能够来去自如,顺风又顺水。相反,杀鸡焉得用牛刀,没有原则过度地投资,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没有方向错误地投资,更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