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毅者,必不能令色;木讷者,必不为巧言。此近仁、鲜仁之辨也。(《随笔》卷二)
“点评”
孔夫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意思是:刚强、有毅力、质朴、不巧言的品质接近仁的标准。孔子是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看的。“仁”是我国古代含义极广的道德规范,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他把仁的主要内容看作侍奉父母,其实这不过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一个方面,与此有关的还有仁爱、厚道、有德行,都是“仁”的内容。
洪迈对孔子的话作进一步发挥与阐释,认为刚强有毅力的人,必然不会有伪善、谄媚的脸色;质朴言拙的人,必然不会说表面好听、实际虚伪的话。他进一步又说这就是接近仁和很少仁的分别。洪迈教我们去分辨仁与少仁的两副面孔和两种表现。
可见有仁的人是正派而言行一致的,而少仁的人则是形形色色的两面派。洪迈所言很容易懂,但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去鉴别有仁的人和少仁的人,不是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了解,是很难分清的。因为善良的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的言行所迷惑,看不到少仁的人虚伪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