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为丞相,以病归印。上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颜师古注:“恙,忧也。何忧于疾不止也。”《礼部韵略》训“恙”字亦曰“忧也”,初无训“病”之义。盖既云罹疾矣,不应复云病,师古之说甚为明白。而世俗相承,至问人病为“贵恙”,谓轻者为“微恙”,心疾为“心恙”,风疾为“风恙”,根著已深,无由可改。(《五笔》卷九)
“点评”
这一则讲到文字训诂,所引见于《汉书·公孙弘列传》,《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亦记此事,司马贞索隐“恙”亦作“忧”解。又《史记·刺客列传》:“为老母幸无恙。”司马贞索隐引《易传》:“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啮虫也,善食人心,俗悉患之,故相劳云‘无恙’。恙非病也。”特别指出“恙非病”。
但近世编纂之字书、辞书,对“恙”字已有多解,作“忧”解以外,或“疾病”,或“祸患”,或啮虫,多有所据,如《玉篇·心部》云“恙,啮虫,善食人心”之类。
对文字的解释或使用,不论错还是对,约定俗成的力量是无法抵御的,比如:“身分”二字本是对的,但自从“身份证”出现以后,再写成“身分”,便常被指为错误;又比如“说(shuì)服”,我们已经读为“说(shuō)服”,如今出版的词典上已加以肯定,这样便使华人群体中原本统一的文字反而不一致了,特别是在与海外的炎黄子孙交往时,常会发现由于我们的改变而不一致的地方。
绝句诗不贯穿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此欧阳公绝妙之语。然以四句各一事,似不相贯穿,故名之曰《梦中作》。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而绝句乃或不然。五言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缆,小径曲通村’,‘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稀。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七言如‘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类是也。”予因其说,以唐人万绝句考之,但有司空图《杂题》云:“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樵香烧桂子,苔湿挂莎衣”。(《五笔》卷十)
司空图:见前《司空表圣诗》注。
“点评”
绝句是短小灵活的诗体,与律诗相比,字数少一半,每诗四句,既不像律诗要求格律对仗之严,又不必一诗死扣一个主题,像这里提到欧阳修的《梦中作》,一句一事,四句不贯穿不搭界:凉夜笛声,暗路花迷,棋罢时迁,酒尽思家。
境显人隐,无论是吹笛的、走暗路的、下棋的、饮酒的,都未着墨,诗思跳荡,给人一种梦幻的、婆娑迷离的感觉。薛韶举出杜诗绝句的例子也多是一句一事或一句一境的。
但是,绝句中似也有精深妥帖、首尾相应、没有跳荡间断、难以理解之处的。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是一诗一事,首尾相应。这大概是由于不同诗人的写作手法或构思习惯不同所致,但正可说明绝句比律诗灵活,自由度大一些。
另外,绝句还不限制在一首诗中出现重复的字,如王昌龄《出塞》重出“时”字,李商隐《夜雨寄北》重出“期”字、“巴山夜雨”四字,欧阳修《梦中作》重出“人”字,这在律诗中则严格限制,且特别讲究修辞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