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6974300000010

第10章 星巴克PK迪欧——竞争永远只是实力的较量

星巴克创立于1971年,迪欧咖啡创立于2001年。从历史上来看,二者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可媒体总爱拿迪欧和星巴克比来比去。就连2005年英国路透社和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在中国做的咖啡专题,也只以迪欧和星巴克为例。

就国内咖啡连锁品牌的影响力而言,以美式咖啡为代表的星巴克和以日式咖啡为代表的上岛(UBC)毫无疑问是领先的。然而,就在上岛咖啡为7个股东分而治之,还在为商标和权益问题纠缠不清的时候,由台湾商人王阳发先生成立的迪欧咖啡(DIO)在国内市场正悄然崛起,直逼上岛。

从2001年在上海青浦创设首家门店至今,迪欧咖啡连锁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了近300家连锁门店,6家分公司,30余家分支机构,遍布中国近20个省份和近百个城市。迪欧咖啡目前在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和辽宁等五个省份市场上的店面数目,已经超过上岛咖啡,在其它省份亦有赶超之势。

于是有意无意的,迪欧似乎总跟星巴克较着劲。在模式上,迪欧是复合式咖啡馆,既有吧台也有厨房,产品组合丰富;而星巴克是美式咖啡馆,只卖咖啡、饮料和西点,没有厨房。在服务上,星巴克为快餐式,比较自助;而迪欧倡导主动服务、尊重服务和关怀服务。在所提供的餐饮方面,迪欧兼有欧亚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加盟方式上,迪欧似乎也更加“复合”—迪欧目前共有三种加盟方式:特许加盟、特许托管加盟和直营加盟。

迪欧曾荣获很多特许经营奖项,截至今年5月,其门店已近280家。可见,迪欧一面用复合式的产品策略征服着消费者的胃口,一面用复合式的加盟方式吸引着投资者的眼球。

从2001年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开业,迪欧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店面动辄上千米,宽敞大气,毕加索壁画、暖色调的木质和金属材料、布艺流苏相接……欧陆风格的装潢带着淡淡的怀旧气质,含蓄而不张扬。据说单是为了每家店里挂着的“毕加索”风格的壁画,迪欧就专门聘请了三位画师,每天为公司创作各种作品,放置在店里供客人欣赏。它又不是一家纯粹的咖啡馆,除了吧台以外,它还有自己的厨房,为客人提供美味的餐点。

作为咖啡连锁领域后入者的迪欧,能与星巴克这样的国际大佬比肩,大部分要归功于这种差异化经营。相对于星巴克的选址多在热闹繁华地段,迪欧的店址较为偏僻,这其实是出于迪欧独特的考虑。迪欧咖啡的顾客多来自社会中高阶层,大多为30岁以上的白领及商务人士,他们通常有稳固的事业基础和不错的经济能力。对他们来说,驱车前往一个不算太远的地方享受清静,比在闹市中央喝一杯快餐式的咖啡要有情调得多。于是,迪欧从装修的风格到家具的设计,从地点的选择到大玻璃上的招牌,从服务小姐的微笑到食品的样式,无一不是为了迎合这些人的口味。

在现代连锁商业中常用的“加盟”一词,在星巴克却成了禁用语。星巴克早期的扩张策略上,曾就加盟与直营作过辩论。舒尔茨坚决地拒绝加盟路线。他的理由是:“不妨看看其它靠加盟起家的咖啡店,似乎无法建立起强势品牌形象,盟主和下线问题多多。加盟就是中间人,是介于我们和客人间的障碍。我们宁可多花钱,开自己的店,训练自己的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仍拒绝个体加盟伙伴。

在加盟这一点上,迪欧与星巴克迥然不同。在迪欧的三种加盟方案中,资金充足者可以选择特许加盟、特许托管加盟两种方式,其门店全部资金由加盟商投入。直营加盟这种方式,对于那些资金不足但又意欲加盟迪欧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方案中,总公司持至少20%-30%的股份,其余开放加盟,总部直接主导经营管理,加盟商配合经营管理,加盟店财务独立运行并接受总部的定期督导。

在加盟店里,所有基层人员都要经过迪欧的系统培训,甚至其管理团队都是经过迪欧直营系统培养、历练的成熟团队。这种管理人员的支持机制为刚开业的加盟店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很多迪欧加盟商因此成为投资者中的“逍遥派”,将门店当成自家客厅,享受着经营的乐趣。迪欧还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来与加盟商交流,包括网站论坛的加盟商板块,每两月在迪欧刊物上展示优秀加盟商风采,定期出版加盟商来信及心得,周期性的全国加盟商大会和年度加盟商调查等。

尽管迪欧的扩张速度很快,在数量上是超过了星巴克,但因为星巴克集中在上海、北京,所以它的能见度高,行业老大的地位还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