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6973000000046

第46章 隋唐五代十国

隋(581—618年)

出身于武将世家的杨坚,于581年代周建隋,589年统一南北。隋朝基本确立了以尚书、中书(内史)、门下三省为行政中枢的制度,并改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县两级;废除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由朝廷任命地方长官和属吏;实行以进士、明经两科取士的制度,开唐代科举制的先河。隋朝农业发展迅速,仓储富实,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兴盛。隋炀帝杨广时凿通的由涿郡(今北京)至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有巨大的经济、政治效益。

隋炀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大肆兴建和用兵,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大业八年至十年(612—614年),炀帝对高丽连续三次用兵,隋军死亡极多。各地农民逐渐形成三支反抗力量,即中原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的夏军、江淮杜伏威的吴军。大业十三年(617年)留守太原的隋将李渊起兵,攻占长安,次年建唐称帝,并依次削平了并起的群雄。

唐(618—907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626—649年)励精图治,史称贞观之治。他知人善用,虚怀纳谏,重视吏治,轻徭薄赋,节俭自持。唐高宗李治在位时,皇后武则天掌握政权,一度废唐称周,自号皇帝。其时政局虽然纷纭,但社会仍较安定。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开元年间国势昌盛,史称开元之治。天宝十五载(755年)范阳节度使胡人安禄山及部将史思明等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与唐相持7年后终于失败,但唐朝也从此衰落下去。

安史乱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与藩镇之间长期冲突不断。朝廷中不仅出现宦官专权和朝臣反宦官的斗争,而且朝臣之间也有以李德裕为首的一方和以牛僧孺为首的一方的斗争,即所谓牛李党争,纷纭至半世纪之久。

唐代经济全面发展,空前繁荣,以玄宗时最为突出。安史之乱后,南方发展加快,种稻、种茶、桑蚕以及制瓷、造纸、造船等业都很发达,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唐末,随着土地兼并和政治腐败,农民生活逐渐困顿。乾符二年(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终于在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广明元年(880年)末黄巢在长安称帝。唐朝用藩镇兵和沙陀族李克用兵以抗黄巢,黄巢东撤,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境)战死,起义失败。其后唐王朝瓦解,节度使朱全忠(黄巢叛将朱温改名)战胜了其他强藩,于907年篡唐为梁(后梁),建都开封。

五代十国(907—960年)

唐亡以后,中国政治失去重心,出现分裂割据局面。中原地区从907年到960年间出现相继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称五代;南方则出现九个或并列或相继的国家,加上后周时北方河东地区的北汉国,合称十国。

五代政权改易迅速,中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动乱较小,吴蜀地区得以继续发展,闽、广、湘、鄂地区也加速了开发过程。南方粮、茶、棉、蚕等业发展突出,雕版印刷业则南北均盛。南北贸易以及南方海上贸易都具有相当规模。

五代的动乱,是黄河流域由藩镇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后周时期,这一地区已趋稳定。后周孕育出的赵宋政权更进而结束了十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