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6973000000022

第22章 秦汉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的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阴山和辽东的大帝国。他尊称自己为皇帝,制定尊君卑臣的各种制度。在中央,设立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下辖诸卿的政府机构。在地方,郡县制代替了西周的分封制,郡守、县令由中央委派。县以下设乡、里以及司治安的亭。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为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统一法律,加强了政治统治。秦始皇还采取了许多削弱六国旧贵族的措施。

秦朝拥有强大的军队,其中三十万驻守北边以防匈奴,五十万屯戍岭南以防越人。秦朝筑成由临洮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凿通灵渠以沟通湘漓水系交通,还修通了自咸阳至燕、齐、吴、越的驰道和至北方边塞的直道。

秦的统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大量人力、财力用于战争和兴建,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秦始皇死后,秦爆发了陈胜领导的农民战争。东方六国的残余力量也群起反秦,项羽、刘邦分别以楚、汉的名义进行了三四年的激战,后刘邦获胜,在统一的秦帝国的废墟上着手建立比较稳定的汉帝国。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建立的以长安为首都的西汉(前汉)帝国,继承秦朝规模,沿袭秦朝各种制度,但又力求休养生息,避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其后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施行轻徭薄赋和慎刑的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前87年),西汉国势最盛。他削弱丞相的权力,在宫中形成一个新的权力中心,称为中朝。中央军力得到加强。经济方面,统一汉初以来紊乱不堪的货币,实行政府专营盐、铁以及均输、平准之法,打击大商贾。汉与匈奴经常发生;中突,战争规模大且历时很久。汉将卫青、霍去病等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夺得河西走廊之地,并于西北边境之地修筑长城、列置屯田。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也逐渐开通,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

西汉末年,官吏贪婪,商人盘剥,更甚于前。外戚王氏乘机逐步控制了政权。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的同时,农民暴动不断出现,在今湖北境内形成了大规模的绿林起义军。绿林军刘秀一支先期赴黄河以北扩展势力,刘秀于公元25年称帝,即东汉(后汉)光武帝。

东汉(公元25—220年)

汉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外戚篡权和农民暴动的教训,企图进一步强化皇权,维持安定。东汉前期六十余年中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后,皇权旁落。近一个世纪内,外威、宦官相继专权,朝政十分昏暗。与此同时,儒生通过察举、征辟制度为官,官僚和儒生结成紧密关系,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政治集团。这些官僚、儒生抨击权贵和弊政,宦官指责其结为朋党,诽谤朝廷,因而大捕党人,不许党人为官,造成了两次党锢事件。

东汉统治在外戚、宦官交斗中腐败不堪,战争与天灾造成众多流民。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各地多有响应。起义虽陆续被镇压下去,但东汉政权也趋于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