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上下五千年3(经典故事丛书)
6972900000034

第34章 琦善、奕山卖国

乔治攻下定海,觉得此处不易久留,在义律的建议下于1840年8月13日挥师直逼天津。他知道天津总督琦善不仅媚外,而且在鸦片贩卖中得到不少好处。事情的确如义律所料,乔治舰队开到天津,顺利攻到白河口。当义律见到琦善时,连恫吓带威胁,污蔑林则徐破坏了两国的贸易关系。琦善对别的不关心,提到林则徐反倒很有兴趣,因为林则徐禁烟,断了他的财路,而他又与穆彰阿关系极好,都想排斥林则徐,而又无从下手。义律一来,真是送上个好机会。所以对义律提出的条件丝毫不加考虑,立即答应转奏皇帝。

琦善连夜赶到北京,先找穆彰阿,商量如何奏明皇上,才能使他们的愿望实现。策划好之后,第二天琦善向皇上奏明义律提出的五项条件:

一、中国要赔偿英商全部损失;

二、赔偿军费;

三、开放广州等地为通商港口;

四、不得以查禁鸦片要挟英商;

五、两国交往,礼节平等。

二人一唱一合把责任全部推到林则徐身上。昏溃无能的道光,竟信以为真,撤去林则徐两广总督之职。不久,又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流放新疆伊犁。

琦善在穆彰阿的支持下,取得了两广总督的宝座,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到广州上任。琦善接任后,大反林则徐之道而行之,下令撤防、裁军、解散水勇、减少大炮等等,这些命令遭到爱国将领的反对。镇守穿鼻洋的将军陈连升,闻讯后赶到总督衙门,陈述利害,但却遭到琦善痛斥,并要斩首示众。幸亏关天培及时赶到,向琦善说明:陈连升忠心为国,决无二心,在抗英中立过功,请总督收回成命。这才使陈连升免去一死,仍镇守穿鼻洋。陈连升走后,琦善命令关天培:一、减船裁兵;二、解散水勇;三、设置在海里的铁链要拆毁;四、对英军要客气。并重申违令者,以军法论处。关天培气愤地离开了总督衙门。琦善怕各将领不听命令,又派出参军监督各处的撤防,以讨英国人的欢喜。

琦善的一系列举动,令乔治等人很满意,乔治派义律去总督府去见琦善。义律提出:在虎门销毁的鸦片,要赔偿白银600万两;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把写好的条件书扔给琦善,让他签字。琦善听后,大吃一惊,方知这奴才还真不好当。他不敢擅自作主,又害怕英国。

义律回到船上,与乔治商量,应该给琦善点颜色看看。于是,在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元1841年1月7日)英军舰队直抵穿鼻洋,并用猛烈的炮火进行轰击。

穿鼻洋的守将正是陈连升与陈长鹏父子二人。陈连升行伍出身,为人忠心耿耿,在禁烟中,协助林则徐击退进攻磨刀洋的英军,被擢升为三江口副将。儿子陈长鹏,今年刚满二十岁,自幼习武,有着父亲一样的品质,是其父的好帮手。陈连升决心誓死报效国家,报效皇上,与炮台共存亡。

在琦善撤防的命令下达后,三江口2000多兵士,仅剩600余名,炮减少一半,炮弹也有限。以这样的力量面对强大的敌人是难以取胜的。陈连升父子就率领这600余名官兵与英军展开浴血奋战,炮弹打光了,同敌人肉博,打死打伤敌人无数。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军,陈连升父子与600余名官军全部战死。

三江口失陷,吓得琦善魂不附体,乖乖地在条约上签字,签字后,为掩盖其卖国罪行,慌奏:赔款可以暂不付;香港只是一个荒岛,英国人只是在岛上居住。

道光见到琦善的奏折,虽说不高兴,但又觉得条件不太苛刻,只是说以后再议。而与此同时道光又见到广东巡抚怡良的奏折,将实际情况详细地奏明。道光大怒,立即命人传穆彰阿。老奸巨猾的穆彰阿见势不妙,立刻跪下,战战兢兢地把责任全推到琦善头上。道光下旨,撤去琦善两广总督之职,交刑部查办,家产没收人官。然后,命其侄奕山前去广州接任。

奕山,满洲镶兰旗人,是道光皇帝的侄子,侍卫出身,靠皇亲提升为御前大臣,在道光眼里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所以道光命他为钦差赴广东处理琦善一事。然而奕山实际上是个贪婪无德的小人。

奕山身负皇命于公元1841年4月25日到达广州。仗其皇亲、钦差大臣的身份,立即宣读圣旨,公布琦善罪状。家产抄没入官,然后命人将琦善押下去。奕山到达广州近一个月,对琦善留下的祸根置若罔闻,甚至对皇帝多次的询问也充耳不闻。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英政府将年老多病的乔治和功绩不大的义律撤回本国。任命璞鼎查为全权代表,派陆军少将郭施、海军少将巴尔克率大军前来增援。一时英军云集于广州城外。

公元1841年5月21日晚,奕山盲目下令夜袭英军舰队。结果,竟将中国渔船击毁多艘。正在洋洋自得时,探子来报:英军舰队前头部队,已接近天字码头。奕山吓得慌慌张张地逃回广州城,龟缩在总督衙门里。广州城外的重要军事设施,泥城炮台、四方炮台的几十门大炮,全成了英军的战利品。英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些阵地。璞鼎查命令调转炮口,用中国的大炮,轰打广州总督衙门。

广东巡抚怡良建议奕山撤到越秀山。然而敌人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奕山跑到哪,炮弹就炸到哪,吓得奕山魂不附体,一无良策。为了保命,奕山同意了广州知府余保纯的建议,举白旗投降。

白旗挂出二小时后,敌人的炮声果然停止,英军通知让奕山派人前去谈判。奕山派余保纯做他的代表,前去与英军谈判。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谈判,而是把早已写好的《广州和约》交给余保纯。余保纯一见条约规定,中国军队撤离广州城外60里;赔偿英军损失费万银元。余保纯不敢做主,将此和约带回。

奕山听余保纯说只要答应这些条件,英军就撤出虎门,他不顾国家的耻辱,民族的兴亡,连忙一口答应,并在和约上签了字。

第二天,奕山上奏折,竟厚颜无耻地吹嘘:

承蒙圣上天威,与英军大战,一举获胜。英夷将领跪在我们脚下,一再乞求通商,表示从此顺从我大清意志。臣不敢擅自作主,恳请皇上准奏。

昏溃无能的道光,阅了奏折后,信以为真,不仅答应与英通商,还赞扬了奕山。这样,英国在广州的特权越来越大,他们肆无忌惮的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