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罗伯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缺乏市场眼光,公司无法维持,只好把它转卖给一家叫做佩特克的公司。
在BASIC语言软件的销售上,微软和佩特克发生了分歧。
佩特克认为,既然他们买下了罗伯茨的公司,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就应该属他们。
比尔·盖茨和保罗很是愤怒,因为罗伯茨只是销售这个软件,而他们才是软件的真正主人。
不过,佩特克公司的经理们根本没有把这两个刚刚20出头的小青年放在眼里。
“小伙子,你们最好明智些,不要再和我们争了,因为你们不是我们的对手。”
最后闹到法庭上。
比尔·盖茨没料到,这场公司竟使自己陷入了经济困境。因为法院规定,在结案前不许动用软件的销售所得,而这正是微软的主要经济来源。
幸好,微软公司正在等待裁决的时候,有一笔大生意找上门来。那是一家仪器公司要让微软公司给他们的新机器配备全新的BASIC软件,而软件的归属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无疑影响到生意的成交。
比尔·盖茨不想失去这样的大客户,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说服了仪器公司,在不预付现金的情况下接下了这笔生意。
可是,公司没有了软件收入,还要付房屋的租金和员工的工资,微软公司的资金越来越紧张。这时,父亲伸出了援手:“比尔·盖茨,我知道你遇到了困难,还是让我来帮助你吧。”“不,我会想出办法的。”
比尔·盖茨为了渡过难关,只好向员工借了7000美元。
在打这场官司上,他在哈佛所学的法律知识大大助了他一臂之力。他还去向父亲讨教。父亲仔细分析案子之后告诉他,这场官司完全可以打赢,他还为儿子介绍阿尔伯克基一位资深律师。
1977年12月,法院指派的仲裁人员终于宣布佩特克公司和艾德·罗伯茨违背协议,罗伯茨将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卖给佩特克公司属“商业剽窃”,判定微型仪器公司只有权使用BASIC软件,微软公司则享有该软件的销售仅。
微软公司可以继续销售软件,佩特克公司不能再分享BASIC软件的任何利润。
1977年后,微软公司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
这件事给了比尔·盖茨很大的启发,他对法律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1977年,美国举行了全国计算机大会,这次大会都是一些着名的大公司参加。像微软这样初创的公司一般是不会参加的,因为参加这样的大会会花费许多钱。
比尔·盖茨对保罗说:“保罗,我们还是决定吧!会期一天天临近,如果不参加这次大会,我们就会像聋子和瞎子一样,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
“是啊,我也知道参加的好处,可是……”保罗担心的是要花费很多钱。
“不,”比尔·盖茨看上去很坚定,“我们一定要参加,就是掏空家底,我们也要去。”
这次大会后,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大,一片繁忙景象。这时,他们不得不雇佣一个女秘书来管理杂务。
卢堡是一个40多岁的家庭妇女,想出来干点工作。
一天,比尔·盖茨不在公司,伍德来面试这位应聘者。伍德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比尔·盖茨的朋友,他自称是总经理,对卢堡说:“我们考虑一下,一个星期后会给你通知的。”
一个星期后,卢堡接到了录用通知。
她很快就到公司上班了。她发现公司里只有几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几间房里全是计算机,人们干的活就是从早到晚在键盘上敲个不停。
有一天,一位从来没有见过的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办公室,她立刻去报告伍德。
卢堡慌慌张张地说:“伍德,有一个小孩闯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
伍德抬起头看了一眼办公室说:“那个小孩就是董事长。”卢堡张大嘴巴,半天才问:
“请问,董事长多大了?”
“21岁了。”
她很快发现,比尔·盖茨虽然年轻,却非同凡响,具有一个杰出人物必备的优秀素质。他记忆力惊人,卢堡问他任何一个电话号码,他都能随口说出来。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美国许多赫赫有名的公司的老板,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家小公司,会见这个只有21岁的董事长。这些老板来之前,总要打电话问卢堡到机场如何知道前来迎接的人是比尔·盖茨。卢堡几乎千篇一律地回答:“简单极了,如果你看见戴眼镜的金发孩子,模样只有16岁左右,各方面都有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他。”
卢堡成了微软公司的总管家。她发工资、记账、接订货单、采购、打字、照顾公司职员的生活,让他们工作的环境尽可能舒适方便一些。她按比尔·盖茨的嘱咐去商店订货,让他们每星期给微软公司送两次可口可乐。后来,微软公司又免费给职员提供了牛奶和果汁。
有一次,马克上班时发现他前一天编制的一叠程序纸不见了,就很不高兴地问卢堡是不是把它给扔了。卢堡说绝无此事,因为她从来不会扔掉办公室里的任何纸张,她知道这是一条严格的纪律。但是马克坚称他昨天晚上在计算机下放了一厚叠报表纸。卢堡想了半天,才意识到这可能是清洁工打扫屋子时,把地板上的东西都当垃圾清扫了。这使马克几个小时的工作付诸东流。于是又为清洁工作了新的规定:
屋子里的东西,除废纸篓里的外,一律不得清扫。但是如此一来,可口可乐空瓶乱七八糟地堆放在地板上,清洁工也不敢清扫。卢堡又只好向清洁工解释垃圾在这里的概念。
卢堡在公司里最后也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不过,她的工作,也就是在电脑上用磁盘为用户拷贝BASIC或FORTRAN软件。干着这样的工作,她真感到自豪极了。
70年代是美国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行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大有群雄争霸,各领一代风骚的气势。尤其在70年代后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牌微型机问世”。但是也可以想像,在成功者辈出的同时,又有多少英雄落荒而逃。前面提到的罗伯茨的微型仪器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生产的阿尔塔计算机质量上不去,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角逐中败北,最后被佩特克公司收买。而佩特克公司不久也奄奄一息。后起之秀的IMSAI公司意欲生产更专业化的计算机以赢得市场,但仍然因质量方面的原因而美梦难圆,最后也几乎弄到破产的地步。这也给微软公司带来一些损失,因为IMSAI同微软公司签订了转让FORTRAN语言软件专利的协定,IMSAI倒闭,微软公司也就得不到这笔款项了。1977年,终于出现了坦迪克公司的TRS-80型计算机、科莫多公司的PET型计算机和苹果公司的苹果二号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性能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产品,销售量当然也就扶摇直上,TRS-80型计算机上市一个月就卖出一万台;PET于1977年在第一届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上大获成功;苹果二号机不仅质量优异,使用方便,而且具备了磁盘驱动器,很快成为热门产品。微软公司先后为这些机器开发了先进的BASIC语言。
但是,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各公司为了求新和保持自己的特色,都独自采取一套操作系统。软件公司不得不投其所好,为它们编制形形色色的软件。这些软件花费大量精力编制出来,销售量却不大,因为它们的应用范围太有限。
这时,西雅图人,也是比尔的老熟人加里·基尔代尔教授,为英特尔公司的8080微处理器编制了一套叫做CP/M的微机控制程序,所有用8080微处理器的计算机都可以使用这个操作系统。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几十家公司都采用了这套操作系统,这使基尔代尔一年的收入超过6万美元。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看准了CP/M的前景,他们知道这个操作系统最终将成为一个标准。他们在研制开发他们的FORTRAN和COBOL时,就选择了这个系统,使他们的程序可以为许多计算机采用,因此他们的软件销路也不错。
1977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达到50万美元。
到了1978年,微软公司已经在微机语言上占了统治地位,他们的BASIC已推出第5版,逐渐被人们公认为标准件。年底,公司的赢利突破100万美元,已有13名雇员。
许多国家或政府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为一些技术设置规范,使它具有通用性,这就叫做法定标准,具有法律的效力。但是,国家制定的标准往往不一定就是市场上习以为常的标准。比如,一般人想当然地以为,英文打字机和电脑的键盘设置,一定是百余年来经过无数次改进,根据各字母的使用率确定下来的,应该是十分科学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它的键盘设置是开始的时候随意定下的,但是由于已被社会确认,也就成了一种事实标准。
同样的情况也见于钟表指针的走向。
由于市场变化多端,事实标准必然随经济机制变化而变化,当有更好更先进的东西问世的时候,事实标准就自然改变。比如,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使用电子管的家用电器,因为它们被后来的半导体器件挤出了市场;电唱机十年前还是“音乐中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在已经难寻踪迹,而且所有唱片公司都已转产——这套相当成熟的技术几年间就被无情淘汰,而由现在的激光唱机完全取代。
比尔·盖茨对事实标准有很深的认识。他说:“事实标准常常通过经济机制在市场上发生变化,这种经济机制与推动商业成果的正向螺旋十分相似,它使一个成功推动另一个成功。这一概念叫做正反馈,它说明事实标准为什么常常出现在人们寻求兼容性的时候。”
那么,如何才能产生正反馈循环呢?比尔·盖茨认为事情非常简单,“只要有一种稍微优于对手的做法就行了”。而在高技术产品中,实现兼容性就是最有效的做法,既可以生产大量的产品,成本却不一定会有多大增加。
他举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机的制式之战。从技术上说,当时的BETA制式更为出色。但是,使用这种制式,一盘录像带只能录制一个小时,无法录下一场电影或一场足球赛;而用VHS制式,一盘磁带则可以录3个小时。比较起录像的质量来,当时一般的用户更关心的是带子的容量。因此,JVC公司开发了VHS标准,并容许其他录像机生产厂以低廉的许可费使用这一标准。于是,VHS制式的录像机大量生产出来,VHS制式的录像带也随之占领了市场;人们自然就习以为常地认为VHS制式是一种恒久的标准,而愿意多收藏VHS制式的带子。生产厂家便加倍生产,使它逐渐占领了市场。1983年,当VHS制式磁带开始逐渐被确立为标准的时候,它在美国的销售量也随之开始剧增,当年就比前一年增加50%,为950多万盒;1984年,销量达到2200万盒;至1987年,该数字升至1.1亿盒。至此,VHS录像机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任。而与JVC公司同时起步的SONY公司曾使用BETA制式,由于这种制式对用户不太有利,就逐渐被冷落下来,最终导致彻底失败。比尔·盖茨说:“VHS是正向反馈循环的受益者。”他还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种新技术接受水平的数量变化,能够导致技术作用本身的质量变化。”
他还举了激光唱机为例,来说明配套软件对于建立标准的重大作用。他说,这种唱机刚问世的时候,销量不多,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更多的音乐曲目可供使用。后来,当激光唱片大量涌入市场之后,激光唱机的优越性就充分显露出来,很快取代了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机械唱机。
比尔·盖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对其用户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的质量和可供计算机使用的各种应用软件。”
他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公司,但是,既然与罗伯茨已经毫无关系,他们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阿尔伯克基。有人建议比尔·盖茨把公司迁往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那是一个高技术公司密集的地方,是许多着名计算机公司的诞生之地,对于微软公司今后的发展,应是大有好处的。
在新墨西哥的阿尔伯克基,由于计算机市场的风云变幻,昔日的计算机公司已逐渐因经营不善而隐退,只有微软公司还在这里坚挺着。
“保罗,我觉得我们应该搬家了,这里死气沉沉,像与世隔绝一样。”比尔·盖茨说。
“是啊!”保罗说,“可是哪里更合适呢?”
“西雅图。”
“看来,西雅图是合适的,”保罗说,“那里有华盛顿大学,有我们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有幽雅的环境和温和的气候,还有我们过去的影子。”
在迁往西雅图之前,微软公司决定在11月7日照一张集体相,来纪念在阿尔伯克基的日日夜夜。
“11月7日,这一天是俄国革命成功的日子,也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纪念日。今天,它更是微软公司战略大转移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比尔·盖茨自豪极了。
就在这个月,微软公司完成了全年100万的销售额。他们带着这个成绩,要向着大西北进发了。
“比尔·盖茨先生,该出发了,离飞机起飞仅剩下半个小时了。咱们这儿离机场要跑20多分钟的路。”卢堡再次提醒比尔·盖茨。
“不要着急,我还可以再干10分钟。”比尔·盖茨头也没抬,手在键盘上敲个不停。
“您总是这样。”卢堡有点忍不住了,“上次您路上闯红灯,已经寄来了罚单;大上一次您差点登不上飞机扶梯……”
“可我从来都没耽误过事。”比尔·盖茨依然一动不动。
“可是,比尔·盖茨,开快车是很危险的。”
“放心吧,我喜欢的就是在事情面临紧要关头时那种全力以赴的感觉。在这样情况下,我往往会有高水平的发挥。”
“真拿你没办法。”卢堡只好摇了摇头退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