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970500000008

第8章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身临其境。

有一天,阳光明媚,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

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虽然他弹得十分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

公明仪不乐意了,但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实在是不懂得曲调高雅的清角之操。

于是,公明仪又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坚起耳朵,好像在很专心地听着。”

牟融讲完故事,接着说:“我用儒家经典来解释佛义,也正是这个道理。”

儒家学者这才明白了牟融的用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被司马氏所掌握。魏少帝曹芳即位后,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政,后来,司马懿杀掉曹爽,独掌大权。过了两年,司马懿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职位,大权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手中。后来司马师又废掉少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当了大将军,大权还是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司马昭为人阴险狡诈,权欲极重。曹髦身为皇帝,却没有什么权势,他心里又是愤怒又是害怕。他早就知道司马昭有篡夺帝位的野心,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不能忍受下去了,就召集了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商量对策。曹髦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过路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我不能坐着等他来收拾我,今天我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大臣们都知道司马昭的势力太强大,要跟司马昭作对,等于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就劝曹髦忍耐。

曹髦哪里忍受得了,他从怀里掏出一张预先写好的诏书,说:“我已下了决心,就是死了也要去拼一下!”

曹髦带领宫中的侍卫等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邸进发,曹髦自己拿着宝剑站在车上指挥。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司马昭的亲信贾充。贾充带领了几千名卫兵拦住了曹髦等人的去路,双方就打了起来。贾充命令手下杀死了曹髦,向司马昭报告去了。

司马昭又立了曹奂为皇帝。司马昭死了以后,没过多久,他的长子司马炎就逼曹奂让出了皇帝的位子,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晋朝。

老牛舐犊

【释义】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厚情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

杨修,东汉末年人,曾是曹操的主簿。他才思十分敏捷,聪明过人,经常能猜中曹操的心思。曹操生性多疑,对于杨修的才能,他心中早就存有疑忌,怕以后对自己不利,就想找借口除掉他。

有一次,曹操出兵汉中,准备进攻刘备。后来发现时机并不成熟,就想退兵,但又怕面子上不好看。正在犹豫的时候,厨师送进来一只鸡,他一边吃鸡,一边想主意。这时,一个部将来问曹操晚上用什么口令,曹操正在吃鸡肋,于是顺口就说:“鸡肋。”

口令传下来以后,杨修就让部下作好退兵的准备。别人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杨修说:“我从口令猜的。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主公把汉中比作鸡肋,肯定是觉得留在汉中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认为会撤兵。”

后来,曹操果然下令退兵。曹操知道杨修又一次猜中了自己的心思,终于下了决心,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杀了。

杨修的父亲杨彪得知杨修被曹操杀了,心中十分悲痛。有一次,曹操见到杨彪,问他为什么最近瘦得厉害,杨彪回答说:“汉武帝的近臣金日蚩为免后患,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品行不端的儿子,我很惭愧自己没有金日蚩那样的先见之明,但我终究还是怀有母牛舔小牛那样的亲子之情,所以才瘦得这么厉害。”

曹操听了杨彪的话,心中也产生了一丝愧疚。

妄自菲薄

【释义】妄:胡乱地。菲薄:小看,轻视。形容过于小看自己。

【出处】三国·蜀汉·诸葛亮《前出师表》。

三国鼎立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帮助刘备打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刘备把刘禅托咐给诸葛亮,诸葛亮决心履行对刘备立下的诺言,辅佐刘禅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为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的事宜。

刘禅没有治国的才能,也胸无大志。这使即将率军出征的诸葛亮甚为担忧。出征前夕,他写了着名的奏章《前出师表》。在文中有一段的大意是:

“先帝辛辛苦苦创下的事业,还没有最终完成,先帝就不幸早逝了。如今,魏、蜀、吴三国鼎立,比较起来蜀国的力量最弱,这真可以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但是,蜀国的文官并没有在朝廷上混日子,蜀国的武将们也都忠于职守为你拼命。大家之所以自觉地这么做,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不辜负先帝对大家的嘱托。所以,你应该发愤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妄自菲薄呀!”

朽木难雕

【释义】枯朽的木头难以雕凿。比喻不堪教育,无法造就。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公冶长》。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他口才极好,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孔子以为宰予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没多久,他懒惰的毛病便暴露了出来。

一天,孔子给学生讲课。宰予却在房里睡大觉!学生们听说宰予大白天还睡觉,哄堂大笑。孔子叹了一口气,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是雕刻不得的(朽木难雕),粪土似的墙壁是粉刷不得的。宰予是一个言行不一的学生,从他那里我得了教训,要改变一下态度,再听别人的话的时候,我要考察他的实际行为,绝不能再以言取人了。”

孔子明白了宰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此以后再也不喜欢他了。

机不可失

【释义】表示时机难得,不可错过。

【出处】后晋·刘馪等《旧唐书·李靖传》: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唐朝初期的军事家李靖,为李渊建立唐王朝出过力。李渊当皇帝后不久,李靖上书平定长江中游地区称帝的萧铣。李渊采纳了他的计策,任命他为领军总管,并作为李渊的堂侄李孝慕的副手,率军前去讨伐萧铣。

公元621年八月,唐军队伍开抵夔州。萧铣以为正值秋汛期间,江水上涨,唐军不敢进入危险的三峡地区,因此不作任何防备。

唐军将领中,对是否要在此时渡三峡也看法不一。许多将领认为,在水涨时渡江太危险,希望等水位下降后再进兵。但是李靖认为,兵贵神速,现在时机难得,不可错过。

李孝慕采纳他的意见,决定进兵。萧铣得知后,赶紧派部将文士弘抵御唐军。李孝慕打算出击。但李靖考虑到文士弘是萧铣的一员猛将,一时很难打垮他,建议等敌军士气衰落时再出击。李孝慕不听,亲自率军出战,结果大败而归。

李靖冷静地观察敌军的追击,见敌人边追边掠夺大量物资,很不方便,他想如果此时反击的话一定会反败为胜,果不其然,李靖获胜,并逼萧铣在江陵城被围时自杀。

权宜之计

【释义】权:姑且。宜:适宜。指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的措施。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王允被派去讨伐。因在一敌俘身上发现一封常侍张让的通敌信他立即报告给了皇帝,因而与张让结下深仇。

后来张让借故把王允关进牢狱,决定处死他。司徒杨赐派人告诉王允说:“你犯在张让手上,看样子活不成了,别受罪了,还是设法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一些同僚好友,捧着毒药流着眼泪送给王允。王允把药碗猛地摔在地上,愤然地喊道:“我是朝廷的臣子,今日获罪,就应该伏刑以谢天下,岂有自己喝药求死的道理!”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一块儿去请求皇帝免他一死。王允获赦后怕再遭厄运,便改换姓名,迁居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在汉献帝统治时期,王允被重新启用并任太仆、尚书令,在这期间与大将军何进一起收吕布,杀董卓,在这以后,王允自以为高枕无忧,因粗心大意而招来杀身之祸,死于董卓部将之手。

《后汉书·王允传》中说:“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有恃无恐

【释义】因有所依靠而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国国君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即位。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东进发,去讨伐鲁国。鲁僖公得到消息,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酒食去犒劳齐军。

这时,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遇到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来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

“鲁国难道不怕齐国吗?”齐孝公傲慢地说。

展喜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却一点也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轻蔑地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别说庄稼,就是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废寝忘食地治理国事,终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诉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既然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贸然废弃祖先的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

齐孝公被展喜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动心,便不再攻打鲁国了。

地利人和

【释义】地利:作战的有利地形,或防卫工事。人和:指人与人的关系和睦团结。办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尤以人和最为重要。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有人向孟子请教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圣明英达的君主。孟子说:“我认为圣主明君是用仁政来治理天下的,这样顺从、支持他的人就多,反对他的人就少。我的意思就是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随便举个例子,例如有座小城,敌人久攻不下,敌方肯定会利用适合作战的阴晴、寒暑、雨风等有利天时,可是仍不能攻下它。因为这座小城占有地形上的优势,城高池深,这种地利超过了敌方的天时;同样的一座山城,城墙很牢固,而且兵强马壮,粮食充足,但是敌人来了,城内守兵弃城逃跑,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呀!这就证明了我的主张:靠疆界是无法限制百姓的;守卫国家依靠地势险峻也是靠不住的;同样,想用武力也不能长治久安。如果你不施行仁政,百姓就不会听从你,而且还会搞得众叛亲离,那么你不是注定要垮台吗?”

夸父逐日

【释义】表示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从前,炎帝的后代中有个叫夸父的,夸父是个敢想敢干的人,有一天,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去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

他马上付诸于他的行动,迈开他的长腿拼命地奔跑起来。在北方的原野上,朝着西方,他竭尽全力地跑着。跑呀跑呀,他眼看就快要追上了,太阳的光芒照着他,太阳的热气蒸着他,他感到口渴极了,就不停地喝黄河和渭河里的水。他实在是太热太渴了,很快就把黄河和渭河里的水都喝干了,而他还是没有止住口渴。

夸父口渴难忍,但他还是要继续追赶太阳。于是,他准备跑到北方去喝大泽里的水。北方大泽在很远的地方,夸父还没有跑到目的地,就在途中渴死了。

夸父倒下了,但他手中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枝叶茂密的桃树林,桃树上结满了桃子,给过路的人们解渴。

死灰复燃

【释义】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

韩安国,字长孺,汉时睢阳人,原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深得梁王器重。后来因事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梁王多方设法,一时未能使他获释。

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经常侮辱他。韩安国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

田甲嘿嘿一笑,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韩安国气得说不出话来。

不久,韩安国入狱的事引起太后的关注。原来韩安国曾出力调解过景帝和梁王之间的矛盾,使失和的兄弟重归于好,太后为此十分看重韩安国,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韩安国。

韩安国被释放,得到了梁王的重用。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故意扬言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来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讽刺他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以撒尿了。”

田甲吓得面无人色,连连磕头求饶。

韩安国觉得自己一句话就把田甲吓得如丧家之犬,很是惬意,后来韩安国非常宽容地放过了田甲,田甲感激不尽。

回光返照

【释义】回光:指日落时由于阳光的反射作用,而使天空出现短时的明亮。比喻人临死前突然精神振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贾宝玉把“通灵宝玉”弄丢后,一直魂不守舍。贾母和王夫人为了不让贾宝玉伤心,决定把薛宝钗迎娶过门,嫁给贾宝玉。

其实,宝玉爱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为了蒙蔽他,凤姐出了个主意,对宝玉说娶的是林妹妹,并严令全府上下不准走漏风声。

不料,黛玉从一个名叫傻大姐的丫头那里得知宝玉将娶宝姑娘,她难过得很,从此一病不起,郁郁寡欢。就在这天夜里,离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很远的一处院落中,宝玉在那里同宝钗拜堂成亲。进入洞房后,宝玉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上前揭了宝钗的盖头,一看是宝钗,以为自己在做梦,第二天,他旧病复发,连饮食也不能进了。

宝玉成亲那天,黛玉已经昏厥过去,只是口中一丝微气不断。到了晚间,她又缓了过来,微微睁开眼,似乎是要喝汤水。这时,贾府大奶奶李纨见她略微缓了过来,心里明白是已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料她还能活半天,便先去料理一些事情。

一会儿,黛玉抓住丫头紫鹃的手,使着劲说:“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她说着,又喘了一会儿,闭了眼歇着。半天又说:“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说到这里,又闭上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气息异常了起来,只是出气大,入气小了。大家赶紧端水来给她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她“好”字还没有说完,便断气死了。

刚愎自用

【释义】愎:固执。形容固执自信,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春秋时期,郑国是中原一个弱小国家,经常受到大国的侵扰。有一年,楚国国君楚庄王又领兵来犯。郑国不是楚国的对手,只好乞降议和,楚庄王同意了。就在这时,晋国出兵来救郑国,领军统帅是荀林父,副帅是先馲。荀林父见楚郑已经议和,便决定收兵。

先馲反对荀林父说:“不行!我们晋国就是因为军队作战英勇,才能称霸诸侯。现在碰上敌人不打就撤回,这是胆小鬼。你们愿意逃跑可以,但我绝不干,那样做不如死去!”说完,先馲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攻打楚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