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970500000006

第6章

“当今人们对坚守节操的人很不了解,错误地认为他的行事是为了他自己。”接着,鲁仲连的话锋转向了正题:“那秦国,是一个不讲礼议、鼓励在战争中多杀人的国家,用权诈对待有知识的人,像对待奴隶那样奴役百姓。如果秦王肆无忌惮地当了皇帝,进而统治天下,我只有跳进东海自杀,因为忍受不了受他奴役的滋味啊!我现在会见将军您的目的,是想帮助赵国。”当鲁仲连谈到魏国目前不真心帮助赵国,是因为还未认识到秦王称帝的危害性时,辛垣衍问道:

“秦王称帝的危害将怎么样呢?”

“以前齐威王讲求仁义,当时周朝又穷又弱,各国诸侯都不去朝拜周天子,齐国却独自去朝拜。一年多以后,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国去得迟了,继位的周显王大发脾气,向齐国报表说:天崩地坼,继位天子睡在草席上守丧,齐国迟迟才来吊唁,该杀!气得齐威王骂遣:呸!你娘是个贱丫头。终于遭到天下人的讥笑。周烈王活着时他去朝拜,死了他却大骂,这实在是因为齐威王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天子总是那样苛刻的,这倒也不足为怪。”

在双方继续展开的辩论中,鲁仲连生动深刻地论说了若让秦称帝,包括魏国在内,将沦为秦王的臣仆而落个任人宰割的可悲下场。一席话,说得辛垣衍无言对答,终于站起来,对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我这就离开赵国,不敢再谈尊秦为帝的事了。”

秦军得知此事后,立即撤离邯郸50里,此时,魏公子信陵君设计夺得晋鄙兵权,率兵援赵,秦军不战而退。

天衣无缝

【释义】说明处理事情没有漏洞,考虑周到全面。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从前,有位才子郭翰,在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灯下读书,因为太热了,他就走到院子里,躺在竹椅上乘凉。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长空如碧,明月高悬,星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郭翰正看得入神,忽见一朵白云飘然而至,停在他的面前。

郭翰吃了一惊,忙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女,正微笑着站在那里。郭翰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姑娘,赶紧站起来施礼,那位美少女倒是很大方,自然和郭翰聊了起来。

郭翰问道:“请问姑娘从哪里来?”

那位姑娘笑着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在天上呆久了,有点寂寞,听说你是一位才子,就下来找你聊聊。”

郭翰一听,面前这位姑娘原来是位仙女,就觉得更是惊奇,心想,难怪她这么漂亮!就又仔细地打量了她一遍。仙女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好看,是人间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奇怪的是衣服上却没有一条缝。郭翰就问仙女:“你的衣服上怎么没有缝呢?”

仙女笑了笑,说:“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线缝制的,当然没有缝。”

他们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不知不觉到了半夜。到鸡叫头遍的时候,仙女说:“我该回去了!”说完,就乘上白云,飘然而去。

匹夫之勇

【释义】指没有智谋,仅凭个人力气的鲁莽之人。

【出处】《国语·越语上》。

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受到了百般凌辱,越国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誓死复国雪耻。

于是,勾践以身作则,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亲身参加劳动,体恤民情。根据百姓实际制定政令,百姓讨厌的就取消,老百姓认为不够和不妥的地方,就加以修改补充。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增加生产,鼓励繁殖人口。

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给予优厚的待遇,同时对他们加强道义方面的教育,对从四面八方前来效力的人才,则在祖庙里隆重地接待他们。

勾践有时坐着船巡行各地,船上装着好饭好菜,遇到出游的年轻人,就请他们来进餐,然后详细问明他们的姓名及各种情况,以备日后录用。

不是自己亲自种出来的粮食,勾践不吃;不是夫人织制的衣服,勾践不穿。

在国内,十年免收租税,百姓富足,都储有3年的食粮。

于是,百姓们都向越王勾践请求道:

“当今越国国内,热爱国君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都想为父母报仇,当臣子的都一心想替君主报仇。因此一旦跟吴国打起仗来,难道还会有不竭尽全力的人吗?请您下命令和吴国人决一死战吧。”

勾践看到对吴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便顺势答应了百姓们的请求。他召集大众训示道:

“我听说贤德的君王,不愁兵将人数不多,担心的是他们品行不好,贪功冒进或临阵逃跑;现在吴王夫差拥有数千装备精良的兵将,还嫌他军队的人数不多。作战难道仅在于人数的多少吗?现在我要协助上天消灭吴国。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我不希望你们只凭个人一时的勇气去作战),希望你们能听从号令,统一行动。奋勇杀敌的有赏,临阵脱逃,要严罚!”百姓们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互相勉励说:

“谁能像我们国君一样对百姓施加这么多恩惠呢?我们能不为他而拚死战斗么!”

公元前473年,越国同吴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勾践带领的军队英勇冲杀,勇往直前,大获全胜。最后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越国消灭了吴国。

井底之蛙

【释义】比喻见识短浅,而又自高自大的人。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一只青蛙掉进井里,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便对海鳖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上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而你为什么不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青蛙这么一说,就想到井中去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踏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海域宽广,一望无边,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呀!”

青蛙听了海鳖对大海的叙述,才知道世界太大了,自己太渺小了。

中流砥柱

【释义】像砥柱山一样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砥柱:黄河中流像柱子一样的山。比喻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起巨大支撑作用的力量或英雄人物。

【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在河南西部三门峡东边的黄河里有座砥柱山,据《水经注》上记载,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便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像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中。于是人们把这座山叫做砥柱山。

黄河的水,在三门峡一带,是最急最险的,三门峡那儿的河底横着一道高高低低的岩石,因而形成了三股急流,俗称北边一股为“人门”,中间的一股为“神门”,南面的一股为“鬼门”,而以“鬼门”最险。三门峡这个名称,就是这样产生的。从前,船只经过三门峡的时候,触礁遇难的事故,屡见不鲜,从三门峡汹涌东下的黄河急流,以万马奔腾之势,直对着砥柱山冲去,而这根高大的“石柱”,却迎着险恶的水势,巍然屹立,毫不动摇。故后人把“中流砥柱”比作强大的依靠。

乌合之众

【释义】像乌鸦那样暂时聚合。比喻临时拼凑的队伍,无组织无纪律。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驽列传》。

耿驽自幼好学,又善于骑射,且对出兵布阵之事很有研究。

耿驽二十一岁那年,王莽建立的王朝刚败亡,各地将领纷纷起兵,天下混乱不堪。耿驽也告辞父亲耿况,跟随一股部队出去征战。一天,在行军路上忽然遇上王郎,王郎诈称汉成帝儿子子舆,起兵邯郸。这时耿驽的部下孙仓、卫包急忙与耿驽计议。孙仓说:

“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儿子,人家可是汉家正统呀,咱们应该归从他才有出路呀,失掉这个机会以后要后悔的,我们何必再到处乱跑呢?”

卫包也劝耿驽说:“干脆咱们跟刘子舆走算了,将来也有个归宿!”

耿驽听他俩说出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他刘子舆是何人?是个下贱的贼!早晚是个降虏。我到长安去领来渔阳、上谷兵马,进出太原、代郡,反复几十日,回来再收拾这些乌合之众,不过像摧毁朽烂的木头一样,你俩不知好歹,将来遭到灭族之祸,悔之不及!”

孙仓、卫包不听耿驽的话,投降了王郎。耿驽直接去投奔刘秀,刘秀非常赏识他,并重用耿驽,耿驽为刘秀平定天下、当上皇帝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从容不迫

【释义】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秋水》。

庆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战国时的哲学家。

有一天,庄子和当时宋国的另一名哲学家惠子一同在濠水(在今安田凤阳境内)岸边观鱼。

庄子说:“你看这条鱼在水中游得多么从容自在啊!它是多么地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能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喜是忧。但你总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则是肯定无疑的。”

庄子说:“我们从头说起: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会问我的。我现在告诉你,我是从自己的感受中体会的。我与你在濠水边同游观鱼,悠闲自在,自得其乐。这鱼其实跟我们一样,悠闲自在,只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它的方式是在水中从容不迫地游戏观望。”

风烛残年

【释义】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残年:衰老残余的晚年。比喻人到晚年就像风中灯烛一样很容易熄灭,或指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样子。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刘因是宋末元初人,自幼丧父,多年来靠他母亲一人辛辛苦苦把他带大,教他读书、促他上进、引导他立德做人。所以刘因对母亲一直十分孝敬。

小时候,他身单力薄,可为了帮助母亲减轻负担,刘因总是抢着为母亲做活;长大后,刘因在朝中做了官,但一有空闲,他仍是会赶回家中,陪伴已渐渐衰老的母亲。

刘因母亲生病期间,身边无人照料,刘因一看母亲躺在床上,满脸皱纹、容颜枯槁的样子,不由得热泪盈眶,他握着母亲苍老枯瘦的手,下定决心辞官不做,终日在家尽心侍奉老母。朝廷几次征召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邻人奇怪地问他:“刘因,朝廷如此看重你,让你去享受荣华富贵,你为何不去呀?”刘因回答说:“你瞧,我母亲已有九十高龄,她如今就好比是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我怎么能够忍心丢下她一人在家,独自去享受荣华富贵呢?”

水落石出

【释义】通过调查研究,搞清事实真相。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时着名的大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谪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暮秋的一天晚上,月光如镜。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

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巍然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越来越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都露了出来。由于兴致极浓,使苏轼在一夜之间便写出了传世名作《后赤壁赋》。

以卵击石

【释义】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战国·墨翟《墨子·贵义》。

墨翟是春秋末年,战国之初伟大的思想家。有一年他向北方的齐国走去,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今天上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肤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不相信他的话,继续朝北走去,他不久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水泛滥,无法渡河。

名叫“曰”的那人这下子可得意了,他说:“怎么样啊?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你却不相信,这不又回来了。”

墨子道:“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之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谁都过不去呀!”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谁也动弹不得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以卵击石),把普天之下的鸡蛋全用光了,也不能毁坏石头呀!”

“曰”哑口无言,最后只得灰溜溜地辞退了。

东施效颦

【释义】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比喻胡乱模仿,适得其反。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我国西汉以前出现过四大美人。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周幽王的妃子褒姒、吴王夫差的妃子西施和汉元帝的宫人王嫱(王昭君)。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四大美人的记载和传说,《庄子·天运》里有一段“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的婚姻生活关系到了吴、越两国的兴亡。

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的战斗中兵败身亡,临终前,他遗命自己的儿子夫差,一定要灭掉越国为他报仇。

夫差没有辜负父亲的临终嘱托,即位不久,便任命伍子胥为大将军,兴兵伐越,一举征服越国,连越王勾践也成了吴国的阶下囚。

勾践成了亡国之君后,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用重金买通了吴王夫差的亲信,说服了吴王夫差,准许勾践重返越国当了国君。

勾践回到越国后,念念不忘报仇雪耻。但为了掩盖事情真相,迷惑吴王,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深知吴王好美色,只要能给吴王送上美女,吴王就会放松对越国的警惕。

于是,勾践派人出去,四处寻找美女。不久,有人为越国送来了一位绝代佳人,她的名字叫西施。一看到西施,越王勾践也被她的美色深深地打动了。在人们的眼中,西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无不摄人心魄。

勾践知道,这位西施一定能让吴王夫差神魂颠倒、神志不清,为了让西施能为自己复国提供方便。于是,他忍痛割爱,将西施送给了夫差。

西施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自己千方百计地取宠于夫差:陪夫差饮酒赏花,陪夫差歌舞夜宴。这样一来,夫差把国家大事都抛到了脑后,整天沉浸在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里。

勾践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一举灭掉了吴国。据说,吴国灭亡后,西施跟着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范蠡泛舟五湖,逍遥快乐地度过了后半生。有西施相陪伴,范蠡弃官从商,很快成了当时着名的第一大富翁。

西施之所以被越王勾践所赏识,并能使吴王夫差沉溺酒色,不思治国,是因为她的美貌太让人着迷了。

后人把漂亮的女子都比作西施,西施的美是浑然天成的,丝毫不用化妆。面不敷粉而白若霜雪;眉不描画而浓黑细长;长发垂腰、如瀑布飞卷;身材颀长如玉树临风。小憩时似海棠春睡,酣眠时如牡丹吐艳。

仿佛像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们见到她都不愿离去。人们爱屋及乌,不仅以她的美为美,而且将她被病痛折磨得难受的样子也当成美的享受,所以就有了“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