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970500000013

第13章

后来,有一个名叫高遂的人,对窦婴说道:“能给您带来富贵的是当今的皇帝;和您亲近的,是窦太后。您是太子的老师,太子被废掉,您无力挽回。现在您力争无效,便装病离开朝廷。如果把这些事放在一起来谈论,您这是有意显露皇上的过错,对皇上的决定不满啊。”窦婴觉得高遂的话很有道理,以理服人,于是重新入朝办事。

相敬如宾

【释义】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遇见一人正在田间锄草,他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双手捧献给丈夫。丈夫一本正经地接住,祝祷后进食,妇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胥臣十分赞赏,认为夫妻之间尚如此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何况对待别人。他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胥臣于是便停下行走,上前请教姓名,方知原来是朝臣駍芮的儿子駍缺。駍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被人称作冀芮,后犯谋逆罪被杀。他的儿子駍缺也被废为平民,耕种为生,但人们仍习惯称他为冀缺。

胥臣完成使命回国,这时晋国两位贤臣狐偃、狐毛相继去世,晋文公好似失去了左右手,闷闷不乐。胥臣便向文公推荐駍缺,担保他才德兼备,如能起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文公却认为,罪臣的儿子不能重用。胥臣进言道:

“古代尧、舜是贤君,可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君都是不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处死;可是禹却把洪水治平,舜便把位传给禹,使他成为一代圣君。可见贤与不肖并非父子相传,主公何必记旧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晋文公五体投地,立即下令任命胥臣为下军元帅,缺为下军大夫。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继位,晋国在国丧期间遭外族侵犯,缺一马当先,率军迎战,迅速击溃敌军,立下头等战功。晋襄公嘉奖駍缺,升任他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赏给他。

指鹿为马

【释义】秦相赵高故意将鹿说成马,迫使大臣们承认,对不承认的就暗中加以迫害。比喻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

赵高立了大功,被秦二世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级官员,但他的职位仍在李斯之下。后来他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然而他的野心很大,想当皇帝。为了试探大臣们对自己是否服气,他玩了一个花招。

一天,他把一只梅花鹿牵到朝堂上,指着它对秦二世说:

“这是臣刚寻找到的一匹骏马,特献给陛下。”

秦二世见赵高把鹿说成是马,不禁笑出声来说:

“丞相怎么搞错了呢?这明明是鹿,却说它是马。”

赵高仍面不变色,一本正经地说:

“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可问问大臣们,它究竟是马还是鹿?”

说罢,他用威吓的眼光扫视了一下大臣,想迫使大家承认。

秦二世让大臣都来瞧瞧,并问他们它是什么。大臣们看后,有的默不出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顺着他说它是马;也有的人不愿说假话,实事求是,指出它是鹿。

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人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南柯一梦

【释义】在南面的大树下做了一个梦。比喻人间的繁华像一场梦、空欢喜。

【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成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一番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抵抗,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遭遇一连串不幸后,便无心料理政务,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闷闷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赴汤蹈火

【释义】敢于面对沸水和大火。指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各派军阀为扩大势力范围,互相混战不休。担任荆州刺史的皇族刘表,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采取观望的态度。

公元199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东北)争战。袁绍派人要刘表支援。刘表口头答应,实际上按兵不动;对曹操也采取同样的态度。

从事中郎韩嵩认为刘表采取这种态度不妥,对他说:“曹、袁两公相持不下,将军的行动举足轻重,应慎重选择一方。若是继续犹豫暧昧,后果必然得罪两方。”

韩嵩向刘表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胜利必在曹操一方,建议刘表归附曹操,才是万全之策,其他将领也赞同韩嵩的建议。

刘表还是犹豫不决,他考虑再三对韩嵩说:“目前,曹公已经迎天子到了许都,请先生到那里为我去观察一下实情如何?”

韩嵩严肃地说:“我是您的部属,自然应该听从将军的命令,就是要我赴汤蹈火,也会奋不顾身,死也不推辞。不过要请将军郑重考虑,如果此番能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我去京都是正确的;如果将军主意还未定下来,就派我进京,若天子封了我的官,我就成了天子之臣,不能再为将军效力了。望将军到时不要使我为难。”

刘表对此没有明确表态,就让韩嵩去京都了。果然不出韩嵩所料,他到京都见到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后,马上被任命为零陵太守。韩嵩赴任前,去向刘表辞别。

刘表知道韩嵩已接受汉献帝的任命一事后,勃然大怒,认为他是对自己的背叛,当场要将韩嵩处死。文武官员都非常震惊,纷纷为韩嵩求情。但是,韩嵩却神色自若地对刘表说,他进许都前有言在先,因此刘表现在这样处置他,是负了他,而不是他负了刘表。接着,他当众把先前对刘表说的话重说了一遍。刘表只好不杀韩嵩,而将他囚禁起来。

狡兔三窟

【释义】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有多处藏身之地,以便逃避灾祸。现在一般用来表示留有余地,具有多种应变能力,带有贬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相国孟尝君,以慷慨好施而名闻天下。有一次他的食客冯谖去讨债,孟尝君告诉他看到家里缺什么顺便带些回来。冯谖到薛地后,当着众人的面把债契都烧了,并说这是孟尝君的命令。借债的百姓们感激地呼孟尝君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债收齐了没有,买些什么回来。冯谖说,他见相国家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太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一年后,孟尝君相国的职务被齐王免除,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100多里路,百姓就扶老携幼前来迎接。孟尝君这才看到了冯谖给他买的珍贵的“义”,非常感谢冯援。但冯谖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但这仅仅使它免于被猎人打死,被猛兽咬死。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安稳睡觉。”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洞穴吧!”(狡兔有三窟,反得免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凿二窟。)

孟尝君相信冯谖的话,让他到魏国去,在魏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好话。魏王马上派使臣携带许多财物和马车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

冯谖又赶在使臣之前回到薛地,告诫孟尝君不要接受聘请。魏国使者如此往返三次,孟尝君还是拒绝接受聘请。齐王得知后,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并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他凿成了第二个窟。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这样一来,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使薛地不受它国侵袭。齐王答应了。等宗庙建成,冯谖对孟尝君说:“三窟已成,现在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信口雌黄

【释义】随便乱说,不负责任,妄下断语。雌黄:一种黄赤色矿物,古时用以涂改错别字。

【出处】刘孝标《文选》中的晋·孙盛《晋阳秋》。

魏晋时期,上层社会清谈之风大盛,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一个出名的清谈家,此人少年时就伶牙俐齿,他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作客,以清秀的仪表、文雅的谈吐,赢得四座赞赏。山涛却感叹道:

“日后耽误天下的,未必不是此人啊!”

王衍成年后,爱好老子、庄子的学说,善于用老、庄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义,讲授玄理。讲的时候,他总是身穿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麈尾(用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尘),轻声慢语,满嘴都是玄妙空虚的怪话,当义理讲得有错时,又随口改正,毫不在乎。人们因此称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做事和说话一样,拿不定主意,无长远眼光。他先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遭陷害,他怕受牵累,赶快上表请求离婚;太子冤案昭雪,他因丧失气节被判禁锢终身。西晋皇族争权斗争愈演愈烈,酿成历史上着名的“八王之乱”,王衍却在乱中被两位得势王爷看中,官拜尚书令。但他颠三倒四的习性不改,身居要职却不以天下为念,只顾扩张自己的权势。西晋王朝败亡,王衍推卸责任,随口说自己“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结果还是难逃一死,被敌军俘去监禁在民舍内,半夜敌将下令推倒屋墙,把他活埋在瓦砾堆中。

钩心斗角

【释义】原指建筑结构,现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

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供自己享乐,他开始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因为它前殿所在的地方叫做“阿房”,所以当时人称它为“阿房宫”。

阿房宫的规模极大,绵延几百里,从秦始皇做皇帝起开始修建,一直到秦朝灭亡还没有修完。秦朝灭亡以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

唐朝的诗人杜牧,到长安看到秦朝阿房宫的遗址后,便想象到当年阿房官的宏伟富丽,因此作了一篇《阿房宫赋》,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气势,其中有这样几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意思是:阿房宫的长廊回环曲折,房顶的檐牙好像鸟的嘴;层层楼阁凭着地势高低而环抱其间;宫室顶部是牢固而巧妙的钩心结构;檐角高耸,那气势仿佛在与谁争斗。

闻鸡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立刻起身锻炼。舞:舞剑。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着名的将领,两人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时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任主簿。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由于西晋朝廷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致使国势衰竭,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

“你听到鸡叫了吗?”

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

“是啊,是鸡在啼叫。”

祖逖一边起身,一面说:

“这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还是起床吧!”

他们二人合衣而起,来到院中,面对满天星斗,皎洁的月光,拔出剑来,你来我往,直杀得汗流浃背,天光微露时才回去。以后在收复北方失地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独当一面

【释义】独自担当或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当:承担,担当。

【出处】汉·班固《汉书·张良传》。

汉楚相争时,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率军东进,直捣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很快攻下了彭城。

项羽得知后,气不打一处来,立马亲率精兵返回救援彭城。结果大败汉军,死伤无数。刘邦逃到下邑(今安徽砀山西)才松了口气。他在休息的时候,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这次战败,我军损失惨重,现在士气十分低落,我想只要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恶气,打败项羽,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拿出来封赏给他们,以此来鼓舞士气,你看怎么样?”

张良听了,回答说:“九江王鲸布,作战非常勇猛。他虽然是楚国的将领,但他一向与项羽有矛盾。拥有一万多人马的大将彭越,不久前刚扯起反楚的大旗。这二支力量,大王可派人去和他们联络,和他们联合起来。

在大王手下的将领中,惟有韩信可独当一面。大王如果将关东的土地封赏给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全力帮你进攻项羽,那么项羽是一定可以打败的!”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派人去和王鲸布、彭越联系,和他们合力进攻项羽。同时,又重用韩信,派他到黄河以北开辟战场,不久又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果然不负刘邦的期望,在和项羽的战斗中接连取得了好几次胜利。

这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西汉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车之鉴

【释义】比喻以前的失败,可作为以后的教训。鉴:铜镜。

【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贾谊是西汉时洛阳人,从小就有神童之称,18岁时就已远近闻名了。

汉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学,就派人把贾谊请到京都担任博士。那时,贾谊才二十岁。

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时说:

“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单教他怎样去处决囚犯,所以胡亥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

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他在即位的第二天就杀人,有人用忠言劝告他,他认为是诽谤;有人向他呈送治国安民的计策,他认为是妖言。他杀起人来,简直就像割草一样。那么,难道胡亥天生就是这样残暴的吗?不是的。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理,才造成的恶果呀!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只要看看他所办的公事成绩如何,就可以知道了!

俗语又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来,后面的车子就应停下来,不应该再往前走。

秦朝天亡的前车之覆,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

汉文帝看了上书,认为贾谊讲得很有道理,不久便把贾谊升为大夫。后来,汉文帝继续提拔贾谊,却遭到绛侯周勃等人的反对。于是汉文帝派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后又调任梁王太傅。贾谊一直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32岁。

养虎遗患

【释义】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