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热爱
6957000000017

第17章 爱念如花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妈妈是我的世界,我打懂事时就猜出了神谕——为母而生!为母而生也为母而写,写出所有来自于妈妈的如同夏日凉开水般清澈纯美的爱。

有妈千日好,无娘一天愁。儿是妈妈心中的花,在惹得妈妈生气落泪时,就浑蛋成妈妈眼里的沙,刹时世界坍塌,天国充满凄风苦雨,如同地狱。

妈妈爱我,天高地厚;我爱妈妈,天经地义。妈妈哄宝宝时,细语喁喁:弟弟不哭,妹妹不闹,大象在一旁陪你睡大觉,圣诞老人把一切都安排好,中午的星星十分灿烂,心里的小兔不再上蹿下跳。

我愿意陪着妈妈溜溜商场,逛逛市场。妈妈出门时拾掇的很齐整,满头斑白银丝头发飘逸蓬松,自然打卷儿,四四方方的阔脸,面色红润,眉轩目铄,戴一墨镜,穿着简单入时,从不花钱奢购名牌。妈妈有种自来的气质与风采,我常以欣赏和骄傲的心理尾随在她的身边。

妈妈有严重的糖尿病,去年的母亲节我便给她老人家买来不含蔗糖的糖块。“只要有心,天天都是母亲节。”这句话是今年母亲节的第二天,我把一束迟到的鲜花送给妈妈时说的。妈妈很高兴,也很感动。母亲太容易满足了,对她的这个“迟累儿子”要求太少,给予太多,这样的少和那样的多,都让我承受不起,都让我铭记在心。为了报答母恩之万一,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给妈妈买一份特别的礼物,以此来表达对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这个残疾儿的至高无上的谢意。

妈妈生在普通的贫苦工人家庭,姥姥生养了七个儿女,不幸夭折了一个最小的女儿。妈妈在姊妹中行三,特别招妈妈的姥姥、舅舅喜欢,我姥祖曾经把藏着的好东西晚上在被窝里拿给妈妈吃。但是姥爷对妈妈却很刻薄,妈妈对姥爷就充满敬畏。姥爷在北京大学原地球物理系图书馆工作,一家人的活计都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所以显得对妻女蛮横霸道。妈妈不到七岁时,家便搬到中科院旁的中关园137号平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其中客厅一边也作卧室,两张单人床一南一北隔桌而置,是姥姥姥爷的住处。姥姥家一直在这里,直到九十年代才迁入北大西门外的承泽园楼房。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儿时的我,孱弱的身躯被神祝福,在母爱和父爱中兴发感动,畏罪远邪,对母亲的感恩从那时起就已深入血肉毛孔。我来到这个世界是那么的不易和艰难,我没能损命于襁褓中完全是妈妈的恩赐,是她让我享受幸福的生活,如在天国。我幼小的心灵在背离爱的光照时被魔诅咒,午夜梦醒的恐怖在八几年地震水灾的死亡影射下铩羽而归。关于星球相撞,宇宙爆炸,黑夜鬼魂,白昼神物的传言,玄妙而邪恶,令懵懂的童心落拓不安。我把手中的铁夹子当枪,弟弟手中的木头棍是宝剑,我们在儿童戏耍中斩妖除魔,玩出生死侠义、奇变横生的故事,宛然童年的幻梦与渴求——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1975年的年头,雪绽红梅,冷艳之美椎心刺骨。妈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怀上了我,从东北回到北京呆了四个月,回家后已是大腹便便,令爸爸又惊又喜。椿萱受孕,我在妈妈的肚里吃到北京的酸杏,这是我世纪末返城谋生的先兆吗?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63年10月8日,十八岁的妈妈被姥爷送上了开往北大荒的火车,离别的泪珠若蒿里斜露,晶莹了整整四十年。1967年,妈妈跟来自山东庄户人家的爸爸结婚,成家立业,对丈夫和那片黑土地滋生浓重的感情。1971年有了第一个孩子,二十年后,大女儿因为知青子女可返城的政策到京闯事业,落户北京至今,已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四岁孩子管妈妈叫姥姥。1995年大儿子上了大学,1998年小儿子也上了大学。1998年8月底,我们举家迁往北京。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年过半百的妈妈霜染青丝,重返故都北京,这位老人已不习惯城市甚嚣尘上的生活节律。这一年,姥姥过世了,妈妈的眼泪又委曲的落下,她抱恨自己没有早点回来伺侯姥姥,她心疼姥姥谢世前所遭的罪,她感叹姥姥一生的勤俭和不易。年届七旬的姥姥最精洁的治家格言“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妈妈常念叨给我们姐仨听。妈妈像姥姥那样特别爱干净,也沿袭了姥姥吸烟的嗜好,以前吸山海关牌,现在改抽2毛多的香山牌,这是姥姥在世时抽得最多的香烟牌子。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语言记忆能力和视觉速度10年中大幅下降。妈妈虽然吸烟不多,但烟龄很长,大约要从给姥姥点烟时算起。这十年来,妈妈脑子变钝了好忘事,牙齿全没了靠牙床吃饭,视力也明显下降了,但还能看武侠书读报看电视,玩游戏机(玩爆破小子、打小蜜蜂和火凤凰),玩牌打麻将,过着自足的精神生活。但妈妈的衰老还是让我心疼。

今年10月8日,是妈妈去北大荒支边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下午,妈妈告别了泪流满面的姥姥,和并不怎么疼爱妈妈那时却双手冰凉的姥爷,一个人和战友离开了北京。妈妈来到了黑龙江省垦区,在艰苦的环境中嫁给了当年丰神如玉的父亲。十八岁的姑娘35年后重返故乡,已是白发苍苍,身体瘦削。如今又过了五年多有不适应的北京生活,妈妈这个老北京又将如何感慨四十年的弹指岁月呢?

我要给妈妈纪录这段“峥嵘岁月酬”的情思履历,她被病痛缠磨这多这多年,有时还会意外晕厥,是因为低血糖及心脏病变。妈妈拖着虚弱的病身子乐观而辛苦地活着,时常抱怨家务繁琐劳累。妈妈对待无常人生疾苦,启示我大欲不遂治之以忍,而且要让忍受变成享受。当父亲、儿女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她一个人在家,或独自一人在附近的地方置备家用什物,但从不嗔怒自己所忍受的孤单。妈妈抱恙劳动,为我们洗衣做饭,爱家,守家,理家,从不愿远行。妈妈做鱼有滋有味,肉美汁鲜,堪称一绝,包子饺子,也独具风味。妈妈的心思优雅细致,她对我的爱护更是专注每一个细节:戴着老花镜,双手颤抖地给我铰指甲,长年累月地为我充足供应凉开水。我上小学五六年级时,遇到雨雪天气中午便不回家,妈妈顶风雨冒寒雪,给腿脚不利索的我送饭。糊沓子、腊八蒜、各种美味炒菜,层出不穷,让我与跑校的同学一起分着吃。我读高中上晚自习,为了防备我走夜路磕绊,避免被人或车碰,妈妈给我买来后跟闪红灯的旅游鞋。妈妈对我的深笃的爱,充盈在琐碎的生活中,细而密,广而稠,小到倒掉我的不懂事,细到惯坏我的不在意。妈妈那一针见血的忧伤,一种如泣如诉的消沉,像刀刺一般扎中我的后心,我的手不分情由地发抖,并当即为之心碎。您让我拿什么奉献给您?您让我用什么来报答您,孝顺您?妈妈说:“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啊。”妈妈当年就是这样孝敬公婆,给他们养老送终的。对此,我既惊佩,又惶愧。

中关园的姥姥家所在的那片平房早已被拆迁了,房子右首危墙上的骷髅头也早就不复存在了,我也不再像幼时那样害怕妖魔鬼怪。我不再恐惧成长,沿着当年妈妈上学时途经北大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登塔极目,临水思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有来斯应,都令我每不能己。我看到了山上的花,见到了湖里的沙。有一种花叫泪花,赞美她的曲牌名叫天净沙。

妈妈擅炸麻花,

做鱼也是名家,

终于把儿养大,

不嫌痴傻,

厚爱伴儿天涯。

鲜鱼炒菜麻花,

海淀清河我家,

我妈掌勺上马,

全都拿下,

馋嘴人掉大牙。

《庄子·天道篇》说: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1963--2003,妈妈由知识青年变成岁月老人,四十年来,妈妈依然我故,循规蹈矩,信仰着“为善逢福,作恶遭殃”的正义古训。我从妈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还有一种“李氏”精神,那就是对生的乐观,和对爱的坚贞!

天随人愿,祝福我年过花甲的妈妈,平安度过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