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6952300000007

第7章 抗匈奴英雄冠军侯霍去病

(一)青少年时期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母亲和舅舅卫青一家人原来都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中的奴隶。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进了皇宫,成了皇后,舅舅卫青也受到重视,霍去病一家才摆脱了奴隶的身份,走进了汉武帝的视野中。

霍去病英俊骁勇,胆识过人。从年幼时代起,霍去病就努力学习骑马、射箭和击刺等武艺。艰苦的奴隶生活,多年来的勤学苦练,使他成为一个性格坚毅、体格强壮、武艺出众的青年。

汉军反击匈奴的消息,特别是舅舅卫青统率大军大败敌军的消息,不断传到长安。年轻的霍去病,心里一直不能平静。他多次请求汉武帝让他随军出征,但是他年纪太小,怎么能上战场领兵杀敌呢?

公元前124年秋末,匈奴骑兵侵入代郡,俘虏了一千多人口,杀死了郡尉朱英。为了打击匈奴人的气焰,第二年春天,汉武帝就命令大将军卫青在定襄,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

这次战争,由六位将军分统大军分路出发。他们是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后将军李广和强弩将军李沮。在交战之前,霍去病向汉武帝提出要求,请求参战。为了让霍去病在战斗中锻炼成长,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特地命令卫青挑选八百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霍去病指挥,还授予他骠姚校尉的军职。“骠姚”意为勇敢敏捷。

霍去病兴冲冲地带领八百骑兵,随着舅舅卫青来到定襄。卫青本来打算让霍去病和他率领的骑兵留在大营中,作为后备部队,不让他冒着风险远出作战。但是霍去病主动请战,苦苦哀求,最后卫青只得答应他率领八百名骑兵单独行动。

临行前,卫青再三叮嘱霍去病不要走得太远,见到大队匈奴骑兵就马上回来。可他并没有听从舅舅的话,带着八百骑兵一路狂奔,很希望能够遇上匈奴骑兵,好痛痛快快地打一场。

一整天过去了,各路大军都回来了,只有霍去病带领八百人在外未归,卫青很担心自己的外甥,坐立不安,生怕霍去病出了什么意外。

这时,营门外忽然传来了卫士们的欢呼声:“骠姚校尉回来了!”

卫青非常高兴,赶快跑到营门外一看。只见骑在马上的霍去病,右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正在朝大营疾驰而来。八百骑兵紧跟其后,还押着两个匈奴贵族模样的俘虏。

卫青这才放了心,急切地探问霍去病这次战斗的经过。原来出发的那天早晨,霍去病他们一直往北奔驰而去。开始时草原上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

肚子饿了,他们就吃一点随身带来的干粮。他们越走越远,离开大营已经好几百里路了。

天逐渐黑下来了,天气还是那么寒冷,水壶里的水都结成了冰块。他们还是坚持着,谁也不愿掉转马头往回走,而是倔强地前进,再前进!

他们在马上度过了一夜。当天空放亮的时候,才看到前面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个圆项,这就是匈奴人所搭建的帐篷。

霍去病下令大家停止前进。接着把八百人分成几队包抄匈奴的帐篷,霍去病大喊一声,带头朝一座最大的帐篷猛冲过去。

此时帐篷中的匈奴人酣睡正香,一点防备也没有,等他们发觉的时候,汉朝勇士已经进了帐篷。霍去病指挥士兵活捉了两个匈奴贵族,并砍掉了匈奴单于叔祖父的头。之后带领八百骑兵,马不停蹄地返回大营。

总的来说,汉军这次出师胜负相当。但霍去病统帅的八百骑兵,首战告捷,一举踏破敌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崭露头角,充分发挥了战斗才能。

大军班师回到都城长安。汉武帝亲自接见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把霍去病叫到面前,摸着他的后背,高兴地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你小小年纪,打起仗来却这样英勇。朕一定好好奖赏你。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朕封你为冠军侯吧!”现在的体育比赛中,得第一名的称为“冠军”,就是从霍去病的封号发展而来的。此时的霍去病只有18岁。

(二)河西战役

公元前123年以后,汉朝为了应付战争的新形势,采取了新的战略,出兵直向占据“河西走廊”的匈奴各部落进攻。“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匈奴强大以后,构成了对汉朝的严重威胁,也隔断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了瓦解这种威胁,汉武帝决定发动一场河西战斗,把这个地区拿下来。

汉武帝知道要完成这个任务,既要有精锐的骑兵,还要有一个坚强果断、机智勇敢的统帅。汉武帝经过再三考虑,最后选中了年轻有为的霍去病。

公元前121年春天,只有20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精兵,从陇西出发,直插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仅仅六天就把匈奴的五个部落打得落花流水,差点把单于的王子也活捉了。

匈奴军队看到汉军来势汹汹,连忙调集兵马,霍去病摆出准备乘胜发动正面攻击的架势,但临时兵锋一转,避过敌人严密设防的地带,杀向匈奴卢侯王和折兰王的驻地。两位匈奴王匆忙组织人马还击。汉军突然到来,并直插敌人后方,对敌人是个打击。但是,汉军经过长途跋涉,将士和战马都非常疲惫,因此,同匈奴部队激战一阵后,就开始支撑不住了。

此时,霍去病大吼一声,举起宝剑,纵马带头杀向敌营。士兵看到主帅亲自带头冲锋陷阵,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忘记了疲惫和伤痛,跟着统帅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过去。喊杀声震动整个原野。匈奴兵经不起这样猛烈的冲击,他们绝望地呼叫着,纷纷跌落马下。这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这场战斗中,一共斩杀敌军近九千人,匈奴的卢侯王和折兰王当场被击毙,浑邪王的王子和匈奴的相国、都尉当了俘虏。战士们还缴获了大批物资和牛马。

第一次的河西战役,就这样取得了胜利。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特地下达诏令,对霍去病和他的部属进行嘉奖。

为了继续歼灭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完全控制“河西走廊”,在第一次河西之战后不久,汉朝又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这次战争的部属是:西路由霍去病和公孙敖各率几万骑兵,从北地(今甘肃省庆阳西北)出发,攻击匈奴的右贤王。为了策应西路,由张骞和李广率军从右北平(今河北省东部)出发,攻击匈奴的左贤王。

张骞和李广出发后,李广的四千骑兵受到左贤王大军的团团围困,激战两天,损失了不少人马。张骞率领一万骑兵赶到,两军合力奋战,匈奴才引兵退去。

东路的战争没有打好,给西路进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霍去病还是率军按原计划挺进。他叫公孙敖带领人马,沿焉支山北边,作正面的进攻。他自己则率军朝“河西走廊”北面,深入两千多里,直抵居延海(今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计划跟公孙敖的军队两路夹击,全歼浑邪王和休屠王的主力。可惜公孙敖在进军中迷了路,不能按预定计划跟霍去病会和。这样,霍去病就遇到了更大困难。但是摆在面前的困难,并没有影响这位青年将军的坚强意志。这次深入敌后的进军,使他在军事上更加成熟了,战斗经验也更加丰富了。经过一次又一次战斗,霍去病的军队一直达到小月氏(今祁连山以北地区)的边境。在各次战斗中,一共杀死敌人三万多,俘获匈奴的王子、相国、将军、当户和都尉等一百多人,连单于的阏氏(匈奴对王后的称呼)也成了俘虏。匈奴的单桓王和酋吐王在被打败后,率领两千五百人投降了汉军。

霍去病率领的远征军,经过艰苦的战斗,虽然也损失了十分之三,但总的来说,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巨大的胜利。从此,霍去病的威名远扬四方。在朝廷上,年仅20岁的霍去病已经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同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并驾齐驱。

(三)河西受降

河西战役之后,匈奴单于恼羞成怒,认为浑邪王和休屠王作战不力,才被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失掉河西这块宝地。把怒气一股脑发泄到他们身上,便派使者叫他们前去受罚。

浑邪王和休屠王祸不单行,刚刚吃了败仗,又要接受处罚。他们想:这次即使不被单于杀死,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抵御强大的汉军,等于以卵击石。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汉朝投降。浑邪王和休屠王商量停当,便派使者到汉朝那里请降。这时正巧汉朝将军李息领兵在陇西黄河沿岸修筑城堡,他接待了浑邪王的使者,便马上报告汉武帝。但武帝觉得匈奴的情况很复杂,恐怕浑邪王要求投降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着兵去接受浑邪王和休屠王的投降。这个受降的任务,担的风险不见得比冲锋陷阵的作战任务小。情况容易发生变化,随时有被袭击暗害的可能。霍去病到达河西之前,休屠王就突然反悔,不想投降汉朝了。浑邪王情急之下,便刺杀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军队。等到霍去病率精锐骑兵一万多人渡过黄河,浑邪王的部队已列阵等候。双方阵营遥遥相望,步步紧逼,情况很是紧张。浑邪王的部下看到汉军阵容强盛,便有许多本来不是诚心愿投降的人,暗中煽动,纷纷逃走。浑邪王的阵营马上骚动起来,霍去病知道情况后,当机立断,带了部分军队,飞马驰入浑邪王阵中。他一手握剑,一手抓住了浑邪王。汉军将士乘势冲过来,杀死了正在逃跑和企图反抗的八千多人。为了防止再有意外发生,霍去病立即派人护送浑邪王乘上马车,先到长安去见汉武帝。接着,亲自率领全部匈奴部众,渡河来到河东地区。

一场惊险的受降战斗,就在霍去病的指挥下,顺利地结束了。汉武帝大为振奋。他下令调集两千辆马车,迎接浑邪王和他的部众。并在长安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庆功大会,设宴款待大批归降的匈奴将士。接着,朝廷选择部分匈奴归降士兵参加边塞的防守,而把留下来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的边寨地区,号称“五属国”,直接接受各郡地方官的监护。定居下来的这些匈奴人,准许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从此,他们就同汉族人民和平相处。

匈奴受到汉军的几次打击,浑邪王又率众归顺了汉朝,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

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河西地区,逐渐成为和平安定、生产发展的农牧区。汉朝先后在这里建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四个郡,总称“河西四郡”。河西四郡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从此,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四)英年早逝

霍去病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在河西战役取得胜利之后,汉武帝特地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宏伟豪华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霍去病谢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两句豪言壮语,是霍去病一生戎马生涯的写照,一直受到后世的传诵。

令人痛惜的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逝世,这一年他只有24岁。对于这一位青年将领的逝世,全国老百姓感到无比的悲痛。为了表达对霍去病怀念之情,纪念他生前的卓越功勋,汉武帝在自己的坟墓旁,替霍去病建造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坟墓,形状像巍峨的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的形象就像祁连山一样高大。坟墓四周还排列着经过精工雕刻的石像群。

在霍去病安葬当天,老百姓络绎不绝地前来参加葬礼。汉武帝还动员过去受霍去病招降归汉的匈奴将士,都身穿黑色的盔甲,排成长长的队伍,从长安城一直排到霍去病坟前,作为送葬的仪仗队。

两千多年来,雄伟的霍去病墓和留下来的部分石像,一直屹立在陕西兴平县境内,受到后世瞻仰。“霍去病”这个名字,也成为抗敌卫国、英勇智慧的将领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