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时期的郑成功
明朝末年,无数英雄人物叱咤风云,建立了丰功伟业。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他们之中一颗灿烂的明星。
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户。郑成功原名郑森,父亲叫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名叫田川贞子。关于郑成功的诞生还有一些传说。据说,郑芝龙在日本常去藩士家学双刀技,郑成功的母亲临产时,郑芝龙正在外学习双刀技没有回来。郑母一日游千里滨,突然腹痛的难忍,就靠在滨内的巨石上生下了郑成功。当地人至今还把那石头叫做“儿诞石”。因为巨石的侧面有一棵古松,所以郑成功最初名叫“福松”。
郑成功生活的时代,恰好是荷兰殖民者不断向东方扩张的时候,也就是在郑成功出生这一年,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台湾岛。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了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在景山自杀身亡。之后清军入关,致使李自成的起义军在北京城仅仅停留了一个多月就被迫离开了。
而此时在我国南方还出现了一个“南明”王朝。这是由郑森的父亲郑芝龙等人,统兵拥立明朝皇族朱聿键为帝,在福州登基,改元隆武。隆武帝对满怀报国之心的一介书生郑森寄予了厚望,赐郑森国姓“朱”,并赐名“成功”。
(二)成功收复台湾
在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军南下,郑芝龙为了一己之私,秘密答应了清军的议和条件。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开始大范围地强占台湾百姓的土地,并开枪打伤了台湾百姓郭老爹等人,郭老爹便派儿子郭怀一向郑芝龙求救。但郑芝龙为了个人荣华,不顾福建和台湾百姓的存亡,不顾妻子田川贞子和郑成功的苦劝,最后投靠了清军。
随后,清军大举杀入福建。数万名百姓和郑家士兵请求郑成功起兵抗敌,正在这时,传来了隆武皇遇难,郑家被清军洗劫,郑母田川贞子受辱自尽的消息。这一切促使郑成功毅然决然脱去儒装,背负起救国的大旗。此后,郑成功率领郑家军转战南北,与清军和荷兰殖民者周旋、抗争。他施巧计攻占厦门,铲除了与荷兰人勾结、盘剥百姓的土豪郑联,并以此为基地,养精蓄锐。
郑成功的部将马信等人,为报家仇,纷纷请兵进攻南京。而占据台湾的荷兰长官派人来厦门与郑成功谈判,企图挑起郑成功与清军之间的内战。郑成功巧施妙计,点化了荷兰翻译何斌,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应,并通过荷兰人的蛮横和傲慢,教育了部将马信等人。
台湾百姓为反抗荷兰殖民者的统治,在郭怀一的领导下,凭着大刀长矛,发动了农民起义。怎奈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失败,郭怀一被杀,台湾血流成河。面对清军的压力、荷兰人的嚣张、台湾百姓的苦难,究竟是先北上抗清,还是先攻打台湾,郑成功陷入了重重矛盾的沉思。最后,他出乎意料地决定先进攻南京,抗击清军。
郑成功率军北上,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南京城下。然而,包围了南京之后,他又下令围而不打。部将马信大惑不解,这时郑成功才向他透露了“敲山震虎,以保厦门的安全,然后收复台湾”的军事意图,马信恍然大悟。郑成功以围城打援、声东击西之计,在凤凰沟歼灭了清军有生力量之后,立即下令,回师厦门。
郑成功召回何斌,并全面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准备。1661年,他率大军二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越洋过海,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途。浩瀚的海上,双方舰队相望,敌舰武器装备优良,郑家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郑成功从容而镇定地指挥着这场海战。部将马信、陈豹、王大雄等人以及郑家军士兵,争先恐后,奋勇作战。经过浴血奋战,他们打垮了荷兰的主力舰队,又一举拿下赤嵌城。
郑家军登陆之后,荷兰人妄图以金钱收买郑成功,使他撤出台湾,遭到郑成功的严正拒绝。然而,敌人凭借坚固的热兰遮城堡,负隅顽抗。在这期间,郑成功访问台湾百姓家,见到了当年郑芝龙所立的石碑,百感交集。百姓告诉他可以切断热兰遮的水源。郑成功随即下令切断水源,并派人与城内的暗线李德义联系,周密准备最后的决战。
城内城外都已安排妥当,大决战开始了。郑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士兵们像潮水一样涌向热兰遮。敌人的抵抗也是顽强的,一排排攻城的士兵倒下了。城里的内应李德义也被捕入狱。关键时刻,郑成攻下令马信率领敢死队作最后的冲击。马信率兵冒死攻上了城墙,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身受多处重伤,点燃了身上的炸药,扑向敌群,壮烈牺牲。与此同时,李德义等人也越狱逃出,冒死打开了城门。敌人无条件投降。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