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总会不期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深深地明白。但怎样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是不太容易的。此时话里藏话、旁敲侧击的方法则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1.要侧面点拨
需要侧面点拨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而不是直言告诉对方,并让对方能够更明白自己的不满,从而打消了对方不妥的想法。这个技巧往往需要借助于一些问句的方式而表达出来。
刘明与李刚是一对不错的朋友,他们之间也都视对方为知己。有一次,单位中的一个青年王聪对刘明说:“刘明,我总认为李刚这小子的为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刘明听到王聪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当时刘明心里就想:你还说别人,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觉得自己缺德不缺德呀?可是他也不好发作,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王聪,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他要是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呢?他又会怎么看你呢?”王聪听了刘明那句话后,脸“刷”地就红了,也不再吭声了。
刘明用的就是委婉点拨的技巧,即侧面点拨。刘明面对王聪的发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出答案,而只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王聪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李刚是我的好朋友,我决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又隐含了对于王聪在别人背后议论纷纷、贬损别人的不满。
因为这种批评的方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给对方一个太难堪的局面。
2.要类比警告
类比警告就是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较,从而能够达到暗示或警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对方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某公司的经理人张某,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武某的顶撞。张某就怒气冲冲地给武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武某公司的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经理先生,对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处以批评还是处以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是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一样,难道我们要那样才能算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吗?”张某听了他的话后,说不出一句话。
在这里,武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警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武某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个相似点作比较的,从而警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也同时含蓄表达了对张某态度蛮横的不满。
3.要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柔为主,所谓“以卵击石”,石虽无损,但亦知卵之勇气。以柔为重,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可以起到警告对方的作用。
大部分的女孩子为显示自己有个性,就经常地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中的一个娇妹妹,她就更不能容忍他人对她的抱怨与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朋友心中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向她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才能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里就可以用柔性敲打了。
小敏是某局长的一位千金小姐,她和某单位的小周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她在某方面的优越感。可能是因为小周出生在农家,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局里当科员,也没有什么靠山。小敏总认为她这方面比他优越。
有一次,小敏到小周家做客,她对小周家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流露出不顺眼的情绪,而且还不断地在小周耳边嘀嘀咕咕地发牢骚。特别是吃过晚饭后,把小周的妹妹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是让烧水,一会儿又是让洗水果,全然把小周的妹妹当个下人使唤。小周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宜直接说,他就借助这个机会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可得加紧培训一下呀,将来你要嫁到别人家里时,也可以摆起师傅的架子来了。”
小敏是个聪明人,她从小周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本意,以后在小周面前就再没有表现自己的一些过分行为了。小周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柔性敲打的方式来表示对小敏的不满,他用一句“要当师傅先当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敏,这就避免了一些直接冲突,也表达对对方当时有点不满意,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四、绵里藏针,“扎中要害”
和别人说话,辩论是非曲直,如果面红耳赤,唇枪舌剑,虽说不打不相识,但那到底是不得已的事情,并且常常容易出现彼此都难免动气的话,这就很可能成为人际关系破裂、矛盾激化的兆头。
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如果好话当作恶话说,即便不至于导致事业失败,至少也落得不会说话,人缘极差的后果。假如你面对的听话对象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与你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对手的,你的说话方式就更应该十分讲究了。
“绵里藏针”能一招制敌,但点不准穴位往往反而被他人所制。所以在说话劝服对方时不能作无用之功,而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巧妙说话,这样的说话技巧,可使对方诚心接受批评。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宁戚去见宋桓公。待宁戚向宋桓公行过大礼之后,只见宋桓公面露不屑,根本不拿正眼看宁戚,态度非常傲慢。
宁戚见此情景,叹了口气,故意说道:“宋国真是危险啊!”
宋桓公惊讶地问道:“先生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反问道:“您和周公相比,谁会更贤明呢?”
“周公是圣人,我怎么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于是接着说道:“在周朝最强盛的时候,周公辅政,周公只要听说有人要见他,即使正在嚼着饭,也会急忙把饭吐出来,去会见客人。即便是这样,他还怕怠慢了客人。”
“可是,大王您呢?宋国现在已经国势危急,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大王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大家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还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难道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这时已经羞得满面通红,连忙回宁戚道歉:“我没有治国的经验,请先生不要介意。”
能言善辩的宁戚将周的强盛与宋的衰落,周公的谦逊与宋桓公的傲慢进行了对比,可谓是绵里藏针,使宋桓公中受到强烈的震撼,这达到了春风化雨的境界,使话语达到应有的效果,宋桓公心悦诚服地被感化了。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术因人而异,道理却一通百通。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他曾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阻,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说话了。
只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招灵公喜欢。他就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
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因为孙息倘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杀头大罪。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被孙息勾起了好奇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条斯理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您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孙息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杂技表演,更受了一场形象生动的批评,那味道确实是又甜又苦。正在气头上的人,是难听进别人的诤言相劝的。何况他还有无上的权力,那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但“绵里藏针法”却每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针”要扎得坚决,要能一语中的。“绵”要能以柔克刚,消弭对方的火气于无形,为深入的谈话做好准备。
五、委婉表达你的批评
其实,不用多说,相信每个人都爱听赞扬的话,却不愿接受批评,即使明知道自己可能是错的,每个人对批评却有种本能的排斥和抗拒。但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所以,身为员工,学习,孩子,甚至领导都可能时时刻刻受到他人的批评,所以只要委婉,人们还是会坦然接受的。那么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窍门呢?让我们来一一归类、分析。
1.请教式批评
某人在一处禁捕的河流捕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来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你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了?”警察这番话令捕鱼者十分意外和感动,他连忙道歉并收起渔网快速离开。
2.暗示式批评
某单位工人小曹要结婚了,工会主任问他:“小曹,你们的婚礼准备怎么办呢?”
小曹不好意思地说:“依我的意见,简单点,可是丈母娘说,她就只有这个独生女……”主任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李、小张都是独生女。”这段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曹的意思是婚礼是不得不办。而主任则暗示:别人也是独生女,但也没有铺张浪费。
有许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
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这种不文雅和无知的举动很是让其他顾客反感。经理叫来一位侍者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含蓄。”
怎么办呢?既要不得罪顾客,又要提醒他。侍者想了想,走过去很有礼貌地问了那位顾客一句话,说:“先生,你是刮胡子呢,还是理发?”话音刚落,那位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并向侍者道歉。
侍者没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体统之处,而是拐弯抹角地问了两件与餐馆毫不相干的事。表面看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来提醒这位顾客,即使顾客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处,又做到礼貌周到,不伤面子。这就是暗示批评的妙用。
3.模糊式批评
某工厂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在会上领导说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厂的纪律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上班吹牛谈天……”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指名,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并且还起到了批评、警告的作用。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4.安慰式批评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比这还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喝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有余地,给了年轻的莫泊桑一些安慰。使其不至于被过于严厉的批评弄得灰心丧气并对布耶的为人产生不好的看法。
5.渐进式批评
渐进式批评就是逐渐向对方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这样可以使被批评者对批评逐渐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一下子“谈崩”,或因而受批评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1949年9月,陈毅作为上海市市长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由于住房紧张,他主动从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傅作义将军,自己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这在部队引起很多议论,很多人都这样说:“像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了,凭什么陈市长还要给他腾房子,送汽车?”陈毅听到后,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这些同志说:“同志们,我的老兄老弟们,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啊!我陈毅不住北京饭店,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他可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很大伤亡!让傅先生住了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到共产党是真心要朋友的。”他越说越激动,用手指敲着桌子说:“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住,再送你十辆小汽车,你能起义两个军?怎么不吭声呢?”
他的火气出完了,又心平气和他说:“我们是共产党嘛,要有太平洋那样的胸怀和气量咧,不要长一副周瑜的细肚肠!依我看,你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还是那句老话——团结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这段批评中,陈毅先是摆出事实,让同志们清楚傅作义将军所作的贡献,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接下来细讲道理,对这样的批评,大家听后,不但没有怨气,反倒觉得心服口服。
6.间接式批评
间接式批评一般都采用借此批彼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回旋的余地。间接式批评的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及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列宁与高尔基在争论一个问题。高尔基认为:苏维埃政权对敌人的镇压太残酷了。列宁认为高尔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时,彼得堡一个老工人来见列宁,向列宁报告敌人的猖獗活动。并说,如果不向富农作斗争,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维持。列宁看看高尔基对那位工人说,那样有人会说我们“太残酷了”。老工人激动地反驳道:“残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富农,他们到处烧杀。”列宁没有直接批评高尔基,而是借用老工人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批评了他,最后使高尔基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这样的事例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是我们很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大家从小被教育尊老爱幼,车厢里也贴满了“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幼让座”的标语,而且还有售票员的不断提醒,但是总有些人熟视无睹: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