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主简介”
邹氏系湘乡“儒士”,张喧之妻,“幼贞静,不苟言笑”,十五岁时即与张喧之成婚,五年后丈夫病逝,其子张恪垓尚只四岁。自此,年仅二十岁的邹氏,在尽心抚育幼子的同时,悉心服侍公婆达十余年之久。公婆去世后,她倾全力主持安葬,甚得乡人赞许。
诫子以“潜心礼义”之学为务
“原文”
恪垓长而好学,有父风,安人教督綦严,小不检校,辄笞责加之。时罗忠节公方以诸生讲学,从游者众,安人则遣恪垓往事之。每归省,辄戒曰:“吾之以汝读书者,盖念汝父力学半生,欲汝潜心礼仪,无坠先人志事耳。”以故恪垓师事忠节数年,与闻圣贤之学,称高弟子。忠节尝语余曰:“张子读书作人,品学兼优,匪吾之力,盖涵濡于母氏之训者,固有以先之也。”
——节录自《曾国荃全集·文集》
“译文”
张恪垓年纪稍长便爱好读书,具有与他父亲一样的精神风貌,母亲邹氏对他教训督促极其严格,如他的行为稍有不检点约束,就要被母亲用竹板或荆条责打。当时,罗泽南正在以秀才的身份开馆教授生徒于乡间,跟从罗氏学习的人很多,邹氏于是把张恪垓送到罗泽南塾馆读书。张恪垓每次从学馆回家探望母亲,邹氏就告诫他说:“我之所以送你去读书的原因,就在于追念你的父亲努力治学半辈子,希望你潜心礼义之学,不要丢掉先人立志读书做学问的传统。”由于这个缘故,张恪垓跟随罗泽南读书学习数年,较为全面地知晓了圣贤之学,称得上是罗泽南的得意弟子。罗泽南曾经告诉我说:“张恪垓读书做人,人品学识均很优秀,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因为他母亲邹氏的教导的浸润,由于严格的教诲,他原本有了超过他人的条件。”
“评析”
邹氏年轻守寡,从不溺爱儿子,对其言行要求极其严格。她深深懂得,儿子要有出息,就必须读书。她也深知,要激发儿子读书做人的志向,单靠讲大道理或严格督教还不够,所以她以丈夫“力学半生”的事例开导儿子,以“潜心礼仪,无坠先人志事”寄望儿子,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儿子张恪垓“品学兼优”,而且她的孙子张敦益也官至提督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