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主简介”
田雯(1636—1704),字纶霞,济南府德州人。康熙三年进士,授中书,曾督学江南,督粮湖北,后任江苏、贵州巡抚,刑部、户部侍郎,为官廉正,多有建树。其母张氏系清顺治年间山东德州人,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广泛阅读过文史方面的书籍,文章写得漂亮,诗作尤佳,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女子。其夫去世时,张氏不足四十岁。她毅然担负起操持家计、抚教幼儿的重任。十年间,以辛勤纺纱织布维持生计,辅导几个儿子刻苦攻读。工夫不负有心人,其子田雯、田需、田霡个个成才。
汝曹官于朝尤宜晓大体
“原文”
盖恭人年七十时,里党为恭人寿,恭人以戒其孤之辞。辞曰:“示雯辈:汝昨来言里中先进、学校、乡曲诸君子、父老谋欲醵钱置酒宴,合诸名家文词,张屏幛,如前岁寿萧太夫人事将以寿吾者。此亲串盛心、洽比雅事,吾乌能无感?然自度有甚不可者,今得详为汝曹言之。按礼,妇人无夫者称未亡人。凡吉凶交际之事,不与,亦不为主名……何休云:‘妇人无外事,所以远别也。’后世礼意失,始有登堂拜母之事。战国时严仲子自觞聂政母前,且进百金为寿,盖任侠好交之流有所求而然耳,岂礼意当如是耶?吾自汝父之殁于官,携扶小弱,千里归榇,含艰履戚三十年余,户辟绩,以礼自守,幸汝曹皆得成立,养我余年。然此中长有隐痛,每岁时腊,儿女满前,牵衣嬉笑,辄怦怦心动,念汝父之不及见,故或中坐叹息,或辍箸掩泪。今一旦宾客填门,羊酒塞路,为未亡人称庆,未亡人尚何以庆乎?三十年吉凶交际之事不与知,而今日更强我为主名,其可谓之礼乎?处我以非礼,不足为我庆,而适足增我悲耳。且我何以萧太夫人比也?萧太夫人年跻八十,于古谓之上寿。萧封君即世不过十余年,为白首夫妇。汝父之亡,吾年未四十,今更三十一年,亦仅古之中寿耳,何可以萧太夫人比?且其子侍读君居里已十七年,德望高,善行被于乡党。乡党德其子而庆及其母,宜也。汝曹中外薄宦,偶归里闾,无善及人而亦偃然受乡先生、里父老之捧觞拜跽,其又何以为情?顷者,米价翔涌,邑井萧然,亲故素多贫乏,若复合钱市籑,为未亡人进一日之甘,未亡人更罪戾是页矣。汝曹官于朝,宜晓大体,其详思礼意以安老人之心,为我先事而婉辞之,惟勿忽也。”其遇事引经传以合乎大道,类如此。
——节录自《碑传集》第一四九卷
“译文”
田雯兄弟的母亲张恭人即将七十岁,乡里的人打算为她做寿酒。张恭人特意为此事写信告诫儿子,信中说:“示雯儿等:你昨天来信说乡里那些前辈、学校和乡下诸君子、父老乡亲们,正在谋划要大家凑钱置办酒宴,聚合各名人的文词、铺张屏幛,像前年祝贺萧太夫人那样来给我做寿。这本来是亲朋戚友之间来往交际、和洽亲近的好事,我怎能不感动?然而,我经过反复思量觉得这其中又有很不合适的地方,今天我就详细地向你们谈谈。按照以前传统的礼制规范来讲,一个没有丈夫的妇女,被称为还没有死的人。凡是有关红白喜事等交际往来方面的事情,不应当参与,也不应当出面主持……汉代学者何休说:‘妇人不管外面的事情,所以应当远离一切对外交际往来的场合。’后来有关传统道德规范的内容慢慢丧失,才有登堂拜母的事情出现。战国时严仲子怀着崇敬的心情主动亲近于聂政母亲的跟前,并且进献百金为聂政母亲祝寿,原因是他有求于聂政为其刺杀政敌侠累,怎么能够说道德规范应当如此呢?我自从你们做官的父亲病逝,就携扶你们,千里跋涉护着你们父亲的棺材葬于家乡,从此含辛茹苦三十多年,闭户不出,纺纱织布维持生计,以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值得庆幸的是你们现在都已成家立业,供养我的晚年。可是我的内心深处并不愉快,常常有说不出的痛苦。每当节气和大年三十,儿女们都来到我的眼前,牵衣嬉笑,这时我总是心跳加快,感到不安。我想你们的父亲未能见到这合家团聚的幸福。所以,有时独坐叹息,有时放下手中的筷子掩面流泪。如果现在一旦宾客满屋,送礼的来往不绝,为我这个没有去世的人称庆生日,我还可以感到高兴吗?三十年来,有关红白喜事等交际往来的事情,我都一概不参与,而如今你们强求我成为接受庆贺的人,还谈得上道德规范吗?你们如果把我推到不讲道德规范的地步,那么就不足以使我内心感到高兴,反而增添了我的悲伤。况且,我怎么能够同萧太夫人相比呢?萧太夫人年龄已达八十,在古代来说属于高寿。萧太夫人的丈夫去世不过十余年,他们算得上是白头到老的夫妻。你们的父亲死的时候,我还不到四十岁,至今虽然已过了三十一年,但我的年纪还只算是上中等之寿,怎么可以同萧太夫人相比?况且萧太夫人的儿子侍读君居住在家乡已经十七年,德行声望高,友善行为遍及乡里,乡里人感戴他而庆贺他的母亲,这是很适宜的事情。你们几个还是影响不大的官吏,偶尔回到家乡,没有什么好处施予别人,而很快就接受乡里前辈、父老乡亲的抬举和尊重,又怎么能说是合符情理?近来,米价飞涨,城乡一片萧条,亲朋戚友向来大多贫乏,如果又要凑钱购买食物,为我提供一天的美味,我更加会感到罪过忧愁。你们在朝廷做官,应当知晓大体,详细思考道德规范的含义所在,用以安慰老人的心,应当替我事先婉辞谢绝乡亲们的好意,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件事。”张恭人遇事引用经传以阐发传统道义,大致却是如此。
“评析”
田雯的母亲张恭人在篇中阐述了她在七十岁生日之时不主张接受别人庆祝的理由:一是她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应当严格遵守妇道,不应出头露面,反映了她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谨守如一;二是乡亲们并不富裕,而且儿子们并未施惠于他们。这种思念民力艰难,节约俭朴的主张,是值得今人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