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民族史(中国文化史丛书)
6899400000105

第105章 南蛮北狄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此后四百多年间因新莽的出现而分为两个时期,即公元前208年至公元9年的前汉(西汉)和公元25年至220年的后汉(东汉)。汉朝建立之初,辖境比秦朝极盛的疆域有所缩减,主要是南部、东南部出现了独立的南越、东瓯、闽越政权,北方的河套地区又被匈奴夺走。汉武帝时大力开拓疆土,建立了比秦帝国更为庞大的汉帝国,此后汉朝的疆域又有所变化:

东北边疆。武帝时用兵卫氏朝鲜,在今天朝鲜半岛上设立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东汉时因马韩、貉的压力,被迫放弃了玄菟郡的全部和乐浪郡的一部分,辖地大大内缩。

东南边疆。武帝时解散了今天浙江南部和福建的东瓯、闽越政权,把越人迁往江淮地区,这一地区几乎成了无人区。对于南越,武帝在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派军征讨,在其旧境设立了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个郡,其中儋耳、珠崖两个郡在海南岛上,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在今天的两广地区,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在今天越南境内。汉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并不十分稳固,到公元前46年(汉初元三年)儋耳、珠崖两郡都被撤销。

西南边疆。巴、蜀之地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统一全国的基地,武帝时期又成为向西南开拓的前沿。公元前135年(汉建元六年),武帝派唐蒙出使蜀郡以南的夜郎,接着在那里设立犍为郡,治所就在今天四川省宜宾市的西南。公元前122年(汉元鼎五年),武帝在犍为郡的且兰部族居住区设立了柯郡,而后又把邛都、白马、冉、滇等部族都纳入汉朝统治,在四川西部和云贵高原上设立了越、沈黎、汶山、武都四郡。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滇王归附汉朝,而后设立益州郡,治所就在今天云南省晋宁县的境内。公元前47年(汉建武二十三年),益州以西的哀牢夷归附东汉,据说该部的辖地东西有3000里,南北有4600里。明帝时期(58~75),东汉王朝在这一地区设立永昌郡,治所在今天云南保山市的西北。这样,汉朝的西南边疆不仅包括了云贵高原的全部,而且包含着今天缅甸的东部地区。

西北边疆。河西、西域地区汉初曾受到匈奴的威慑和控制,武帝时期出于联合西域诸国打击匈奴的需要,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后来还把公主嫁到乌孙,通过“和亲”与西域的乌孙等国建立联系。与此同时,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汉元狩二年)出兵河西,这里的匈奴部族纷纷归降,汉朝接着在今天的兰州修筑了军事重镇金城,把西部边疆扩展到了河西地区。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匈奴的分裂与衰弱,汉与西域各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汉神爵二年),汉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又是一个特别行政区,管辖着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至今天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最初有36国,后来发展为50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着它们的军事、人口等情况,都护代表汉王朝掌管着它们的军事、外交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废立它们的君主,甚至取消一个国家,因此这一地区已成为汉朝西北边疆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初年,由于匈奴的侵扰,西域诸国与东汉朝廷“三绝三通”,特别由于班超、班勇父子的经营,东汉恢复了在西域的统治,123年(汉延光二年)改西域都护为西域长史,继续对西域行使管辖权。

北部边疆。匈奴在秦汉之际强大起来,先夺回河套之地,西汉初年又频繁南下,汉朝北疆烽火时起。在著名的平城之围之后,西汉朝廷放弃对匈战争政策,以“和亲”求边疆稳定,但效果并不显著。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匈奴北迁,而且控制了阴山以南地区,双方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北部边疆开始相对稳定。后来,由于汉朝、乌孙等的打击和国内部族的反抗以及天灾的影响,匈奴陷于分裂,出现了五单于并立的局面。公元前53年(汉甘露元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率部降汉,受到汉朝的礼遇。从此,匈奴的疆土归于汉朝的版图之内,匈奴原来所辖的贝尔加湖、阿尔泰山及其以南地区就成为了汉朝的北部边疆。

总之,汉朝在最强盛时的疆域东北包括今天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南到今天海南岛和越南北部,西南包含哀牢夷地区,西北到达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这一疆域在某些地区、一定时期又有所变化。由于汉朝的强大及其深远影响,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也在汉朝形成,华夏族在汉朝以后被称为了“汉族”,并且分布在内地和边疆,与边疆地区的许多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中华土地上。当时边疆地区的民族,东北和北方主要有、沃沮、高句丽、乌桓和匈奴,东南主要是被称为“蛮”和“百越”的众多部族,西南包括冉、夜郎、都、邛都、滇、哀牢等西南夷,西部和西北主要是氐、羌和西域的乌孙、楼兰、龟兹、姑师等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