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6889100000001

第1章 做最真实的自我(1)

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总是忙于不断追求各种利益来满足物质上的种种欲望,却忘记了自己。北大人告诉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对每一步,走出自己真实的人生路。

聆听内心的声音

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才不至于做出违心的决定。

——林语堂(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学者、作家)

泰戈尔说:“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感性与浮躁占领了我们的内心,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

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和前景的专业;

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

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而忽视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

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作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忽视的,便是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胡适先生1948年8月12日在北平空军司令部讲演时,曾经这样说:“人生意义就在我们怎样看人生。意义的大小深浅,全在我们怎样去用两手和脑部。人生很短,上寿不过百年,完全可用手脑做事的时候,不过几十年。有人说,人生是梦,是很短的梦。有人说,人生不过是肥皂泡,其实,就是最悲观的说法,也证实我上面所说人生的有没有意义全看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全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就算是做梦吧,也要做一个热闹得轰轰烈烈的好梦,而不要做悲观的梦。”其实,不管人生是不是梦,都不能忽略聆听内心的声音。我们的心灵是一切的主宰,决定了我们选择怎样的人生,决定了我们想做什么样的梦。

北大学生有一本必读书——《百年孤独》,其作者马尔克斯在1999年患上淋巴癌后,写了一封告别信,读完,可能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

我会评价事物,按其意义大小而非价值多少。

我会少睡觉,多思考。因为我知道,每当我们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们也就同时失去了60秒。当他人停滞时我会前行,当他人入梦时我会清醒,当他人讲话时我会倾听,就像享受一支美味的巧克力冰激凌!

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凡·高的梦在星星上画一首贝内德第的诗,而塞莱特的歌将是我献给月亮的小夜曲。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会放过哪怕是一天,而不对我所爱的人说我爱他们。我会使每个男人和女人都了解他们皆我所爱,我要怀着爱而生活。

对于大人,我会向他们证明,那种认为因衰老而失去爱的想法是多么错误,我们是因为失去爱而衰老而不是与之相反;对于孩子,我会给他们插上翅膀而让他们自己学会飞翔;对于老人,我会教给他们死亡的来临不是因为衰老而是因为遗忘。

人呀,我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我知道,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我懂得,当婴儿用小拳头第一次抓住爸爸的手指时,他也就永远地抓住了它。

我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帮助他人站起时才有权利俯视他。我能够从你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是如此之多,可事实上已经意义寥寥,因为当人们将我敛入棺木时,我正在死去。

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我会对你说我多么爱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明天从不向任何人作保证,无论青年或老人,今天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看到你所爱的人。因此,别再等待了,今天就开始!因为如果明天永远不来,你也许会遗憾今天没来得及微笑,拥抱,亲吻,会遗憾自己忙碌得只能把它们归为一个最后的愿望。保护周围你爱的人吧,告诉他们你多么需要他们。爱他们,善待他们,用些时间对他们说,“对不起”“原谅我”“劳驾”“谢谢”,以及你知道的所有爱的话语。

没有人会因为你秘而不宣的思想而记住你。向上帝祈求力量和智慧来表达它们吧,向你的朋友证明,他们对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古语云:“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字工夫大矣哉!”意思是:要认识自己,必须先静下心来,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我们要洞察自己的内心,也要排除一切的干扰和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全情投入进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性和本质,才能顺着自己的心性,谋取发展。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心态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心能静下来的人,才能够在纷繁扰攘中关照自身,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北大心理课笔记】

只有聆听内心的声音,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境界,一个人才能以理性的态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把命运的主动权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

——赵鑫珊(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文学语言系,文学家、作家、哲学家)

2007年12月,马云在演讲中说:“我在香港碰到一个朋友,他跟我说‘马云,50岁以前挣的钱不算钱,50岁以后的成功才算成功’。现在,阿里巴巴刚刚走过8年,我们走过的路可以和很多人探讨,也许我们未必可以走得很远,但是我们会全心全意走得更好,把互联网这个创意,不仅带给中国,也带给全世界。最后,我想说,不管是谁,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做什么,该做什么。”

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就是主宰他的命运的上帝。他不需要去膜拜任何外在的力量,无须向任何人低头,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命运就藏在自己的心胸里,而不是被别人的评论所掌控,更不会陷入权威的阴影中。

冯友兰先生说:“要想知道将来应该做些什么事,必须先问一问自己的兴趣是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感兴趣,那么那件事和他的性情一定是很相近的,也必是他想要的。”显然,于冯老而言,他的成功便是源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他也因此选择了与性情相近的哲学作为其一生的方向。

美国有一句谚语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将为之让路。”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对于个体而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找一个落脚点。只有找到落脚点,才算找到了根,找到了生命之舟的航向。

语言学家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些光环,他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教授,一定要在专业的学术上取得成就,才能配得上北大的荣誉。那时北大一些留学博士对刘半农的初中学历表示异议,认为他资历浅,且在一次关于编辑一本杂志的编委会人选问题的讨论会上直接提到了学历问题。这样的讨论深深刺痛了刘半农敏感的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1920年2月,刘半农在教育部派遣下,以北大教授的身份带着妻女到欧洲学习。他打算用自己擅长的音韵学,选择实验语音学作为主攻方向。他们最先到了伦敦,然而战后的伦敦物价一路猛涨,加上刘半农的夫人又生了龙凤胎,经济显得很拮据。他从朋友那里得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丰富,生活费用也比英国便宜,于是在1921年6月全家搬到法国,转入巴黎大学学习。巴黎的消费水平虽然比伦敦低,但对于一个仅靠薪金养活五口人的家庭来说也很不容易。

即使这样,刘半农依然没有退缩,在夫人的支持下,他坚持着自己的学业。1921年9月,他写成《创设中国语音学实验室的计划书》,寄送给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按北大规定,出国留学的人要写日记,按月交给北大备查。但刘半农觉得写日记太零散,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著书立说上。几年时间,他著成《四声实验录》《汉诗声调实验录》《语音学纲要》等重要学术作品。

经过多年的刻苦攻读,1925年3月17日,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堂参加了国家博士考试。他的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了“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9月,博士毕业的刘半农回到祖国,重回北大担任国文系教授、国学导师。他以“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继续着他作为实验语言学家的事业,把研究方向牢牢地定位在语音上面,并在北大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语音乐律实验室,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刘半农不是一个单纯爬格子的人,而是一个杰出的实验语言学家。他对自己可以说是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要在哪个方面发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正如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仔细观察,哪条路是他的心拉着他走的路,然后全力以赴地去选择这条路。”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速,我们自己也越来越浮躁。众多的选择让人茫然无措,似乎总想寻找更好的,心总在天上飞着,不愿意着陆。久了,心灵也会因为没有一个落点而丧失依托,因恐惧而崩溃,就像眼睛因为没有落点而失明一样。

找一个落点给自己,去享受阳光,去关爱生命,这样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知道,善待自己,其实也是一种美德。拥有这样一种美德,可以让我们更稳重、更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也更坦然、更达观地面对这个世界。

当然,详细说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确实让人感到困难,但首先你需要做出改变。安于现状不做任何改变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你没有去争取能够得到的,你没有意识到机会就在身边,直到它一次又一次从眼前溜走你才追悔莫及;你没有珍惜现在拥有的,直到最后失去它。但你只是在短时间内容易有失败感,从长远来看未必如此。

【北大心理课笔记】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直到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可能有一天,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原来真的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世界接受的是我们自己的看法

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吗?

——胡适(北京大学教授,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