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6884300000018

第18章 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1)

在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信息社会中,人的个体能力和人们“在一起”的群体感受将超越地区和国家等地理性因素的限制而达到全新的水平,有人甚至用“新生代”来描述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以示与传统社会中的人之间的差别。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的全面交往、接受新文化、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它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我们未曾遇到过甚至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

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性课题,具有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难点和问题也林林总总,头绪纷纭。在国外,有人把与网络建设有关的社会问题概括为“7P”问题,即Privacy(隐私)、Piracy(盗版)、Pornography(色情)、Pricing(价格)、Policing(政策制定)、Psychology(心理学)和ProtectionoftheNetwork(网络保护)。但我们认为,这“7P”问题还不足以系统反映电子空间规范化的困难和矛盾,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八对全新的矛盾。

(第一节)网络道德的电子基础

物理空间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并生活其中的实在,是传统的既有道德的基础。电子空间(Cyberspace)是由于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而出现并日渐重要的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情感的另一种生存环境。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从信息传播的方式看,具有“数码化”或“非物体化”的特点。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反映、建立在数码的生产、存储、流动和控制之上。其次,从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看,具有“时空压缩化”的特点。当信息以数码的方式组织并以电子作为载体传送时,速度就是时间压缩的具体呈现。当文本、声音、影像等信息形式通过全球电话网络或因特网络传送时,国界和地理距离的暂时消失就是空间压缩的具体呈现。再次,从取得信息的模式看,具有“互动化”和“全面化”(文本、声音、影像等)的特点。有人把电子空间理解为人们进行物质、情感、信息交往的“终极市场”、“电子世界”等,它在性质上与物理实在不同,是网络道德适用的范围。

据报载,1996年8月,哈佛大学附属精神医院麦克林医院开办电脑瘾症门诊。而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也因为上网成瘾的学生求诊日多而申请校外医生支援应诊。心理医生与治疗师认为,“互联网络瘾”确有其症,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症无异。在德州一家戒毒所,一名17岁的少年在瘾发之际全身打颤、痉挛、摔桌椅,外人见状猜想可能是海洛因或酒精毒瘾发作,其实不然,这名男孩是因为互联网络瘾发作了。据统计,若以酒精中毒的标准来衡量网络中毒,全美国2000万网络族约有2%~5%可能成瘾。专家警告,电脑瘾正无声无息地钻人家庭之中,使用者不会有所警觉,因为大家认为这不过是一台电脑,不会造成伤害,殊不知一旦变成重瘾,上网之后就很难退离网络,想把电脑关掉如同戒毒或戒酒一般难以根断。

“互联网络瘾”是极端的例子,它特别突出地表明了合理调适物理空间与电子空间关系的问题,如果不能,人类的生存质量将会面临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电子空间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整体能力,因此,它是信息社会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的积累和交流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在交往中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存在,人类的产生以语言的产生为基本条件。语言作为表达信息的工具,它第一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接受和传播超出自身活动范围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信息,分享知识并使协作的劳动成为可能。正是语言的出现使人的生存不同于动物,他们通过语言协同行动、积累知识,作为一个“类”而存在。语言这种信息传播工具作为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标志,其不断演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能力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今天,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一次全面提升了人的接受、传播、存储、控制信息的能力,使人类的类存在的性质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电子空间并不能取代物理空间,因为人毕竟还是一个物理的存在物。虽然电子空间会极大地改变传统社会的结构,但人的物质、能量的需求毕竟还要在物理空间里得到满足,即使是人的感知和情感需求,也需要在物理空间里才能获得直接的满足,比如基于家庭的各种情感,就需要集中家庭成员的一个物理的地点才能很好的培育和升华。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两个人类必需的生存环境如何协调统一?因为人的各种存在环境应该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个健康的人也必须在这些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统一的人格。但是,由于电子空间的飞速发展,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在某些情况下来不及进行充分的磨合,从而出现两个空间相互分离和相互抵触的情况。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电子空间的性质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类生活的复杂需要。现有的电子空间以因特网为构架,而因特网原先的设计目的只是便于学术交流,在人类生活中还有其它种种与学术交流性质不同的联系,因此,它在安全性、保密性、不同类型信息需要的专门处理、网络上各责任主体的控制等方面先天不足,不能适应人类生活种种复杂的需求。比如,当人们只是在网络上消遣时,人们对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不会特别留意,当人们把存款放在网络上(如网络银行)时,他们对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看法就会十分不同;当人们通过新闻组漫谈一些一般性的看法时,他们不会特别关心对方的地位和历史记录,而当人们通过网络做生意签订合同时,他们不可能不想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第二,由上述问题所决定,也由于网络发展普及程度的限制,电子空间进入人们生活的层次还比较肤浅。虽然电子信息网络迅猛兴起并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但它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还只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补充。电子商业、电子银行、网络学校等网络应用才刚刚开始。对多数人而言,他们仍生活在单一的物理空间中,而已经入网人们中的多数仍处于“进入”阶段,电子空问还不是生存的主要环境。这种情况造成的现实后果是,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是两个在很大程度上分立的生活空间,如果过分沉溺在网络中,有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危险。

与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有关,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是虚拟实在。吉根特(MichaelA.Gigante)在《虚拟实在系统》一书中说,“虚拟实在被描绘为在一个合成环境中的幻觉,而不是这样一个环境的外部观察。VR依赖于三维、立体、头部跟踪显示、手/身体跟踪和双声道。VR是一种沉浸的、多感觉的体验。”虚拟实在正向我们走来,它正发生在计算机售货长廊、软硬件公司内部和某些仿真站点中。VR技术在工程设计、遥控机器人学、临床外科设计、飞行模拟、数据可视化、教育、艺术以及娱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VR确实是一项不同寻常的且具有深远的潜在应用方向的技术。虚拟实在能使人造物像真实事物般的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未来的大人和孩子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自娱,由于这些幻象全部经由电脑处理而产生,并非真实的情境,因此也就无须受实物大小和发生地点的限制。在虚拟实在中你可以张开双臂,拥抱银河,在人类的血液中游泳,或造访仙境中的爱丽丝。虚拟实在的出现和发展,将使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的界限在某些领域中模糊起来,比如驾驶战机进行实际的空战和玩电子游戏并无二致。与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样,虚拟实在将改变我们对公众、自身、空间和时间的看法。虚拟实在能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的水平和方式,也能使儿童沉溺于凶杀和暴力;能使人们更好更广泛地感知世界,也能使人逃避现实,失去现实感。因此,对虚拟实在的应用方面和内容,应该有合乎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的判定标准。

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它们之间的矛盾与电子空间内部的矛盾是网络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网络道德对原有道德的挑战

在电子空间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与物理实在有很大不同,人将摆脱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物理实在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构造和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维护道德传统而拒绝电子空间闯入我们的生活空间,因为电子信息网络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如同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也不能听任电子空间的道德无序状态,或消极等待其自发的道德机制的形成,因为它将由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密切联系而导致现实道德失范。

在电子空间中引入传统道德的优秀成果和富有成效的运行机制是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的重要问题。人的生存需要秩序,而道德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维护者,它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人类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伦理道德传统,它们凝聚了人的价值思想,体现了人的尊严和要求。传统道德的运行主要依靠人们的是非观和社会评价,但在电子空间中,活生生的人在交往中退到终端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只是符号。进行电子网络通信的时候,你所看到的只是屏幕。在电子空间中,由于人们是在“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他难以感受到对方的反应及其其他利益关系,人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在物理空间难以做出的事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在学校有良好记录的学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理直气壮地撬银行的保险柜,但在金融电子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黑客”,我们也很难想像一个人在现实交往中隐瞒自己的性别,但在“在线交谈”中自称是妙龄少女的通讯者极有可能是黑面大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计算机网络使那些不可能相会的人聚在了一起的,但是,非人性化的中介使得人们的相聚或多或少非人性化了。人们交换电子邮件的行为如同驾车人一样,他们咒骂其他的驾车人,打出粗暴的手势,如同野蛮人一样,而他们中的多数在单位和家中从不如此。同样地,在电子空间中,由于隔着电子设备,粗暴的行为似乎就可以容忍了。

如何在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文明的促进的同时抵御消极作用?如何协调既有道德与网络道德之间的关系使之整体发展为信息社会更高水平的道德?这些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第三节)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

信息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的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信息内容的这种特殊性是由于人们交往的地域特殊性造成的。而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超地域特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邻居和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联络同样方便而迅捷,就联系的难易程度而言,地域的概念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就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一个网络社会中如何保持一个国家和民族这样一些地域性团体的集体意识?或者,对我们来说,如何在人们“在一起”的感受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由此而导致的道德问题已经出现,有些已经相当严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第一,黄色信息。黄毒泛滥对全世界各国的电子通信都是威胁,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它对我国的危害更加严重,因为色情信息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而网络的国际化使在某国的合法色情信息服务能够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电脑及互联网络的普及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也乘机而入,把许多色情货色也打入电脑网络中,致使大批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健康。英国着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的学生们通过交互网络观看黄色录像的时间比用它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还多,严重影响了该校正常的学术气氛,因此学校当局不得不做出决定,禁止学生用交互网看黄色录像,并切断了一条可以看这种录像的渠道。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色情电子信息服务网点达几十万家,访问它们的人数甚至多于访问学术网点的人数。最近,英国警察与欧美有关国家的同行合作,开展了一次代号为“星爆”的整治电脑网络“红灯区”的联合行动,一举抓获了9名罪犯。他们还在英国中部城市伯明翰破获了一个专门向国际计算机网络推销色情产品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