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6883800000060

第60章 用他者的眼光探究世界的乔健(3)

乔健认为,民族与族群两者指涉都是一回事,但也稍有差别,在定义“族群”时强调自我认定的重要性,因而“族群”便较“民族”含有甚多的主观因素。但要配合多元文化的发展及群权的争取,“民族”一词似较“族群”更为明确与有力。对于从人权引申出的群权,乔健认为,群权中最具体,最重要也最具迫切性的便是文化(包括语言)的尊重与维护。少数民族或原住民不但有不被同化的权利,而且要在受到尊重、不被歧视的原则下,自主地(不是被他族引导规划地)去发展自己的文化?。

第六,田野调查及其他。

乔健的田野调查笔记《漂泊中的永恒》,原意是指瑶族这飘泊不定的民族对远祖居地永恒的思恋情绪。这本以田野笔记为主的小册子展示了人类学家学术研究论著之外的一面。书中记载了乔健冷门大学生活的感悟,在美国研究拿瓦侯族时的经历,以及在香港任教后一些瑶族研究的田野历程。如果说,乔健的学术论文和论著给予我们的是人类学学者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话,那么这本小册子朴实的文字及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给我们的启示则是一个真正的人类学者应该怀着的关怀,人本主义,宽容和同情的心对待少数民族,对待田野工作,从内心中真正尊重自己的调查对象。

五、乔健对中国人类学的贡献和在中国人类学历史上的地位

综观乔健半个世纪以来的人类学生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乔健对中国人类学的贡献和在中国人类学历史上的地位。

首先是身体力行和高度重视人类学工作者的田野调查经验。李亦园对乔健的田野经验作出高度评价,这从乔健的田野调查笔记和论著中都可反映,最突出的是他对吕家社的持续关注。像一些人类学大家一样,乔健也曾多次对吕家社进行过回访。乔健初访卑南族是在1956年春随凌纯声和卫惠林到知本社作民族学田野调查实习,乔健这时还是台大考古人类学系二年级学生,后来乔健成为该系的研究生后又在芮逸夫指导下选择卑南族的吕家社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1960年,乔健在吕家社(现为卑南乡利嘉村)先后调查四个多月;1970~1971学年度,乔健从美国返回台湾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作客座研究时,又往吕家社调查约一月;1984年12月,乔健又去吕家社调查一周。1987年夏,乔健在中研院民研所作客座研究,于七八月间又去吕家社调查了三周;1995年乔健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在东华大学任教后也去吕家社访问过几次。他的这种回访可以说与费孝通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了田野调查对人类学工作者的基础性作用。1964~1965年间,他曾在拿瓦侯保留地常住近一年,是中国学者对印第安纳做田野工作最长的一位。

其次,是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70、80年代,乔健积极筹建国际瑶族研究协会和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这时尤其大陆正从百废待兴走向学科重建,乔健的人类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无疑为中国人类学事业的延续保持了一股力量。在当时,人类学是一个冷门系,而在当时的中国,除了1949年成立的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继续延续外,大陆人类学研究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停滞,直到1981年才由中山大学成立人类学系,因此乔健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人类学系,对大陆少数民族进行持续研究,这对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90年代后,台湾原住民运动兴起,原住民要求对其历史地位和权利的尊重,乔健对这些进步活动是保持一个学者的支持和关注的,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和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这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为台湾乃至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扩大了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而晚年建设山西大学华北文化研究中心既为他本人的“寻根”得到了出口,也为华北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平台。乔健行走于中国人类学前沿而充分发挥了一个老将的带头和领导作用,为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的完备作出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三是独特的研究视角。乔健善于选取一些常人忽视的事象,他的拿瓦侯传统与藏文化和传统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关系”和计策行为,以及乐户的人类学分析,就表明他总能创新性的发现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些起始工作。

参考文献

1.乔健.文化变迁的基本形式:以卑南族吕家社百年经验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2).

2.乔健.广东连南排瑶的男女平等与父系继嗣[A].瑶族研究论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

3.乔健.中国文化中的计策问题初探.中国的民族、社会与文化[M].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

4.乔健.人在江湖:略说赛场概念在研究中国人计策行为中的功能[A].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C].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5.乔健.底边阶级与底边社会:一些概念、方法与理论的说明[A].石璋如院士百岁祝寿论文集[C].台北:南天书局,2002.

6.ChienCHIAO.ContinuationofTraditioninNavajoSociety[M].InstituteofEthnologyAcademiaSinicaMonographySeriesB,1971.

7.乔健著,张叔宁译.印第安人的诵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乔健.飘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研究笔记[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

9.乔健.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与文化咨询[J].民族学研究所集刊,89:81~91.2000.

10.乔健.底边社会——一个对中国社会研究的新概念[J],西北民族研究,2002(1).

11.徐杰舜.漂泊中的永恒与永恒的漂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

附录:

乔健著作目录

PublicationsbyChienCHIAO

Undereachcategory,Englishpublicationsarelistedfirst,followedbyChineseoneswiththeirtitlestranslatedintoEnglish.

专书BooksandMonographs

1.AFirstCourseinLiteraryChinese.Vol.1,Texts.Vol.2,Vocabularies.Vl.3,CommentariesandOutlineofGrammar.HaroldShadickwiththeCollaborationofChiaoChien.Ithaca,NY:CornellUniversityPress.1968.

2.ContinuationofTraditioninNavajoSociety.InstituteofEthnology,AcademiaSinicaMonographySeriesB.No.3.1971.

3.SpecialIssueonAnthropologicalStudiesofChina.ChienChiao,JiannHsiehandYun-yangZee,eds.NewAsiaAcademicBulletin,No.6.1986.

4.EthnicityandEthnicGroupsinChina.ChienChiaoandNicholasTapp,eds.NewAsiaAcademicBulletin,No.8.1989.

5.TheYaoofSouthChina:RecentInternationalStudies.JacquesLemoineandChienChiao,eds.ParisandBangkok:Pangu.1991.

6.HomeBound:StudiesofEastAsianSociety.ChieNakaneandChienChiao,eds.Tokyo:TheCentreforEastAsianCulturalStudies,ToyoBunko.1992.

7.《原始人》(EarlyMan).ClarkHowell著,叶仓译,乔健校订.NewYork:Time-LifeBooksInc.1973and1976。

8.《中国人类学词典》(AGlossaryofAnthropologywithChineseTranslation)。谢剑主编,乔健、王崧兴编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年。

9.《中国的民族社会与文化:芮逸夫教授八十寿庆论文集》(EthnicGroups,SocietyandCultureofChina:EssaysinHonorofProfessorRueyYih-fu’sEightiethBirthday).李亦园、乔健主编.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年。

10.《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useoNacionaledAnthropologia).增田义郎编,徐代德等译,乔健校订,台北:出版家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11.《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汇编》(ProceedingsoftheConferenceonModernizationandChineseCulture).乔健主编,李沛良等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社会研究所联合出版,1985年。

12.《国际瑶族研究论文汇編》(InternationalPapersonYaoStudies).乔健、谢剑、胡起望编辑,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1988年。

13.《“盘古与盘瓠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专栏》(SpecialCollectionofthePapersPreparedforthe“InternationalWorkshoponPanGuandPanHu”),乔健、胡起望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2:3-33。

14.《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研究笔记》(FieldNotesofanAnthropologist)。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0年。

15.《中国家庭及其变迁》(ChineseFamilyandItsChange).乔健主编、李沛良等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香港亚太研究所联合出版,1991年。

16.《惠东人研究》(PeopleofEasternHuian).乔健、陈国强、周立方编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

17.《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ChineseConceptsandBehavior).简体字版:乔健、潘乃谷主编,李沛良、金耀基、马戎编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18.《华南婚姻制度与妇女地位》(MarriageSystemsandthePositionofWomaninSouthChina).马建钊、乔健、杜瑞乐主编,广东民族研究所出版,1995年。

19.《人类学的现况与发展:调查、评估与建议》(CurrentAnthropologyinTaiwananditsDevelopment.).国科会委托研究计划(编号:NSC85-2412-H-259-002)专题研究报告,1996年。

20.《山西乐户研究》(StudiesontheMusicHouseholdinShanxi).乔健、刘贯文、李天生著,自印,1997年。

21.《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ChineseConceptsandBehavior).繁体字版:乔健、潘乃谷主编,李沛良、金耀基、马戎编辑,高雄:丽文文化,1998年。

22.《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DevelopmentofSociologyandAnthropologyinChina).乔健编著,《新亚学术集刊》,第十六期,1998年。

23.《社会科学的应用与中国现代化》(ApplicationofSocialSciencesandChineseModernization).乔健、李沛良主编,高雄:丽文文化,1999年。

24.《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FieldNotesofanAnthropologist,RevisedEdition).增订版:乔健,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

25.《台湾南岛民族起源神话与传说比较研究》(TheGeneticMythsandLegendsoftheAustronesianPeoplesinTaiwan:AComparativeStudy).乔健编辑,陈静远等助理编著,台北:原民会,1999年。

26.《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MusicHouseholds:AnAnthropologicalandHistoricalStudy).繁体字版:乔健、刘贯文、李天生著,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年。

27.《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MusicHouseholds:AnAnthropologicalandHistoricalStudy).简体字版:乔健、刘贯文、李天生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8.《廿一世紀的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ChineseSociologyandAnthropologyinthe21stCentury).繁体字版:乔健、李沛良、马戎主编,高雄:丽文文化,2001年。

29.《廿一世紀的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ChineseSociologyandAnthropologyinthe21stCentury).简体字版:乔健、李沛良、马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0.《印第安人的诵歌:美洲与亚洲的文化关联》(AmericanIndians’CulturalConnectionswithAsians).简体字版:乔健编著,张叔宁译(英文部分),桂林: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1.《印第安人的诵歌:美洲与亚洲的文化关联》(AmericanIndians’CulturalConnectionswithAsians).繁体字版:乔健编著,张叔宁译(英文部分),台北:立绪,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