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6883800000032

第32章 行与知:用行动思考学术的杨成志(4)

杨成志先生早年所处的学术时代,是一个大发现的时代,西北史地研究兴之于前,西南民族地区的调查与研究继起于后,二者都是当时学术界对时局由被动反应转为主动反应的表现。杨先生可以说是后一潮流的主要引领者。尽管在他的表述习惯中存在着较多的“实用主义”的甚至情绪化的语言色彩并因而招致某些微词,但这一方面是时代使然,另一方面恰恰也是他强烈的“经世致用”理念的直率表现。他介绍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著作和思想,培养了许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人才。他60余年的学术生涯,正如他在《我走过的路》这首自述诗中所说的:“民俗民族人类学,三业互通相辅而成,”杨先生最先涉足于民俗学。其后,在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中,开始接触民族学。两度留学海外,又促使他挺身于更为广阔的人类学领域。而每一次转向,都把前一主攻学科内容纳入其中作综合研究。这样,视野的开阔与角度的更新,使得他的研究面扩展了,深度增加了,触类旁通,相得益彰,互为关联,相辅相成。而他一生的学术轨迹正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参考文献

[1]蔡家麒.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记杨成志先生滇川调查之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2]何国强,唐凯勋.析中国民族学北派和南派的学术倾向——以吴文藻、杨成志为例[J].思想战线,2005(5).

[3]〔意〕麦兆良,刘丽君译.粤东考古发现[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4]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5]王水乔.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6]刘昭瑞.杨成志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7]杨成志.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附录:杨成志著作年表

1927年《关于相同神话解释的学说》(译文),《民间文艺》,第三期,广州。

1928年《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与钟敬文合译),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广州。

《民俗学问题格》(译文),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一至十一期,广州。

《民俗学上的名词的解释》(译文),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十三、十四期合刊,第十五、十六期合刊,广州。

《槟榔传说》,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四期合刊,广州。

1929年《云南巧家县儿歌》,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四十四期,广州。

《云南猓猡调查近讯》,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期合刊,广州。

《苗族的名称区别及地理上的分布与神话》(译文),《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西南民族研究专号)》,第三集,第三十五、三十六期合刊,广州。

《民族调查冒险记》,《良友图书杂志》,第四十二期,上海图书印刷有限公司,上海。

1930年《单骑调查西南民族述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十集,第八期,广州。

《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文字专号)》,第十一集,第一二五——一二八期合刊,广州。

《云南民族调查报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十一集,第一二九——一三二期合刊,广州。

《罗罗说略》,《岭南学报》,第一卷,第三期,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广州。

《西南民族概论》,《广州民国日报(现代青年)》,中华民国十九年五月三、五、九日,广州。又载《云南民族调查报告》。

1931年《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辑刊》,第一卷,第一册,广州。

《广州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出版物提要(新书介绍)》,《新亚细亚》,第一卷,第六期,南京。

《云南罗罗的文字》,《新亚细亚》,第二卷,第二期,南京。

《云南的秘密区——车里》,《新亚细亚》,第二卷,第四期,新亚细亚月刊社,南京。

1932年《从西南民族说到独立罗罗》(民国十八年六月七日在云南东陆大学演讲稿),《考古学杂志》,第一卷(创刊号),广州黄花考古学院出版,广州。又见同年《新亚细亚》,第四卷,第三期。

《新亚细亚学会今后之工作纲要》,《新亚细亚(康藏专号)》,第二卷,第五期,南京。

《云南昆明散民族竹枝词》,《新亚细亚》,第三卷,第四期,上海。

《西南民族的研究》(西南民族自序),《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云南的五种特征》,《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安南民族概别》,《西南研究》创刊号,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云南散民、夷人和子君等族的情歌百首》,《西南研究》,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独立罗罗在社会经济学研究上的蠡测》,《西南研究》,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广州。

1933年《罗罗太上清净消灾经对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二分册。

1934年《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地学杂志》,第一期,中国地学会出版,北平。

《我对于云南罗罗族研究的计划》,《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北平。

《罗罗的语言、文字与经典》,《人类》(英国)。

1936年HypothesesSurLesOriginesDesLolos,《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一卷,第三期,广州。

《罗罗文法概要(QuelquesObservationssurlaGrammaireLolo)》(法文),《语言文字专刊》,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部,广州。

Introduction,《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现代民俗学——历史与名词》,《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民俗学会的经过及出版物目录一览》,《民俗》季刊(复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罗罗文明源流探讨》,《国际人类学杂志》,维也纳。

《罗罗起源和性格》,《种族学杂志》,德国。

1937年《安南人的信仰》,《民俗》季刊,第一卷,第二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导言》,《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Introduction(英文),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广东北江瑶人的文化现象与体质型》,民俗》季刊(广东北江瑶人调查专号),第一卷,第三期,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州。

《人种的真谛》,《更生评论》,第一卷,第一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创立广州博物馆刍议》,《更生评论(博物馆专号)》,第一卷,第六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诸陈列市》,《更生评论(博物馆专号)》,第一卷,第六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LorganizationsocialdesLolosIndependentsaTa-liang-chan,《社会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1938年《民族中心主义》,《更生评论》,第三卷,第二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民族学与中国西南民族》,《更生评论》,第三卷,第四期,更生评论社,广州。

《民族志史略》,《民族文化》,第一卷,第三期,广州。

1939年《西南边疆文化建设之三个建议》,《青年中国季刊》(创刊号),重庆。

《边政研究导论》,《广东政治》(创刊号),第一卷,第一期,广东省政府出版。

1940年《现代人种问题的检讨》,《青年中国季刊》,第一卷,第四期,重庆。

1941年《文化播迁的差别方式》,《现代史学(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论文集)》,第四卷,第三期,广东曲江。

1942年《民俗学之内容与分类》,《民俗》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民族学与民族主义》,《民族文化》,第二卷,第八、九合期,广东省文化运动委员会,广东曲江。

《人类科学的展望》,《国立中山大学校友通讯(扩大科学化运动特刊)》,第十七期,广东坪石。

《文科研究所十六年来之回顾前瞻》,《国立中山大学校友通讯(校庆纪念专号)》,广东坪石。

1943年《粤北乳源瑶人调查报告导言》,《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人的人口问题》,《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人小记》,《民俗》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AmongtheAboriginalTribeofKuangsi,《民俗(广西部族调查特辑)》季刊,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合组大凉山夷民考察团计划纲要》,《人类科学论集》,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东坪石。

《广东名胜古迹之性质分类及其文化象征》,《中山学报》,第一卷,第八期,续稿又见同刊第二卷,第三期,1944年,国立中山大学出版,广东坪石。

《人类学史的发展》,《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集刊》,第一卷,第一期,广东坪石。

《粤北乳源瑶山调查报告》,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广东坪石。

《人类科学论集》,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出版,1943年6月,广东坪石。

《人类学史的发展鸟瞰》,《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三期,中山文化教育馆主编,上海。

《广东人民和文化》,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化研究所,1943年11月。

1944年《语言科学在中国》(LinguisticScienceinChina),《文字》(Words),美国。

《中国书法艺术》(TheArtsofChineseWriting),《亚洲与美洲》(AsiaandAmerica),美国。

1945年《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译著),商务印书馆,上海。

《台湾人民》(ThePeopleofFormosa),《中国月刊》(ChinaMonthly),美国。

《广西部族》(AmongTheTribesinKwangsi),《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GeographicalMagazine),美国。

1947年《民族问题的透释》,《边政公论》,第六卷,第一期,边政公论社,南京。

1948年《今日中国人类学与民族科学的贡献》,《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一期,郑师许,岑家梧,江应樑主编,5月17日,第四版,广州。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科学大会》,《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三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5月31日,第四版,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建议书》,《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二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2日,第四版,广州。

《谈我对于博物馆的兴趣》,《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三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9日,第八版,广州。

《学院与大学博物馆》,《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四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16日,第四版,广州。

《学院与大学博物馆》(续),《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五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23日,第四版,广州。

《设立“中山纪念博物馆”建议书》(杨成志及岑麒祥等12位教授)《广东日报(民族学刊——博物馆专号)》,第十四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16日,第四版,广州。

《纪念卫士勒(ClarkWissler)博士》,《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十六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8月30日,第四版,广州。

《当代美国人类学的动向》,《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一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0月4日,第四版,广州。

《中华民族的体质总检》,《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七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1月26日,第八版,广州。

《种族平等的科学基础(访美观感之一)》,《广东日报(民族学刊)》,第二十八期,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主编,12月3日,第八版,广州。

《美国印第安人考察》,商务印书馆。

1949年《苗人的洪水神话》,《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五十九期,第七版,7月29日,广州。

《苗人的洪水神话》(续),《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期,第七版,8月5日,广州。

《猎首的起源》,《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三期,第七版,8月26日,广州。

《种族是否平等与文化如何交流》,《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六期,第七版,9月23日,广州。

《种族是否平等与文化如何交流》(续),《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七期,第七版,9月30日,广州。

《民族中心主义》,《中央日报(民族学刊)》,第六十七期,第七版,9月30日,广州。

1952年《粤桂畲民调查情况简要报告》

《广东畲民情况调查初步总结报告》

1954年《台湾高山族的物质文化》,《光明日报》,10月17日,第二版。

1955年《广东畲民识别调查》,杨成志为组长、陈凤贤、黄淑娉整理,见《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1956年《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中国民族博物馆十二年远景规划》

《为民族学博物馆说几句话》,《中央民族学院院刊》,7月18日,第二版。

《少数民族的装饰艺术》(英文),《中国建设》。

1957年《释瑶》,《广西日报》,1957年3月9日,第三版。

1958年《关于中国南方若干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简况和风俗习惯》,容观琼编《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1960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广西资料汇编》(共三册)。

1962年《瑶歌的社会历史体现》,《民间文学》,1962年第1期。

《我国民俗学运动概况》,(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学术讲座上的报告),《民间文学》,1962年第5期。

1979年《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顾颉刚、白寿彝、容肈祖、杨堃、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民间文学》,第12期。

1982年《国际人类民族科学的发展及其动态》,中国人类学会《通讯》,第94期,中国人类学会,厦门。

《傣族叙述诗中的妇女形象》,《思想战线》,第1期(原署名为:成志、良振、福三)。

1983年《民俗与传统舞蹈散谈》,《舞蹈》,第6期。

《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民族研究》,第5期。

1984年《中大创立六十周年有感》,《中山大学校友通讯》,NO.3,广州。

1985年《舞蹈与民族文化》,《舞蹈》,第4期。

《文化与博物馆》,《民族文物工作通讯》,第3期。

《王阳明与少数民族》,《广西民族研究》,第1期。

1986年《<乳源瑶族调查资料>序言》,刘耀荃,李默编:《乳源瑶族调查资料》,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

《民俗学三大学派的异同解释》,《民间文学论坛》,第3期。

1987年《瑶族“开天辟地”的神话》,《民间文学论坛》第6期。

《本地、福佬、客家的由来与发展》,《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1988年《广西壮族的古代崖壁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1989年《中国民俗学十二年景规划——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集体建议》,《杨成志民俗学译述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金沙江边花苗考察记》,《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1991年《人类民族科学探讨颂》,《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

《我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与人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作者简介]孙亚楠,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陈其斌,男,民族学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