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6883800000021

第21章 林惠祥:一位全域性的人类学者(7)

1957年林惠祥参加厦门大学党委会召开第一次批驳反党反社会主义谬论大会,发表“不要越过整风范围”意见,痛斥右派分子言行。1957年9月27日林惠祥同志光荣被批准入党。入党以来林惠祥同志除了更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政治外,并遵照他如当前所常说的,要为党的文化事业尽最大力量,他除了白天到人类学博物馆办公外,晚上还从事写作论文。

1958年2月12日,带病坚持工作,撰写《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的英文提要至深夜,突发脑溢血,2月13日凌晨,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附录2:

主要著作

一、专著:

1.《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1930年,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三号.

2.《罗罗标本图说》,1931年,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

3.《世界人种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4.《民俗学》,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5.《神话论》,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6.《文化人类学》,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7.《中国民族史(上下二册)》,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又有日文译本.

8.《菲律宾民族志》,1944年,编译.

9.《婆罗洲民族志》,1944年,编译.

10.《苏门答腊民族志》,1946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0

年第3期.

11.《考古学通论》,1950年,厦门大学历史系讲义油印本.

12.《中国原始社会史》,1951年,厦门大学历史系讲义油印本.

13.《台湾从古是中国的领土》,1954年.

14.《为什么要保存古物》,1955年.

15.《算命研究》,1956年.

16.《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陈列品说明书》,1957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铅印本.

二、论文:

1.《由民族学社会学所见文化之意义及其内容》,1927年,刊于《归纳学报》第一期.

2.《台湾生番标本目录》,1929年,刊于《厦大周刊》.

3.《台湾生番种类概说》,1929年,刊于《厦大周刊》.

4.《台湾生番种族概况》,1929年,刊于《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集刊》.

5.《台湾番族调查报告撮要(附民族学的效用略说)》,1930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月报》.

6.《厦门史前遗物研究》,1930年,刊于《厦大周报》.

7.《怎样研究民俗学》,1930年,刊于《厦大周刊》.

8.《社会进化?退化》,1931年,刊于《厦大周刊》.

9.《宗教之科学的研究》,1931年,刊于《归纳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10.《史前人类及其文化》,1932年,刊于《厦大周刊》.

11.《民族精神与国难》,1932年刊于《厦大周刊》.

12.《石器概说》,1932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13.《民俗学研究导言个人生活之仪式》,1933年,刊于《读书指导》第一册.

14.《民俗学研究法》,1934年,刊于《出版周刊》.

15.《中国原始社会之探究序》,1934年,刊于曾松友《中国原始社会之探究》书前,商务印书馆出版.

16.《答叶为耽先生评文化人类学》,1934年,刊于《大公报?图书副刊》.

17.《墨子的社会思想》,1935年,刊于《厦大学报》第三卷第二期.

18.《社会学观的现代中国》,1935年,刊于《厦大周刊》.

19.《民族学学说的新综合—新进化论》,1936年,刊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一辑.

20.《晋江之重要》,1936年,刊于《刺桐周刊》.

21.《福建武平的石器》,1937年,刊于《古代文化》第十八期.

22.《中国文化之起源及发达》,1937年,刊于《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

23.《怎样研究人类学》,1937年,刊于商务印书馆《出版周刊》及《读书指导》.

24.《香港奔到及舶辽洲史前遗址探寻》,1938年,刊于新加坡《远东史前学家第三届大会报告集》.

25.《马来人与中国南方人同源说》,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26.《南洋华侨应发展文化事业》,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27.《南洋高架屋起源略考》,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28.《南洋人种总说》,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29.《南洋人种的起源》,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0.《马来半岛的马来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1.《马来半岛的最古土著塞芒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2.《马来半岛的怪民族沙盖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3.《苏门答腊的阿齐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4.《苏门答腊的峇搭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5.《苏门答腊的民南加堡人》,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6.《马来谚语》,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7.《古代的新加坡》,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8.《菲律宾石器新发现》,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39.《人类学学说研究》,1938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40.《印度古迹研究》,1939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41.《谈翁占秋先生书画展》,1939年,刊于新加坡《星洲半月刊》.

42.《新民学校周年纪念刊序》,1940年,刊于《新民学校周年纪念刊》.

43.《办理本校之计划及其实施》,1940年,刊于《槟榔屿钟灵中学校刊》.

44.《小规模图书馆分类编目简法》,1940年,刊于《槟榔屿钟灵中学校刊》.

45.《徐悲鸿教授作品之另一看法》,1940年,刊于新加坡《星洲日报》.

46.《教师之自觉》,1940年,刊于新加坡《星洲日报》.

47.《马来亚吉打洲旧石器洞穴遗址》,1941年,刊于新加坡《星洲日报》.

48.《算命可信吗》,1946年,刊于新加坡《星洲日报》.

49.《印度尼西亚名称考释》,1947年,刊于《南洋学报》第四卷第一辑.

50.《新加坡大检举逃生记》,1947年,刊于新加坡《快活周报》.

51.《广东雷斧的获得及雷斧、雷楔、雷碱略考》,1947年.

52.《<晋江新志>校订者序》,1948年,刊于庄为玑《晋江新志》书前晋江文献委员会出版.

53.《道德阶段论》,1948年,刊于《江声报》星期专论.

54.《作为常识之一种的人类学》,1948年,刊于《江声报》星期专论.

55.《文化相关与文化失调》,1948年,刊于《江声报》星期专论.

56.《福建民族的由来》,1948年,刊于《福建生活》第一期.

57.《改变旧心理适应新时代》,1950年,刊于《江声报》元旦特刊.

58.《从猿到人---劳动创造世界》,1950年,刊于《江声报》.

59.《一九五零年厦门大学泉州考古队报告》,1950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4年第一期.

60.《福建龙岩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1952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第二期.

61.《福建南部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刊于《考古学报》第八册.

62.《福建闽侯县甘蔗恒心联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察报告》,1954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4年第五期.

63.《福建晋江、南安、惠安所发现的新石器》,1954年,在《泉州考古调查集》书稿内.

64.《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1955年,刊于《厦门日报》.

65.《台湾石器时代遗物的研究》,1955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年第四期.

66.《雷公石考》,1956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第一期.

67.《福建武平县新石器时代遗址》,1956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第六期.

68.《一九五六年厦门大学考古实习队报告》,1956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第六期.

69.《香港新石器时代遗物发现追记》,1956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二期.

70.《南洋民族的来源合分类》,1956年,刊于《学术论坛》1958年第1期.

71.《序陈国强著<原始社会史>》,1956年,在陈国强《原始社会史》书稿内.

72.《福建长汀县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1957年,刊于《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及《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1期.

73.《马来亚吉打洲石器时代考古追记》,1958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1期.

74.《论长住娘家风俗的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1957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第4期.

75.《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八周年》,1957年,刊于《厦门日报》.

76.《南洋民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1957年,刊于《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第1期.

77.《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1958年,刊于《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

[作者简介]胡婷婷(1984~),女,瑶族,广西贵港市人,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6级民族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湖北武汉,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