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06

第6章 总论篇(2)

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世纪。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也随着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注入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俱进源于《周易》。早在2000多年以前,(周易)就有“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些思想对后来形成的“与时推移”、“与世推移”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儒家以名言警句警示人们与时俱进,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儒家代表人物无不体现与时俱进;道家主张与时俱进,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要人们以“无为”的姿态有所作为,庄子所说的“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他们共同推崇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法家以更加趋时和务实的态度主张与时俱进。商鞅变法、韩非辅政。他们以“当时立法”、“随时举事”的思想与时俱进。中华民族从夏、商、周三代的华夏族,到汉族主导的秦汉隋唐宋明,从北魏、辽金到元朝、清朝,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实践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使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而不衰。与时俱进的传统犹如黄河长江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基因,成为促进中华民族求存求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动力。

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世纪。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时代。开拓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科学人生观的确立奠定了思维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不竭的动力。回眸历史,无论哪一个朝代,一旦致力于开拓创新之时,往往是这个朝代盛世之时;一旦落入固步自封之际,便是这个朝代没落之际。1998年11月24日,俄国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出访比邻大国的江泽民同志在会见科技界人士时说:中华民族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1999年6月15日,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历史经验一再证明,落后国家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缺乏的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熔铸而成的。一句话:取决于全面的开拓创新。曾几何时,中华民族从创新中发展。从14世纪到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制造能力集中显示于远洋航行,当时的明代中国。无疑是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国家。可惜,大明宫辞,哀怨婉转;大明朝廷,黯淡无光。它没有创新制度的保障,它没有创新思想的影响。于是乎沉舟侧畔,千帆竞驰。在地球的另一方,西方工业革命勃然兴起。不久,日本列岛的倭寇,后来是列强海盗,公然瓜分神州圣土,就像一只只恶虎、饿虎,毫不留情地宰割、扑食一只病弱的羔羊。严酷的事实无情地验证了没有一个优越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即使有显着的技术创新成就,也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恒久的力量。这是铁的历史法则。

开拓创新,是一个综合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念。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就没有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也就没有活跃的科技创新思维及活动,就难以走出低水平的陷阱,也就实现不了制度创新的目标。中国大地上。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纪之门正隆隆打开。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飞驰向前。开拓创新,作为观念、目标和手段日益深入人心。当代大学生正在将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1世纪的人生阳光灿烂!

21世纪的人生真诚无限!

人,宇宙的精华,

人,万物的灵长!

人,主宰世界的中心,

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

谁无青春?

谁不爱生?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人生观要解决的问题。

人生观是一个世代延续、常讲常新的话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对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人生观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信念、人生信仰、人生意义、人生哲学、人生追求、人生修养等。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评论和诠释人生,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感慨和赞美人生,无不都是对美好人生的指引和追求,然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同条件下,人生的命运却是多么的不同。有的光荣,有的无耻;有的悲惨;有的清贫,有的富有;有的绚丽,有的龌龊;有的壮烈,有的卑劣等等,这其中的原则在哪里,关键是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和行为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是沿着由原始向现代由低级到高级这一规律不断发展。人类为共同美好的生活辛勤劳动,创造了许多丰富的文明成果。先贤们为社会的进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名垂青史。也有一部分人,与社会为敌,背叛人类。离经叛道,践踏人生,臭名昭彰。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当如何认识人生,善待人生,完善人生,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由予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个人职业及本人个性的不同,因而在如何看待人生问题上认识和态度也就不同。一切剥削阶级认为,“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己主义是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冷竣严肃地反省人类以往思想的历史、哲学的历史,重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重铸人类精神文明,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有钱就有幸福吗?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所有这些有关生存的疑问,也许你思索过,也许你正在寻找尚不确定的答案。

大约12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有机生命,但人类的出现,却只有50万年,而人类的文明大概只有一万年,在浩瀚、演化的宇宙中,人实在还很幼小。今后,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仍有漫长的未来。我们需要做较高度的统合,以创造具有世界心灵的新生人类。只有接受它,才能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给怀有善意的人们带来和平。一个人只有跋涉了多种人生之路后,才能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不论遭遇最严格的试炼、不论是疾病或健康、胜利或败北。我们的职责是努力朝着人生的目标去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又建立在精神家园之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应当是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私的胸怀和情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所构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人生观是一个人精神家园的外在表现。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多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把精神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更纯洁、更高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各种腐朽思想的进攻也是无孔不入,加之我国社会生活出现的“四个多样化”等,大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无形的冲击和考验。坚守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不单单是个人的小事、小节问题,而是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形象的大事。

在物欲横流的考验和诱惑面前,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人生的本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在创业过程中能从严要求自己,拼命工作,而一旦达到个人的目标,就开始得过且过,追求安逸,甚至以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有的人刚走上领导岗位时还比较守规矩,但时间一长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丧失了应有的操守;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生活中的事是私事小事,用不着大惊小怪,不愿意接受监督,在无所谓和轻描淡写中渐渐离做人的标准越来越远。不能坚守人的精神家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众僧闭目打坐,有风吹动旗杆上的幡。一个小和尚说“幡在动”,另一个说“不是幡动,是风动。”老方丈则说:“既非幡动,亦非风动,是心动。”“戒心动”是佛家教育出家人修身养性的规矩,包含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但不妨借鉴这里的“戒心动”主张,破除私心杂念,以加强品格修养和锻炼。有些违法犯罪的人一旦东窗事发,便痛哭流涕,百般哀怨,怨社会风气不好,怨物欲诱惑太多,怨行贿者手腕狡猾,怨夫人吹了枕边风等等,就是不问问自己在诱惑面前为什么“心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各种诱惑面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糖衣炮弹、金钱美女、吹牛拍马、甜言蜜语,都不会得逞。

作为个人的存在,每一个个体是很渺小的,因为个体需要无数人的支撑;同时,个体又很伟大,因为个体有个体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生活,让生命充满活力,让生命充满激情。

当个体在自己的人生当中有了对生活的自信,有了对生存的渴望的时候,也许另一个问题就会应运而生——怎样生活才算幸福?不少人认为有钱就幸福。可当你看到社会生活当中有些人为钱出卖自己时就会感到惋惜、悲痛甚至长叹不已。于是你就会明白世界上有些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为政》)在人的一生中,童年可比作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境,构成整个人生多姿多彩的身心历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孩提时代。孩提时代的你虽然已不再嗷嗷待哺,却仍然离不开长辈的呵护和关爱。那是天真烂漫、纯洁无瑕、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时代;那是有父母保护,长辈们亲疼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从学前班到小学毕业,从玩泥巴,堆沙丘到立志当一名科学家,邀游知识的海洋,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我们自以为已开始懂事。却又朦朦胧胧;我们自以为已经可以脱离长辈,独闯世界,却又屡屡碰壁。

富兰克林在谈到20岁、30岁、40岁时认为:人在20岁以意志力着称,在30岁凭智慧取胜,在40岁则靠的是理智的判断。

当我们即将踏入弱冠之年时,大学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十年的寒窗苦读,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这是人生含苞待放的时期,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着远大的抱负,有着未来的目标,有着鸿鹄之志,有着成功所具有的条件。我们时刻准备着从校园里走出来,为走向社会,为理想,为事业,为爱情,为人生,为……

当我们步入而立之年时,生活已经有了着落,事业已经有了基础。社会不容许我们再毛毛草草,工作不允许我们再优柔寡断。一个人打拼到30岁便进入了成年,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经历和精彩的故事。三十而立,这个成语至少说明了每个到30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点人生积累,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十是一本书,是一本杂志,其中也许有精彩诱人的美文,也许有哗众取宠的笑闹,也许有下流的暧昧,三十而立的人脾气和性格也在社会中打磨得不那么锐利,但对工作、生活依然精力充沛。三十而立的人有经历、有精彩、有爱情,有故事。

当我们进入不惑之年时,便开始洞察人生的真谛。此时,我们已不再相信眼泪,也不再轻易受到诱惑;已经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已经开始敏锐地判断是非。

当我们感受天命之年时,人生已过半。五十而知天命。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匡”这个地方时,有人误认为他是鲁国的权臣阳虎,而把他围困起来,想设计陷害他。那时孔子的学生都非常恐慌,倒是孔子泰然地安慰他们,我们继承了古代圣贤的大道,传播给世人,这是遵奉上天的旨意。假使上天无意毁灭中国文化的话,那么匡人对我们也就无可奈何了,所以,大家不必为此事情担心。后来匡人终于弄清楚孔子不是阳虎,而使孔子渡过危难。究竟有没有“天命”呢?这实在是难以解答的问题,因为它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证实,所以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不存在。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年过50,才能了解天命的问题。这就是说,孔子研究古圣贤的学说及实践的正道,然后传授给世人,以这种宏伟的大事当成自已的心愿,想要完成它,不能只靠个人的意志和思想,必须还有更伟大的力量在推动,那就是奉天命来行事。孔子就是有这种想法。所以觉得自己的立场非常稳固。

当我们开始花甲之年时,便开始认真总结人生的内涵了。此时我们已功成名就,此时我们已事业有成。六十而耳顺。按照胡适之的说法,人活到60岁,听起别人的话来已经有了容忍的涵养。即使听到古人所说的逆耳之言,也不会再有逆耳的感受了。胡氏在回忆自己的史学老师白尔教授时写道:在胡氏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有一次去费城看望他年逾80岁的史学老师白尔先生,白尔深有感触地说,“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由于容忍,倾听人言,哪怕是逆耳之言,都觉得顺耳了。

当我们进入古稀之年时,已经充分体验到了人生的意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至七十,习与性成,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故虽放纵心意,而不欲越逾法度也。好比一个大书法家。无论怎样狂草,也合乎书法之要求。又好比一个小脚女人再怎么放还是三寸金莲。二战后,联邦德国总理艾德诺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见面时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活过70岁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否则根本没资格谈论人生。活到老,学到老。这两句话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很容易懂。其实,一个人在没有明确知道什么是人生观之前,就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观为人处世,立身行已了。

人生就是人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所走过的生活历程;人生就是做人,是人的生存发展及其过程。人是人生的主体,而人生是人的表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他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天地间,自当尽人道。人一生无非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做人要真,做人要诚,清正廉洁,恪守公德,老老实实做人,实心实意,是一种人生观的高度健全和成熟;做事要正,做事要慎,坚持原则,遵守法律,认认真真办事,一丝不苟。我们提倡人独立思考、自由判断并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