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24

第24章 源论篇(1)

人的本质透视

囊一节 正确认识人昀本质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和探讨人的本质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是解决人生观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人的本质的外延

人、人欲、人格、人缘、人生境界、人的命运与机遇、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和谐都是与人的本质有关的外延。

1.人

人是什么?人是能思维、有感情、有理性、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人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历史上诸多先哲对人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普罗太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巴斯卡认为,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东西。

笛卡儿认为,人是会思索的存在。

拉美特里认为,人是机器。

卡西尔认为,人是有符号的动物。

萨特认为,人就是自由。

人是宇宙生命的缩写,是物质和精神、肉体和灵魂、情感和理性、才智与道德、善与恶、美与丑、生存与创造的活的复合载体。

作为物质和精神构成的生命体,人是一个严密的、完美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精妙的自然和谐系统。人的内在系统无时不处在和谐发展状态。亿万个细胞十分和谐地一刻不停地共同工作着,人体才健康,生命才存在并充满活力。

世上何以有人?人从何而来?人生有何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老生常谈,常谈常新且连绵不断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

天在万物给人以如此尊贵,而人不知自贵是有悖天地之理的。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人有卓越的智慧、崇高的理想、洁美的精神和博大的爱心。因此,人应当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

2.人欲

人皆有欲。人欲来自人的生理机能。人欲就是天欲。人无欲就不成其为人。

人欲即人的感观的、生存和发展的欲望。作为自然人,人必有欲,人人有欲,这一点和动物相同。所不同的是人的欲望,因人的理性控制而区别于动物,更高于动物。

人的欲望,主要有求生欲、食欲、物欲、性欲、社会欲、心理欲、自我完善欲等等。欲望有高低大小强弱之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没有欲望的人,没有欲的人是木偶人、植物人、没欲望的人则不成为人,这是人的本能需要所决定的,是自然造就了的。

人不但有欲,而且人的欲望常常是没有穷尽的,是不容易满足的,当一种欲望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的一生都在欲望中挣扎,在欲望中生存。饥而欲望食,渴而欲饮,乐而欲歌,悲而欲泣,人生岂能无欲?

关键在于人的欲望要适度,人欲适度就是天理,就是美好的。

正当之欲是点燃人类社会前进的圣火。

人欲是产生于自身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是一种激情的创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始推动力。没有欲,就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没有欲,社会就会停顿。但是,任欲放纵,就会成为阻碍人类的生存发展的破坏力,恰如荀子所说,人生而人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祸莫大于极欲。因而,人不能成为欲壑难填者。贪得无厌者。欲望之流不能像没有闸门的洪水任其泛滥,不能毫无遏制地放任自流。人往往为欲望过分所害。欲望的烈焰往往烧毁欲望者自身。人欲既不能放纵,也不能禁止,不能压抑,更不能消灭,只能如大禹治水,向善疏导。去其弊,用其利,那欲望之流自是生趣盎然,奔腾向前,既滋润江山,又兴旺生灵。

作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既不可无欲,也不可贪欲,既不可禁欲,也不可纵欲,一切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一个人要生活得美好,要想特别优秀,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英才人杰,就必须学会控制和主宰自己的欲望,善于用理性的缰绳调制欲望的烈马。

3.人格

人格,即人的个性品格,亦即做人的资格、规格、档次、素质。人格历来有尊卑高下之分,人格的档次是由一个人的个性、尊严、文化教养、生活实践、精神境界等诸多因素形成并决定的。人的自我修养决定人的品格优劣,人的品格又决定着人生的态度、立场、处世方法和人生目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有理智、讲道德、讲文明、能劳动、会说话的,从而由动物之格上升为人之格的。

人格是作为人所必须恪守的规格,超出人之格,人就成了非人而与禽兽器物等同。

人的高下是以人格的高下而划分的,不是以地位的高低,权势的大小,金钱的多少来划分的。损人利己,灵魂肮脏,行为猥琐,语言粗鄙为下等人格。自利利他,为人为己为中等(一般)人格。精神纯洁,智慧精湛,行为高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上等人格。

作为普通人来讲,人格完善就是幸福。人格完善的标准是:心灵去污存净,洁身自好,不生邪恶之念,恪守做人情操,止恶行善,不欺诈,不妄语,不恶言,不淫词,不嫉妒他人,不诽谤他人。否则。你即使是身居高位,大权在握;即使是富翁大款,一掷千金;即使是花容月貌,倾城倾国,也绝不是一个人格高贵的人,真正幸福的人。

传说从前有一位富商出售一件稀世瑰宝,价值万贯,令许多人羡慕不已。有个清贫才子却不屑一顾。他说,我自己有件最珍贵的瑰宝,它的价值不只是几十万。这瑰宝,水不能淹,火不能烧,风吹不走,太阳晒不蔫,用它天下太平,不用它自身难以立足。这位才子所指的就是人格。人的高尚品格、知识和智慧,风不能挠,雨不能淋,雪不能寒,冰不能冻;无坚不摧,无火不熔,无顽不化,无往不胜。人的独立性、自主性,人格的尊严不可剥夺,不论处于任何境遇,人都不能放弃做人的原则,正可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现今社会主要有三种人格类型及其功能:一是理想型人格,其特征是自主性、进取性和开放性;二是现实型人格,其特征是竞争性、精明性和功利性;三是中和型人格,其特点是适应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就基本人格而言,应是:①身心健康;②自然坦诚;③独立自主;④善于学习;⑤实事求是;⑥自知之明;⑦处世和谐;⑧平静安详;⑨荣辱不惊;⑩动静相宜。

总之,人格是人的道德精神力量的最高表现。标志着一个人在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方面所达到的高度,由它外化为人的气质、仪态、言行,所以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量。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格境界的完美,这在人类是共通的。

中国传统人格的特点是求生型人格,具体表现为“嗜利”、顺从、“无个性”、“中庸圆滑”、“面具主义”以及“捣糨糊”等,当代新人格是从自足、保守、自私、旧血缘关系、宗法观念的传统人格裂变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关系、宗法观念的传统人格裂变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格也在不断变化。旧的传统人格与现实生活渐渐发生脱节,新思想、新观念、新人格必然脱颖而出。

当代新人格的特征是:求新革故,思想解放,自主自为自律,求实务实,守时惜时,拼搏进取,重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开放的、自由的、有道德、有知识、有才能、有专长、有独立思想的文明人。而不再是封闭的、禁镏的、保守的、僵化的,没知识、少教养的粗俗之人。

当代新人格摆脱了过去的批评教育为主的他律,而今体现的是务实、尚理、爱美,尊重心灵自由,尊重个性,讲究生活质量,追求人格完美,追求生命卓越的自律。21世纪的新人格的核心内容是:平等、和平、宽容、科学、民主、自由、竞争。不指使谁,也不受谁指使,人人争当自主、自立、自由、自律的强者。

总之,当代社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修养,精神境界要求更高、更各积极、更完美。一个人一旦有了完善的自我品德之身,有了净化灵魂、圣洁生命之心,便会有意识地去做品德高尚的善事,从而实现当代新人格之崇高与完美。

新的时代,产生新的人格。新的人格即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个性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自由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但愿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新的人格,以新的人格塑造新的生命,让新的生命如群星闪烁,如月光明净.如雨后彩虹,生得美丽!如长天丽日,灿烂辉煌!

4.人的内心与外界和谐

如果人体内部系统稍不和谐就会感到不适,如果发生较大一点的不和谐,身体肯定是出了毛病,如果出现严重不和谐,必定会导致生命的垂危。可见,人的内部系统一刻也离不开和谐。只有有了人体内部系统的自我和谐,人才能健康生活,才能保持与客观外界的和谐。所谓与外界的和谐,即以平静心态看待矛盾多变的外部世界,从而保持一种冷静超然的平和心境。换句话说,不论外部世界表面上如何错综复杂,风云变幻,惊心动魄,而自己都能泰然处之,韬光养晦;从容应对,潇洒自如。不至于焦虑浮躁,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惊惶失措。

保持心与身,内心与外界和谐的良好状态,是一个人健康、安详、成熟的表现。而现今人们常常缺乏这种和谐心态,时不时表现出一种不舒心、不服气、不满足、不平衡的,愤愤不平的情绪。为一点蝇头小利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甚至歇斯底里大打出手。或故作清高,孤芳自赏,或逃避现实,不敢面对人生。

遍阅世情,人生遭遇,并非天天都是阳光明媚,春意融融,有的是风,有的是雨;并非都是莺歌燕舞,鲜花美酒,有的是烦恼,有的是不如意。面对人情世事,是非恩怨,贵在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心洁行芳,坦坦荡荡,豁然大度,才不愧是真正的人生。否则,太执着世俗的欲念,为此焦心裂肺,要死要活,岂不太累太苦?至于那些为野心所驱使,什么都想争到手的人反而多半争不到什么,失去的却很多。只有自作聪明的蠢人才为了绿豆芝麻一类身外琐事。毫无意义地败坏了作为人自身的内在和谐,而忘却了人生本来的真正含义。

5.人生境界

人是动物,但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人所固有的自觉和了解,才使人不断地去做有意义事情。世上各种人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做各种不同的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如此构成每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世上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有甘于平淡的人生境界,有心无旁骛和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有达观向上、充满自信的人生境界;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生境界;有甘于奉献、牺牲自我的崇高人生境界。如果你能永久保持一颗平常心,静观潮起潮落,步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努力追求人生的真谛,便可到达“有花有水春常在,无月无灯夜自明”的人生境界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界,每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人的又不完全相同。我国现代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根据人对自己行为觉解的程度,区分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论虽然不无局限,但他提倡高尚的人生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对我们今天思考人生目的也颇有启发。

第一种人生境界,是自然境界。自然境界,对人生毫无觉解。浑浑噩噩,混混沌沌,对外界不知不识,糊里糊涂,一切任其“自然”。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被动而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或者顺习而行,照例行事;对于所行之事并没有搞清楚。这是最低等的境界。在这种人生境界中,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自觉与了解,或不甚自觉和了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人生就没有意义,或有很少意义。

第二种人生境界,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对人生有所觉解,但都是为己,一切行动都以求利为目的。处在个人功利境界的人。“对于所谓贵贱,有清楚的觉解。他好贵而轻贱。贵则喜欢,贱则悲伤。”在这种人生境界中,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第三种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对人生的义务和意义有清楚的觉解,能正确处理人我群己关系。处在这一境界中的人,以尽伦尽职为目的,想到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在道德境界中。行为主体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行为有了自觉,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较多的了解,有了这种自觉和了解,他就会为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第四种人生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对社会人生、宇宙万物有彻底的和最高的觉解,不仅能知天事天,而且能乐天同天。在天地境界中的人。自同于大全。就所谓“我”的“有私”之义说,他是无“我”的。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全人类。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全人类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人类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自觉和了解构成了人类最高的人生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的现在;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行动的自觉和对人生的了解;功利境界需要自己的行为包含有一定程度的自觉和对人生的一定程度的了解;道德境界,需要自己的行为当中包含有较多的自觉和对人生有较多的了解;天地境界则需要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包含最多的自觉和对人生最多的了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做人要有人生境界。有了人生境界,就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担任一寺庙中撞钟之职,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也觉逍遥。有一天,住持要换人取代他的位置。小和尚很不服气地说:“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难道不响亮?”

老和尚告诉他:“你敲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是没有用心去敲,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感召力。钟声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来的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则不会用心敲,不用心敲即是心中无佛,心中无佛又怎么能担当起神圣的撞钟职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