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15

第15章 理论篇(5)

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把握人生奋斗的方向、抉择人生正确道路的保证,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方向盘和自控器。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指导大学生奋发、进取、健康、向上。每个大学生的人生思考都是社会性的,都必然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社会现实去建构理想的殿堂,那是幼稚的幻想;简单地附和现实,追求及时行乐,那是人生的悲哀。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受错误人生观的影响,追求以利已主义为核心的幸福观,认为人都是自私的,甚至认为追求个人幸福可以不择手段。还有的同学把物质享受看做人生幸福的尺度,把个人私欲的满足视为人生惟一的目的,把金钱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因而醉心于追求物欲。上述对待人生的看法之所以错误,关键是人生观错误。我们提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是要求大学生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追求,把为国家做贡献作为奋斗方向。因此,必须校正人生目标。抛弃一己可怜的私利和暂时的欢乐,而且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古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尊、自励,真正像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尾,通体放光明”。一个人一时一事谨慎并不难,难的是终身保持。追溯历史,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起初都很谨慎,但到了晚年便开始日趋奢侈腐化起来。晋武帝司马炎即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晋武帝初即位时,以恭俭着称。宫中侍臣报告说,拴御牛用的丝绳断了,武帝命用青麻绳代之。太医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毛精心装饰的衣服,武帝认为这件衣服太华丽、奢侈了,不仅当众把太医斥责一番,还命令即刻将衣服焚于殿前。后来灭了吴国,天下太平了,晋武帝便开始追求奢侈,沉湎酒色,不思朝政。他的后宫嫔妃多到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应该到谁的房间去过夜。最终,晋武帝失去了江山。晋武帝初俭终奢,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衰的必然规律。不能“慎终如始”者,说到底还是放弃了人生观的约束。有些人自认为“根红苗壮”,受教育多年。人生观已经“差不多”了,不学习,不改造,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哪知道市场经济的大潮拍击整个社会,也拍击所有人的心灵。当受到金钱的诱惑和物欲的侵袭时,一些人本来就树得不牢固的人生观就发生动摇,把革命的理想、信念抛掷一边,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发生了“病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讲学习,不讲修养,思想懒惰,随波逐流,从而产生错误的人生观,滋长了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原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欧阳德,在其“仕途”的前期,曾留下过良好的人生轨迹。1988年当他任东莞市委书记时,仍是廉洁奉公。曾经有一个来东莞投资的港商,给他留下了一张50万元港币的支票和一张机票,要他乘飞机到香港取款,欧阳德让秘书坚决退回。但事隔数年的他,却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自1992年底至1994年初,在他临近退休的一年多时间里,竟收受贿赂达53万多元。

近年来,因腐败受到查处的干部中,有少数人在发案前是先进模范人物,头顶着“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十佳公仆”、“百佳县委书记”乃至“优秀共产党员”、“廉政标兵”等荣誉称号。这些人一方面有荣誉种种,一方面却罪行累累;一本本红彤彤的表彰证书,却在人生的轨迹中变成一沓沓的犯罪档案;一道道绚丽的“荣誉光环”,却在人生的坐标中化为一副副寒光闪闪的手铐。

为什么在人生的道路上,“荣誉光环”会黯然失色?为什么在“荣誉光环”中,当年的先进模范人物会走入歧途?

“荣誉光环”下的阴影。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引人关注的沈阳“慕马案”曾令许多人感到吃惊,因为该案的主角之一慕绥新原是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荣誉称号一大堆,1998年还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然而就在获奖之后不久,慕绥新即被揭出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实际上,“慕马案”的涉案者几乎个个头上都有“荣誉光环”。就连恶行累累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头子刘涌,也是区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扶贫先进个人……

类似“慕马案”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令人记忆犹新的如天津大邱庄原党支部书记禹作敏,他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连串“荣誉光环”,最后却因私设公堂、扣押民警等犯罪行为,被绳之以法;

云南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是全国和省级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之一,风光一时,但却因数额惊人的犯罪,成为反面典型;

重庆市农资公司原总经理胡启能,在价值万余元的皮包里一直装着“三件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重庆市人大代表证,在这些“荣誉光环”下他却累计受贿1000多万元;

最令人感慨的是河南平顶山矿原矿长孙永绍,他本是煤炭战线的劳动模范,贪污受贿30多万元,检察机关在搜查时,发现他的几十本荣誉证书就与赃款放在一起!

还有有名的“三湘第一女巨贪”蒋艳萍,头上也曾罩着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干部”、“三八红旗手”等多种光环……

“荣誉光环”失色分为不同情况。有人对此做过分析,有的是先“红”后“黑”,在获得各种荣誉前确实做出过很大贡献,但功成名就后却步入歧途;有的是先“黑”后“红”,靠种种不正当手段,骗取了各种荣誉;有的是又“红”又“黑”,又有能力,又搞腐败,用两面派的手法名利双收。后两种人我们要严格把关,及时揭露。但更令人痛心、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是那些为社会真正做出过贡献、却跌倒在“荣誉光环”阴影里的先进模范人物。

“荣誉光环”为何失色?荣誉本身不会滋生腐败。但拥有“荣誉光环”的人,往往都拥有一定的权力,许多人还是一个单位、部门或地区的“一把手”,如果他们在荣誉光环中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就会在“光环效应”面前被裹着糖衣的炮弹击中,“荣誉光环”就极有可能失色、变形。有些是先进人物自身过不了“荣誉关”。除了个别靠不正当手段骗取荣誉的人以外,绝大多数获得各种荣誉的人,都是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真正的先进模范人物。然而,有的人在有了“荣誉光环”后,却在一片赞扬声中,把握不住自己,迷失了方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县长”——浙江省仙居县原县长应一民。曾当众斥责送礼人:“当官不要钱,要钱不当官。你如果想害我就把东西留下,我交给纪检委……”吓得送礼人落荒而逃。然而当有了各种荣誉,成为“名人”之后,他却有了一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理论”,最后因收受贿赂而被判刑。拥有“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青联委员”等“光环”的云南玉溪市师旗办事处原企业办主任朱万东,也曾带领干部群众拼命苦干,将原来负债30多万元的办事处,建成“玉溪地区亿元村”。然而他在纷至沓来的荣誉面前,渐渐把握不住自己,变得专横跋扈,私欲极度膨胀,又因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停的停、垮的垮,最后只因别人对他提出反对意见,就雇凶手将人杀死。

对头顶“荣誉光环”的人缺乏有效监督,是使“荣誉光环”失色的“催化剂”。现在不少地区和部门、单位,本来就存在对权力监督的“缺位”现象,对有各种荣誉称号的“名人”、“能人”特别是“一把手”,更是监督制约的“盲区”。有的上级部门及领导对先进人物一概放心地撒手不管。即使发现问题,也是不敢触动,甚至进行袒护,生怕自己树立起来的典型倒下而使自己失面子、担责任,致使荣誉称号成了“能人”腐败犯罪的保护伞。江苏省丹徒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卞建中,是个创造“红旗”单位的典型,但也是休闲娱乐场所的常客。有人向上级领导反映,某领导居然开导反映人:要正确对待“卞大”,生活作风是小事,不能小题大做。后来卞建中在玩乐场中渐渐感到荣誉和报酬的“不平衡”,开始伸手捞饯,由英模变成罪犯。

“大邱庄主”禹作敏被法办后,农业部专门发文,撤销其“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并收回颁发的证书。虽然这曾引起过一些议论。但多数人都赞同这一做法。尽管禹作敏曾创造了“大邱庄奇迹”。然而他所犯的罪行,却使他不能再与“先进”、“优秀”画等号。

先进模范人物,是社会的标杆,人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荣誉光环”失色。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它会使人们对先进的标准产生怀疑,使“先进”的社会价值功能失效,非但起不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反而会对社会正常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这样的教训是多么深刻!一段时间以来,在这样一种心态影响之下,有人抱怨环境艰苦,机遇不好,不愿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做起,没耐心等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向往走捷径,希望一夜成名;也有人整日挖空心思想的就是升官发财,工作上摆花架子,慕虚名,把百姓的利益、为官的职责丢到脑后……

为人体现了一种品德,一种有所作为者共同秉持的品德。每一个大学生要好好想一想。如何将自己的一切与大多数人利益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融入社会的发展、融入人民的喜与乐之中,使自己的才智在社会得到充分施展,使自己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光辉。要学会在人民当中找到朋友,受到尊重,那么,在以后的岁月中,是善良正直的人民教会自己无私、诚实、勤劳的品德,使自己在生活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成熟,也正是在人民的需要、人民期待的目光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和人生价值。人民的身上蕴含着当今社会十分稀缺的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即只有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广大人民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在人民的需要中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才堪称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人生。

(3)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个性,不断排除人生的障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生的过程来看,青年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青年期的到来,使个体意识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即自我意识的形成与逐步确立。然而,青年期的自我意识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丰富的内在矛盾性,这种矛盾常使青年大学生感到困惑,甚至迷茫。怎样转化和解决矛盾。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予使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向好的积极的方向转化;反之,则会使矛盾向不利的消极的方向转化,给人生带来挫折和不幸。另一方面,青年期是人生角色开始由单一、片面逐渐向丰富与开放转化的时期,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人生最基本的角色,大都在这个阶段获得或者为之奠定基础。因此,能否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生角色的责任、关系和要求,对这些角色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一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将引导大学生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达于心灵,从而得到认识的启迪、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愉悦和行动的方向。总之,现代生活是复杂的、充满诱惑的,要使自己在瓦玉俱在的现实中安身立命,度过有限的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自觉地在人生实践中始终做到惟有真、惟有诚、惟有实,以正确的人生哲学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一种深刻而不浅薄、沉稳而不浮躁、真诚而不油滑、崇高而不媚俗的人生态度,杜绝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悖的贪图私利、寻欢作乐、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的人生行为。毋庸否认,中华民族有过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传统,有过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影响,还有过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的遗患。在人生态度问题上,虽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美德是主流,但确实也还残留着某些落后的、消极的、愚昧的和不健康的东西。这种非主流的人生态度,主张消极顺应.反对积极征服,势必怂恿人生态度中的落后的、消极的、愚昧的和不健康的东西;被怂恿了的这些东西又势必会反过来刺激非主流消极人生态度中消极影响的蔓延和泛滥。于是,主流与非主流人生观之间可怕的二律背反即恶性循环便会发生。这种情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多次出现过,教训极为深刻,须臾不可忘怀。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不断地探求真理,逐步地确立科学的人生观,超越世俗的感官享受和感性情感,升腾到人类精神和理性的高层殿堂,提升整体素质和人生价值,从而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4)科学的人生观是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情操的动力源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好好想一想,上大学是为什么?上大学应该学什么?将来毕业后应该做什么?一生中应该留点什么?这是所有大学生的人生必答题。上大学首先要学如何做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懂得如何做事,才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形成自己的人生奋斗精神和美德。

人生苦短。当我们匆匆走过人生后,应当留些什么?

留得功荣政绩在。古人言:“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当年,被称为“革命慧星、火中凤凰”的原新四军军长叶挺,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兴盛,毅然决然投奔了孙中山。北伐当先锋,南昌鸣首枪,广州举义旗,抗日喷血火,铁流汇皖南,面对名利诱,宁折腰不弯。他不幸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挽联“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他在狱中吟就的《囚歌》,展示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光彩和人格力量。是的,在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叶挺式的楷模万万千千,他们的崇高精神与日月同辉,哺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得精神财富在。“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又是一种做人的起码要求。观古察今,好的家风总是与好的政声相伴而随。我们共产党人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具有崇高的境界与胸怀。朱德戎马生涯,忠心耿耿。他曾对朱敏说:“我是无产者,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缴。我没有什么遗物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着作,你们拿去好好学习。”这就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希望与赤诚。

留得人心人意在。俗话说:“人过留踪,雁过留声。”匆匆人去后,每每闲谈时。人的一生,一俟离世,拉开一段时空距离,后人就会对其行德人品进行评价,自然褒贬客观公正,人心人意最是存真去伪之时。在有的人看来,人心值几多。人意有何用?如此人生观驱使他们不睬身后名,不顾人意评,私欲膨胀,私念如壑,私心术邪。越见钱财越贪,越遇优裕越占,越逢得势越奸,越享饱暖越淫.结果堕落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