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创业我成功
6882800000032

第32章 广告是一把双刃剑(3)

其次,从创意的策略上看,以前创意关注的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在诉求方式上虽有以理服人的强攻和以情动人的智取之别,但创意总是以“消费第一”为宗旨,实用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们也仍然关心受众的思维与情感,但那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思维指向社会整体,情感升华为美感。因而广告创意更多的是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开掘。对广告的这种纯美学创意的作用,广告专家王世德先生作过精彩的论述:“给顾客欣赏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让欣赏者被吸引,觉得悦耳悦目,赏心娱意,情绪舒畅,魂牵神驰,陶醉在审美境界和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受到了感染熏陶,自然而然地对某个企业、商品产生了好印象,经久不灭,永远难忘,到需要时自然就想到去买这个企业的这个商品;甚至自己在实用方面并不需要这个商品时,也要去买这个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日本资生堂广告部的设计师中村诚也说:“我想一个广告艺术家的设计必须反映他或她自己的创作哲学。”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在现阶段的广告创意中,应加大“主观情态”的比重,揉进更多的起伏迭宕的戏剧化情节,形成奇异瑰丽的图案以带给受众深层的心理精神满足。国外有一幅啤酒广告,整个画面是硕大啤酒杯,杯中酒不仅溢出,而且上下分成两层——泡沫和酒,帆板运动员正在杯口的泡沫上“乘风破浪”,奋力前冲,下层则有一潜水员悠闲游弋。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一种遐思,令人惊喜?这则广告也说明了广告人只有树立尊重受众的美学观念,站在与受众进行精神交流、心灵对话与共同的审美享受的基点上进行创意,才可望获得成功。

七、创业广告十大误区

时下,广告已成为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广告对提高产品销量和提升企业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正在成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攻城略地的常规武器,然而我国香港广告商会中国事务主席、香港精信整合传播集团行政总裁陈一枫近日指出:“20世纪80年代只要打广告就能吸引消费者,20世纪90年代着重看产品的功能性、内涵和感性。今天即使产品质量优、有品牌和有投入广告的资金,如果推广策略不能紧跟着市场、客户和潮流,也不足以应付这快速发展的经济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对愈演愈烈的广告竞争,不少中小企业正逐步步入误区。广告创意专家叶茂中等总结了以下误区:

误区一:广告创意仿拟

广告创意的生命在于“创”,就是独创、创新,最忌人云亦云,模仿抄袭。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一条好广告出台,马上就有一则甚至数则雷同的广告出现。如广东中山精细化工实业公司的“来害灵”排比式的广告词:“一个精明的女人,一个不让蚊虫和蟑螂困扰丈夫的女人——灭害灵”,配以优雅含蓄的画面,确实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事实上这则广告并不足独创,而是从“金利来”的广告词“一个精明的男人,一个以事业为第一生命的男人,一个知情识趣的男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中学来的,模仿痕迹明显。无独有偶,某地一家制革厂又模仿这种句式,制作了一则广告:“一个管理严格的企业,一个设备精良的企业,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制革厂”,如此效颦,令人哭笑不得。

仿拟广告制作上虽然便捷省心,但若从效果上看,这种模仿只能使受众望而生厌,大倒胃口中,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误区二:广告宣传定位模糊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昔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返。企业对自己新研制产品的推出不搞营销策划的已鲜见。“广告宣传”常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重要营销方式。但其中不少企业过分急功近利,对广告营销的定位不够准确实在。常常做广告营销单纯目的只是想最大限度地盈利,而忽略了广告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其产品要为消费者提供实在、周到、细致的服务,其能否为社会认可。如果你广告中宣传的产品品质、实用性有明显虚夸不实的地方,一旦被消费者识破,就是你的产品再打折销售,消费者也未必买账。当市而上开始卖几百元一套的保暖内衣经有关专家鉴定最多只能提高3℃时,不少消费者已不相信可在-20℃气温下踏雪寻梅的误导。因此,保暖内衣短时间内价格大跳水已不足为奇。忘记了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服务而一味急功近利,常常导致广告宣传定位不够准确、实在。不做深入细致的广告宣传定位调研而只为赚钱进行广告炒作是不少企业、广告公司市场营销的误区之一。这样做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秦池酒的兴衰史应是企业进行广告定位宣传的前车之鉴。

误区三:把广告目标当作是销售目标

每当销量上不去的时候,客户总是首先质疑广告公司:“一定是你们的广告有问题。我们打了半年的广告,为什么销量还是上不去?”而当销量直线上升的时候,某些客户对广告公司依然不会感恩:“这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和销售网络好,并不是由于你们的广告做得好。”

事实上广告目标与销售目标并非一回事。广告目标不是销售目标,而是信息传递目标。比如说,在3个月内让一个新牌子的饮料在北京的认知度达到50%;又或者,在6个月内让上海70%的家庭主妇了解一种新的微波食品诞生了;还比如说,新春广告攻势过后,让全国30%,的滑雪爱好者知道哈尔滨有中国最好的滑雪场等等。

单个广告是否达到信息传播目标,可以通过广告调研来确认。如果达到了传播目标,可以推断销售目标从中受益。

提升销量则是营销目标的一部分,它依赖于营销组合每一个环节的优良运作来达到。而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或遭遇挫折,与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如铺货、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价格策略、销售管理、消费习惯、竞争对手等。营销组合的每一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影响。那种销量上不去就怀疑广告有问题的做法,显然是幼稚的,并且有推卸责任之嫌疑。

误区四:一上来就打5秒广告

每年不知有多少中小企业在央视打5秒广告,扔个500万元。并不是说打5秒广告不行,问题是谁打。那些品牌很响的,打5秒广告可以起到提醒记忆的作用;而那些刚刚露脸的品牌,打5秒广告可以讲谁都注意不到。这就好比两个刚认识的人就得多说几句话让彼此了解,日后再见面,打打招呼就可以。如果刚开:始就只打打招呼,可能扭头彼此就忘了。

当然也有企业家讲,主要足给客户看看,增强一下信心。但我想增强客户信心的办法多种多样,没必要非拿500万元做这种游戏。日后广告一停,这500万就将付诸东流。

误区五:一则广告放进两个以上的想法

专业的广告人都知道,一次说透一件事件、一个道理已相当不易,光是把一个点、一个信息注入消费者的心里,已经把创作人员折磨得精疲力竭。但是,客户常常要求在一则广告、一条片子里放进那么多内容,这个那个,一样都少不得。那些客户指定追加的内容,多多少少会削弱广告的效果,广告第一线的裁判——广告主专业水准的提高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在一则广告里放进两个以上的想法是非常可怕的。欲速则不达,这种不恰当的野心,只会延误成功的到来。试想一个课堂有2个老师同时讲话,甚至是3个以上的老师同时讲话,会是什么结果呢?

误区六:广告和销售不同步

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了,产品还没有铺下去,自然创造不出神奇的销售业绩,发生这样的问题有几种可能:

·过于迷信广告作用。广告一打,全国的客户就会蜂拥而至,这种现象在过去确实是事实,但目前的市场已比过去成熟,单纯靠广告已不足够。

·出于政治或其他目的。广告在央视一露脸,品牌名前面加上地名,地方官员脸上有光。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广告和销售的不同步最终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产品制造商需要两个经销商:一个经销商帮你把货铺到消费者心里,这就得靠广告;另一个经销商帮你把货铺到消费者面前。

误区七:广告不做测试

成熟的企业都已经习惯了这个方法:一部新广告片问世或一次大的促销活动都会在1-3个城市先做测试,去判断它的有效性。这样做好处很多,因为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调整,损失有限。如果不做测试,一下子不投放全国,风险就十分大,出了问题很难挽回。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广告刚在中央台露了一个月的脸就消失了,一般来说就是出了问题。如果先行做测试,就不至如此。

误区八:喧宾夺主

明星在广告里吆喝了一大通,消费者只记住明星,并没有留意广告里说了些啥,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中小企业花钱为名人做广告,名人着实火了一把,企业却花了冤枉钱,这究竟是“名人广告”还是“广告名人”,恐怕谁也很难说得清楚。

误区九:牵强附会

明星并不完全适合为所有的产品、品牌做广告。但对很多企业而言,考虑得最多的是明星的“名气”、“人气”大小,至于某某明星是否适合为本企业、本品牌做广告,却不在考虑之列。于是便有了令消费者感到别扭的、牵强附会明星广告。企业在决定用明星做广告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为产品找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这涉及到产品的定位和消费者认同怎样的价值观等因素。

误区十:有钱就可以做广告

品牌策略是整个品牌管理体系的基地,而内地企业对品牌策略往往不能坚持。陈一枫指出,以为有钱做广告就万事大吉的企业,单向发送的广告也许能够发展几个实时的消费者,却无法与客户建立恒久的亲密关系。而消费者关系管理是一项长远、须持之以恒的工作。陈一枫还指出,目前中国市场上国内、国外品牌可以说是各占半壁江山。如果用“焦点”(品牌管理)、“卖点”(产品利益点提炼)和“售点”(终端)概念来分析,跨国公司更能把握“焦点”和“卖点”,但在“售点”的力量却弱于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往往缺的是“焦点”——容易动摇定,资源、思路不能集中。如能融合国际公司“焦点”和“卖点”上的优势和国内公司在“售点”上的能力,就更容易在中国市场上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