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6882700000054

第54章 贯穿着时代精神的梅兰芳(3)

这席语重心长的话,说得梅兰芳茅塞顿开。两三个月功夫,梅兰芳就画出花卉、虫鸟、仕女等几十幅作品。福芝芳马上联系售卖,价格高低不论,上下尽可浮动,主要是为解燃眉之急。上海观众长久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对梅兰芳的画当然爱不释手。一个上午,所有的画幅便销售一空,订货者还络绎不绝。梅兰芳售画的消息,震动了大上海。戏剧界、新闻界、企业界的进步人士,为了声援他蓄须明志,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他们筹集资金,由汤定之、吴湖帆等画家牵头出面,决定在福州路的都城饭店,举办“梅兰芳先生画展。”(画家叶玉虎也有部分作品同时展出)福芝芳谢绝了媒体的采访,但托请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女士转告几家报社、电台的记者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威胁我,展览会还是不开为好。其实有了千万上海同胞作后盾,我和梅先生还畏惧什么?”

这次“画展”,编选了梅兰芳的170件画作。用梅兰芳的话说:“我平生从未画过这么多的作品,是福芝芳陪伴本人日夜劳作的结晶。说千说万,还是一句老话:没有福芝芳,就没有我梅兰芳!”

1945年4月4日,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梅兰芳夫妇兴高采烈,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参加“画展”的开幕式。岂知他俩驱车到了福州路的都城饭店门口,却发现那里梅兰芳与福芝芳及子女合影站了一大堆便衣警察。警察头目毕力,一早便接到储民谊的特别指示,对梅兰芳夫妇要显得十分热情,不能让他们有抵触情绪,因为汪精卫、周佛海等显赫人物,要率中外记者来参加剪彩。梅兰芳夫妇进了展厅,毕力连忙关紧大门,好似捉鱼一样,死守住网口。出人意料的是,挂在墙上的画幅,件件边角都用大头针别上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汪主任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岗村宁茨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别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气得两眼冒火,嘴里嚷道:“芝芳,咱们要抗议,要申诉!”

福芝芳瞟了一眼桌上的裁纸刀,轻声说:“畹华,你难道要向汪精卫申诉,要向岗村宁茨抗议?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里,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咬咬牙横横心,毁了这些画!”

“毁画?”梅兰芳面对自己用心血用汗水创作的画品,悲愤交集,心如刀绞。福芝芳坚定不移地说:“毁画,便是毁灭日伪的阴谋诡计。我们一定要在所不惜,造成轰动影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梅兰芳听了,拿起裁纸刀“哗哗哗”,刹时大厅里的国画,全变成条条挂挂,撒满一地。储民谊进了大厅一看,惊得脊梁骨都透凉了。他擦着满头冷汗,脸胀得像猪肝肺说:“梅博士、梅太太,你们这种举动,太令人遗憾了。”

福芝芳将裁纸刀,“铛郎”一声扔在地上,拧起眉回敬道:“真正遗憾的是,部长大人至今还不知道梅兰芳的脾气,他卖艺决不卖心!”

说罢,梅兰芳夫妇扬长而去。这天,伪《国民日报》抢出了头号新闻:《为示中日亲善,梅兰芳画展今日在沪开幕。汪主席偕同夫人专程前往剪彩,30余位中外记者云集采访》。不过,同一天的《新闻晚报》,又刊出一篇令人啼笑皆非、彻底否定的“快讯”“梅兰芳愤然毁画,储部长瞠目结舌。一场画展,一场虚惊!”

画展没有开成,却轰动了整个上海滩,传遍了全中国。事后,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都为此发表了严正讲话。声援梅兰芳的信件,像雪片飞来。着名戏剧大师田汉,还在几大报纸,同时发表了他的赞诗: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这一来,更加激发了梅兰芳的爱国热情。过生日那天,他为家人演唱了《杜丽娘》中“生死决斗”的戏段,联想近况,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我梅兰芳,再不是孤雁一只了!”

着名日本剧评家尾崎宏次先生1992年在“悲剧·喜剧”刊物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梅兰芳留过胡子》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我听说梅兰芳留胡子一事还是在半个世纪前……第一次听说梅兰芳留胡子是在1938年,那年是中日战争(1937)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我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的日子。当时我在《东京都报》文化部工作。从中国前线归来的特派员的一次报告会上,我得知了这一消息。报社内部那时经常举行这类内部报告,把一些无法刊登而又是事实的前线消息传达给各部记者,其中有一条就是有关梅兰芳的消息。报告是这样说的:“日本驻沪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想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并派人去找,可是扮演旦角的梅兰芳因留胡子的缘故而拒绝登台。”这位名旦的唇髭显然是抗议战争的鲜明标志……留胡子一事决不那么简单。这里包含着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思想境界。我们应当理解到这一点才对!

由此可见梅兰芳当时的意志多么坚强,即使敌酋松井石根大将出面要挟,他照样不买账,威武不能屈地断然拒绝,置生死于度外!

1943年,梅兰芳由于毫无收入,生活日益困难,不得不嘱我母亲返回北平把无量大人胡同五号的住宅卖掉以维持生计,并接济穷困的同行。以后他又与叶恭绰先生在上海福州路都城饭店合办画展,出售自己的绘画度日,过着简朴淡泊的生活。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了唇髭,没出两个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重登舞台,庆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梅兰芳在8年抗战期间坚决拒绝为敌伪演出,保持了一个艺术家英勇而高贵的民族气节,正如他在胜利后曾对柯灵先生说的:“他们要庆祝的,就是我们的耻辱;他们要笑的,我们该哭,我怎么能唱这个戏呢!”他还在《文汇报》(1945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登台杂感》的文章,袒露了他当时的心情:沉默了八年之后,如今又要登台了。读者诸君也许想像得到:对于一个演戏的人,尤其像我这样年龄的,8年的空白在生命史上是一宗怎样大的损失,这损失是永远无法补偿的。在过去这一段漫长的岁月中,我心如止水,留上胡子,咬紧牙关,平静而沉闷地生活着,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战争使我衰老了许多,然而当胜利消息传来的时候,我高兴得再也沉不住气,我忽然觉得我反而年轻了。我的心一直向上飘,浑身充满了活力,不知从哪儿飞来了一种自信,我相信我永远不会老,正如我们长春不老的祖国一样……至于爱国心,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有的吧?我自然不能例外。假如我在戏剧艺术上还有多少成就,那么这成就应该属于国家的,平时我有权利靠这点技艺来维持生活,来发展我的事业;可是在战时,在跟我们祖国站在敌对地位的场合底下,我没有权利随便丧失民族的尊严,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国民最低限度应有的信念。社会人士对我的奖饰,实在超过了我所可能承受的限度。《自由西报》的记者先生说我“一直实行着个人的抗战”,使我感激而且惭愧。据梅之子梅绍武回忆:丰子恺先生曾说他平生一向不访问素不相识的有名的人,可是抗战胜利后,他一回到沪滨就立即两次拜晤先父,对他的爱国情怀表示由衷的敬意。丰先生记载道:每次看到他,我总首先想起他嘴上的胡须。我觉得这不是胡须,这是英雄的侠骨。他身上兼备儿女柔情与英雄侠骨!

设想日寇侵占上海之时,野心勃勃,气势汹汹,有鲸吞亚东大陆之概。我中国人民似乎永无翻身之日了。于是‘士夫’

之中,倒戈者有之,媚敌者有之,所欲无甚于生者,不知凡几。梅先生在当时一‘优伶’耳,为‘士夫’所不齿,独能毅然决然,蓄须抗战,此心可与日月争光!此人真乃爱国英雄!

梅先生以唱戏为职业,靠青衣生活。那么蓄须便是自己摔破饭碗,不顾生活。为甚么如此呢?为了爱国。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不顾生活者,有几人欤?假定当时有个未卜先知的仙人,预先通知梅先生:1945年8月15日日寇一定屈膝投降,于是梅先生蓄须抗战,忍受暂时困苦,以博爱国荣名,那么,我今天也不写这篇文章了。然而当时并无仙人通知,而中原寇焰冲天,回忆当日之域中,竟是倭家之天下,我黄帝子孙似乎永无重见天日之一日了。但梅先生不为所屈,竟把私人利害置之度外,将国家兴亡负之仔肩。试问:非有威武不能屈之大无畏精神,曷克臻此?

梅兰芳于1960年11月率剧团赴山东博山演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剧照。此照为时任中共博山区委书记孙迎晋的女儿孙晓燕收藏1961年8月8日,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他从事艺术实践六十年,创造了如杜丽娘、林黛玉、花木兰、白素贞、虞姬、洛神等具有中华民族典型性格的众多妇女艺术形象,形成灿烂的梅派艺术。当年曾是梅兰芳的戏迷、此时已是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员溥仪,惊悉后非常悲痛。梅兰芳是上帝的杰作据淙淙记者撰文称:2007年12月4日,由陈凯歌执导、黎明、章子怡主演的新片《梅兰芳》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紧张拍摄。饰演女主角孟小冬的章子怡12月2日已经正式杀青,完成了长达七个月的拍摄工作。章子怡拍摄本片不仅和黎明成为好朋友,两人在寒冬中互相贴心的赠药、题词,感情相当融洽。章子怡的表现更让陈凯歌赞赏不已:子怡的用功、天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确是大明星风范。杀青后,陈凯歌与黎明等主演一同欢送章子怡,大办欢送派对,吃麻辣火锅喝酒欢聚。梅兰芳的扮相之美一直是举世公认的,丰子恺曾由衷赞美:“如果按照西方审美标准,梅兰芳的身材容貌可以与维纳斯比美;再加上他得体的手势,动听的语调,让人感觉这简直是上帝之手制作的一件精妙无比的杰作。”

黎明在《梅兰芳》中的虞姬造型曝光后,不少网友认为黎明的扮相没有倾城之美,额头还出现抬头纹,又指他跟张国荣昔日的虞姬扮相不能相比。一位京剧界人士指出,黎明扮“虞姬”难就难在个头,虽然“四大名旦”的程砚秋身高也超过一米八。但他发明了“存腿”的走法(即蹲着身子走台步),黎明可没有那种神技。从照片中的“黎明版”梅兰芳可以看出,在手势与眼神上他下过不少往昔重现——旧时的戏园子青年梅兰芳——余少群梅兰芳和孟小冬旧照工夫。在片中饰演青年版梅兰芳的余少群,外形条件加上他有十多年文武小生的功底,神态与造型更吸引人。网友们将梅兰芳、张国荣和黎明三个人进行对比。大部分网友认为黎明的眼神最让担忧,“在之前的《甜蜜蜜》、《半生缘》中,总给人一种杰讷、内敛的感觉,照片中也是一样。”

网友“看电影”说,“长相文绉绉的没有什么用,关键是靠眼神。”

也有众多网友认为黎明的造型“很不错”“这是在拍梅兰芳的传记,又不是拍张国荣传或者翻拍《霸王别姬》。黎明扮演的是梅兰芳,难道要他去模仿张国荣?”

早前曾传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黎明的梅兰芳京剧造型嫌黎明脸太长,但事后梅葆玖大赞黎明京剧妆十分惊艳。目前看来,黎明最大的优势是沉静气质和京腔京韵,最大挑战是如何演绎梅兰芳舞台上下那种令人如沐春风的灵动之美。有位作家说:“溥仪与梅兰芳的历史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贯穿着时代精神。”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满雪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处心清明。这首诗是去年(2007)4月4日,作家那琪女士在“清明悼古,缅怀梅兰芳先生”时发给我的。那琪君是满族人,且是那拉氏族。我接到她这首诗时,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在写到梅兰芳与溥仪竟然有过如此交往时,我这才大悟到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原是富有戏剧性的姻亲的。假如不是那拉氏慈禧太后钦定溥仪为宣统帝,那么溥仪自然无法享受到梅兰芳的高超艺术的。尽管有史料说:“溥仪与梅兰芳可谓世交,梅家三代都跟清宫有关。”但失之交臂的事是常有的。然而历史时代的人物之交往,及其思念等等。却摆脱不了社会运势的前提。我们回头再看溥仪及“皇后”因看了梅兰芳的戏而遭到“有失君德”的骂名,以致他和婉容再不敢看戏了,并视艺术家为“下九流的戏子”、“伶人”。但在后来,就是这样的戏子、伶人,却成了中国戏剧家协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长等政府要职……那么可以想象,当溥仪以一个平常公民出现时,他该是多么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