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6880900000013

第13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感恩(1)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人云:“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更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同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感恩。

38成就缘于感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了好事都不求回报,但善良和爱心终究是会结蜜果的。感恩身边发生的一切美好的事情和人,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两位举世瞩目的名人,一位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另一位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在1928年发明了青霉素。然而,这两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面临厄运:丘吉尔在一次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粪池,如果没有人来救起他,他很快就会被淹死。弗莱明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读书,如果得不到富人资助,他长大之后只能是一个缺少知识的文盲。

事情的改变就在那一年的春天,一日,弗莱明的父亲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小孩子的呼救声,于是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循声找去。走了几十步后,他看见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正在里面拼命地挣扎着。于是,弗莱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把这个小男孩救了上来,并送进了医院。

过了几天,弗莱明的父亲几乎把这件事情忘记了。这天,一位高雅的11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他家门口。绅士慢慢地走下了马车,彬彬有礼地对弗莱明的父亲说:“前几天你救的那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我是来向你道谢的。如果你有什么要求,请说出来,我一定会满足您的!”可是弗莱明的父亲却拒绝了他,认为这是应该做的,没想过要回报。

那位绅士正是丘吉尔的父亲,他再三请求一定要给老弗莱明报酬,但老弗莱明就是不要。这时,穿着朴素的少年弗莱明从外面回来,绅士看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绅士高兴地说道:“太好了,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请你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做点事情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弗莱明的父亲想了想答应了他的劝说和提议,忍痛送走了弗莱明。

从那以后,弗莱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校。从小受父亲影响的他每天比别的同学起的都早,总是等到图书馆要熄灯的时候才走,自习课上他是学得最认真的人。在上学期间,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最优异的。圣玛利医学院毕业时,弗莱明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己和父亲的梦想。在毕业典礼上,绅士摸着他的头说:“你的成绩,充分显示了弗莱明家族的善良和聪明,你的父亲会为你骄傲的!”

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45年的诺年贝尔医学奖。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弗莱明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卓有学识的细菌学家,而这都源于善良与感恩。所以朋友们,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周围充满爱和温情。

39孟波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孟波生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彭金县。

孟波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车祸去世了。孟波和体弱多病的妈妈相依为命。孟波的妈妈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到处打临时工,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正常花销,孟波的妈妈只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黑夜来临的时候,小男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柏油路,等妈妈回家。要知道,妈妈回来的时候可是孟波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妈妈每天都要给孟波带一块馒头回家。在孟波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馒头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孟波就天天这样盼着自己的妈妈回家。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雪,大雪纷飞,足足下了一天一夜。孟波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回家。可是,已经入夜很久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男孩站在家门口着急得直哭,总也等不到妈妈回来。这时候,孟波最愿意听到的是,妈妈呼唤自己的孟波——“嗨,男子汉,看看妈妈给你带什么回来了,你最喜欢吃的夹心蛋糕。”

天,越来越黑,雪,越下越大,小男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孟波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倒在地上的妈妈。孟波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孟波。孟波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幼小的孟波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男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

孟波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怀里还紧紧地包裹着一块馒头……孟波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大雪一直在下,小男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孟波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孟波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孟波的妈妈是因为不放心孟波吗?孟波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孟波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孟波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孟波的妈妈走了。许多年以后,孟波才知道妈妈去世的那一天正是感恩节。

后来孟波进了孤儿院,在院里他遇到了当时中国最好的美术教师郑小光先生,郑小光教会了孟波绘画,从此绘画成了孟波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上海,孟波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在画展上孟波创作的《大年夜》一举成名——画面上记载着年前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孟波的母亲。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感恩图报的儿子。时间能冲淡孟波的丧母之痛,单是孟波那份感恩的心却始终没有停止跳动——时隔40多年,一直未变。

40韩信报漂母

韩信是我国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韩信年青的时候,有一位漂母帮助了他,从而引发了一个着名的报恩故事。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他曾在朋友南亭亭长家混饭吃,时间长了,亭长老婆对他很厌恶,一天大早,夫妻二人坐在床上把饭吃完了。韩信又来赶饭,可是扑了个空,他知道是自己蹭饭遭嫌,人家以此来羞辱自己。他也不说什么,气鼓鼓地就跑出去了。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她。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就继续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

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韩信有所成就之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他又找到南亭亭长,赏了他一百个小钱。

其实,如果论当年给韩信物质上的付出,南亭亭长无疑应当比漂母多得多,饭菜也丰盛得多。但漂母是怀着一片真诚、同情、慈悲之仁心,没有丝毫的嫌弃和不耐烦。虽然付出的不过是疏食粗粝,那恩情已深如大海,重如高山了。韩信表示要报答,漂母还严词予以拒绝。由其真心,真善,有始有终,不但得到千金回报,还流芳青史,在历史人物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我们虽然不应该效仿韩信对待南亭亭长的态度,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他对漂母的感恩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1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的名言,意在感恩报恩。这句话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豫让是春秋战国间的晋国人,最初他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家臣,可始终默默无闻,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

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当即决定:“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牺牲性命。我一定要为智伯复仇。”

豫让于是逃到了山里,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可是,第一次行刺失败了,豫让被赵襄子逮捕了。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想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把他放走了。

豫让被放出来后,仍不甘心。过了些时候,他又刮掉眉毛和胡须,来改变自己的面容;吞食火炭,来改变自己的声音;将含毒素的漆涂抹在身上,使身体脓肿长癞疱,来改变自己的形体,沿街讨饭。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了必定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

豫让于是又被卫士们所搜获,赵襄子问他说:“你不是曾经跟随范氏和中行氏吗,智瑶消灭了他们,你没有替他们复仇,反而成为智瑶的家臣,为什么智瑶死后,你如此坚决地为他复仇呢?”

豫让说:“我奉范氏、中行氏时,他们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所以我就像普通人一样报答他们;智瑶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我当然要像国士那样来报答他。”

赵襄子长叹:“豫让呀!你为智瑶竭忠尽义,名已经成了;而我也宽宏大量赦免于你,也做到仁至义尽。今日我不能再放走你了。”

豫让从容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优点,忠诚的臣子有为义而死的责任。上次你已经宽赦了我,天下无人不称赞你的贤明。今天我死而无憾,只求将你的衣服给我一件,让我刺上几剑,以了我报仇的心愿。这样即使立刻死去,我也毫无遗恨。我不敢厚望你能答应我的请求,只是冒昧地把心里话告诉你。”

赵襄子满足了他的这个要求,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豫让自刎而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这都是因为他懂得知恩图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虽无需像豫让那样,做得那样激烈,但至少应该懂得回报。

42结草衔环

“结草衔环”这个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它讲述的是关于感恩的故事。

“结草”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魏武子有一个妾,十分受宠爱,但却没有生育子女。晋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没有生过儿子的妾都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他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全嫁出去了。

后来,秦国攻伐晋国,魏颗也参加了战斗,敌将是秦国的力士杜回。当魏颗和杜回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发现一个老人,迎着杜回的去路,将地上长得又高又密的草,结成一个个的索子,把杜回的车马绊倒。结果杜回被晋军擒获,使魏颗得获全功。夜里,魏颗梦见那位老人说道:“我就是您嫁出去的那个姬妾的父亲,今天是特地来报答您救我女儿性命的恩德的!”

“衔环”讲述的是杨震父亲杨宝的故事。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十分怜惜这只小黄雀,便将它捡回家中,放在箱笼里,采来菊花精心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小黄雀的伤痊愈后便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救了我,我很感谢你。”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你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后来,果真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这个“衔环”的故事也传开来。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这两个故事虽然看起来很荒诞,但它们都讲述了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提倡的知恩图报。

43郑小桐的左手

中国台北篮球明星韩冰有一位孩提时代的朋友——郑小桐。相隔多年,在一次圣诞聚会上偶然相遇。而这一次相遇,竟然改变了韩冰的生活和事业,原因只有一个——郑小桐伟大的父亲。

相比较忧郁的韩冰来说,现在的郑小桐依然生活很积极。韩冰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入选自己所在省的篮球队,这让韩冰很是愤懑,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台湾地区最好的组织后卫。

现在的郑小桐喜欢各种聚会,喜欢各种运动,他最热爱的是打篮球。可是,郑小桐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他习惯于用左手运球,还可以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就这点来说,也许台湾省最好的前锋就是郑小桐了。

但是事实上,郑小桐根本不可能入选省队。郑小桐左手打球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突出的篮球技艺,而是因为郑小桐只有一只手——郑小桐在小的时候,因为触电被烧焦了右手。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郑小桐的这只无所不能的左手能打一手好球,能写一手很好的斯拉夫文书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郑小桐还可以帮助自己的父亲做一些木匠活。

更让韩冰感到惊讶的是——郑小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

在韩冰看来,郑小桐的语气总是那样的亲切。郑小桐工作努力,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友好,与社区邻里的交流非常愉悦。郑小桐还常常得到老板的表扬。并且,郑小桐还新近被提升为生产部主管。这让韩冰很纳闷,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郑小桐。

直至有一天,见到了郑小桐的家人,韩冰才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那天正好是郑小桐的父亲的生日,为了表示祝贺,韩冰和兄弟去郑小桐家参加生日晚宴——郑小桐的父亲非常热情,要留韩冰他们吃饭。韩冰便留了下来。

郑小桐家人都很热情,谈起郑小桐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自豪和温情。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在祝酒辞中,郑小桐举起来酒杯,说到——“感谢,我的爸爸,感谢爸爸给了我另外一只手——我的心灵之手,就是这只手将我从自卑和自杀的念头中解救出来,感谢我的父亲。”

说完,郑小桐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