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6801400000008

第8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5)

收敛型蛛网是指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点。也就是说,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后,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自发的力量,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其条件是: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平坦,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假设,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如恶劣气候的影响,实际产量由均衡产量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在Q1的产量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于是,实际价格由均衡价格Pe上升为P1。在第二期,根据P1的价格水平,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产量增加为Q2;但是,根据需求曲线,在Q2的产量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为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到P2。在第三期,根据P2的价格水平,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产量减少为到Q3,但是,根据需求曲线,在Q3的产量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为P3,于是,实际价格上升到P3。根据第三期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幅度将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原有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由此可见,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

二、发散型蛛网

发散型蛛网是指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条件是: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峭,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其过程与收敛型蛛网相同,但运行的方向不同。

三、封闭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是指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始终按照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趋向均衡点。其条件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程度,或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因为根据该模型分析,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样,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而事实上,在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的不吻合,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被动。但是,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因为生产者从自己的经验中,会逐步修正自己的预期价格,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

§§§第六节需求和供给分析的应用

以上我们分析了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以及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这里,价格具有传递信息、指导行为的功能,即生产者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落来评判市场供求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产量;消费者也根据价格的涨落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因此,价格机制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某些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介入,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供求关系的调整,这些因素包括政府的价格限制、供求量限制及税收等。下面我们用均衡价格理论来评价它们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也称支持价格(Pricefloor),它是政府为了支持某种产品的生产所规定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如政府为了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经常实行粮食最低限价政策,以稳定粮食的供给量和生产者的收入。

图中,商品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假设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为P1,高于均衡价格Pe。结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Q1小于供给量Q2,市场上出现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时,如果没有其他措施,市场供求自发力量的作用将使得市场价格下降,并趋向于均衡价格Pe。因此,为了维持最低限价,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如政府收购过剩产品、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增加对国外的出口等,都可以实现增加市场需求的目的,但是,它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当然,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规定产量等手段,限制该产品的生产,减少供给。

二、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也称限制价格(Priceceiling),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如在战争时期或出现严重饥荒、恶性通货膨胀时,为了使大多数人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生活稳定,政府往往会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

图中,假设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为P2,它低于市场均衡价格Pe。结果,在P2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Q2大于供给量Q1,市场上出现供给短缺或超额需求的抢购状况。这时,如果任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那么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并趋向于均衡价格Pe。因此,为了维持最高限价,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实施配给制,凭票供应,以限制购买量,控制需求。但是,这种措施一方面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刺激生产,使短缺变得更严重,而且生产者还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抑制需求,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可能还会导致黑市交易,购物券货币化。

三、税收效应

运用供求均衡可以分析税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以及税负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最终的分摊问题。政府对货物交易征税,如果是根据商品的销售量征税,称作从量税;如果是根据商品的销售收入征税,称作从价税。无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只是征税时计算的方法不同而已,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相似的。

假定政府对厂商征收T量从量税,将使厂商的生产成本或供应成本相应提高,因此供给曲线向左移动,SS线移动到S1S1,垂直移动距离为T,均衡点E移至E1,销售价格从P0上升到P1,销售量从Q0减到Q1。这就是政府对厂商征收交易税的效应。

假定政府对消费者征收T量的交易税,将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应减少,因此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D线移动到D1D1,垂直距离为T,均衡点E移至E2,销售价格为P2,销售量为Q1。这就是政府对消费者征收交易税的效应。

因此,无论政府对消费者征税还是对生产者征税,对均衡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对厂商征税时,销售价格P1减去其中应缴纳的税额T,即为净价格P2,等于对消费者征税时实行的销售价格。而均衡交易量都为Q1。

下面再分析交易税的税额是由谁负担的。假定向厂商征收从量税,税额仍为T,由于征税,均衡点从C点上升到B点,销售价格从OG上升到OA。因此,消费者需支付数量为AG的单位税额,总税负为AG×OQ1,即图中的AGFB面积。而厂商需支付的单位税额为T-AG,即GH,总税负为GH×OQ1,即GFEH面积。究竟由谁承担更多的税额,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则税负更多由消费者承担;反之,更多由生产者承担。这是因为,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表示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因而税收主要可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转移,即使价格有较多提高,消费者也不能不买;而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时,情况则相反。

分析与讨论

1.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1999年6月的上海车展是在上海少有的漫长雨季中进行的,参观者人头攒动,但看的多,买的少。在私人汽车最大的市场北京,作为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该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3。尽管当年全国轿车产量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家一片哀鸣。

请问为什么睡帽和汽车会卖不动?它说明了需求具有什么特点?

2.春节前夕,火车票总是非常紧张,各地公安部门都会出动警力对票贩子进行打击,但票贩子们总是屡禁不止。请问这是为什么?提高价格可以解决问题吗?

3.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据调查,当时有6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设备,价格在800万~1200万美元。该厂首先找日本一家企业谈判,开价800万美元,争取1000万美元成交。岂知,第一次谈判,日商就满口答应,并表示可以立即签订合同。厂长心里直打鼓:“日本人这么好说话?其中必定有‘鬼’!”但想来想去,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便拍板敲定。设备到货使用一年以后,许多易损零部件需要更换,厂长便请日商按合同供货。日商表示可以,但价格提高一倍(合同并未规定日后供应零部件价格)。厂长心想这是“敲竹杠”,便设法向其他生产同类设备的国家购买,但由于不配套,最后被迫以高价向日商购买这些专用零部件。几年下来,这比当初花1200万美元买还贵。厂长气愤地骂道:“日本人就是‘鬼’!”

那么,你认为日本人“鬼”在哪里?这种做法可行吗?

练习

1.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一些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会呈同方向变化,这是为什么?

2.如果要想减少香烟的消费量,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3.有些商品如电脑、小汽车等的相对价格下降而供给量却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

4.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对均衡价格产生什么影响?

5.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高档次家电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6.某市政府鉴于人口不断增加且商品房价格较高从而导致住房日益紧张的情况,打算刺激租房需求。现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一种是直接规定一个房租的最高价格。请从均衡价格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两种方案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7.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造成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并说明政府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8.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9.已知需求函数Qd=500-100P,

(1)求出价格2元与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10.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Q与收入M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

求:当收入M=25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11.假定需求函数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12.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求: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

13.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求:

(1)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14.假定在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差异的商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

(1)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A和edB各是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B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行为选择吗?

15.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3P,供给函数为为Qs=-10+P,求: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收每单位产品2元的销售税,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将变为多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承担了多少税额?如果政府改为对消费者征收2元的消费税,这与对生产者征税有何异同?

(3)如果政府给生产者每单位产品1元的补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变为多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得到了多少补贴?如果政府将每单位产品1元的补贴改为直接给消费者,这与对生产者补贴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