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经济学
68014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提示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因此,本章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以便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Economics)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产生,是与资源的稀缺性密切相关的。

资源(Resource)是指能够用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或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手段或物品,即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它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土地(Land)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它包括陆地、矿藏、森林、水域和空间等所有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的恩赐。劳动(Labor)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资本(Capital)是指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企业家组织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企业家提出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的新见解,作出商业决策,并且承担这些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在人类社会中,资源的数量在一定时期总是有限的,因此,利用这些资源所生产的能够满足人类欲望或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也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对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欲望却是无限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五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是渐次递进的。第一层次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等生存的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剥夺、失业等。第三层次是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友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希望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欲望或需要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当前一种欲望或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或需要。所以,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无尽的。

由于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而能够用来生产满足人类欲望或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或需要,因此,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或需要而言,资源总是稀缺(Scarcity)的。也就是说,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

尽管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但是,人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而资源又具有多种用途,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不同的欲望或需要。因此,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下,人们可以根据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程度,通过对所拥有的既定数量的资源在使用用途上进行选择,以使自己的欲望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对资源使用用途的选择,就是所谓的资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

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所以产生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产品和劳务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的选择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这三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它所要研究的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如何作出最佳的选择,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没有资源的稀缺性,任何资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人们就不需要进行选择,经济学也就不会产生。

二、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体制

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人们要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有效的满足,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同的。经济学家认为,自人类社会发展以来,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然经济(Naturaleconomy)又称自给自足经济或小农经济。它的特征是生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微小、生产技术简单,生产主要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生产单位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由生产者根据自身的直接消费及其拥有的资源来决定,各个生产者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经济决策高度分散。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消费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自主决定各种商品的购买数量;生产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产量。因此,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相互作用决定的价格来引导,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调整资源在产业之间与企业之间的配置。

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源归国家所有,资源配置完全由中央计划机关制定的计划来决定,并通过行政命令手段来实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等都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生产的产品也由国家统一分配。

混合经济(Mixedeconomy)是指政府和私人经济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在以上四种资源配置方式中,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他们认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途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市场失灵、有效需求不足等现象,不仅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且还会出现失业等资源闲置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还要研究如何通过政府干预,即通过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问题。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这种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或者说,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在微观经济学中,由于它主要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价格的形成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因此,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经济学由此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theory)。由于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因此,微观经济学又可称为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在西方经济学分析和研究中,为了便于经济分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往往都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设立一定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经济理论都具备的,这就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称“经济人”(Economicman)假设、“理性人”(Rationalman)假设。所谓“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对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或者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即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给定收入、偏好和商品价格的约束下,如何决定各种商品的购买数量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生产者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以实现产量最大化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3)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生产者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如何决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以及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4)要素价格的决定。研究在不同市场结构中作为生产者的要素使用行为和作为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行为,并分析要素价格的决定。

(5)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一步论述一般均衡状态是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由此,得到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结论。这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

(6)微观经济政策分析。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现实的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与完全竞争经济的最优状态是有偏离的,这就需要执行一定的微观经济政策来加以矫正,以克服市场失灵,使得现实的经济能以最优状态或接近最优状态的效率来运行。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它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它通过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等有关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要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和倒退?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会出现时而高涨、时而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名义利率和汇率大幅度波动?宏观经济学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如何决定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如何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对其他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收入理论。由于宏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1936年出版后形成的。所以,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介绍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

(3)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通过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分析研究,提出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各种具体模型,确立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一般方法和途径。经济周期理论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影响国民收入变化波动的原因及其规律,并提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一般方法和手段,确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5)开放理论。把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他国经济、如何受他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国际经济范围内进行国际调节等问题。

(6)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种类、作用及其效应等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