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鄱阳湖
6799500000031

第31章 沿湖县、市概况(11)

民国时期1926年8月,中共九江特别支部湖口小组在县城成立。是湖口最早的中共组织。1929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周建屏来湖口组建红军游击队开辟游击区。湖口县游击支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湖口县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战,打垮了日本鬼子,推翻了蒋家王朝,建国后使湖口获得新生。

建国后,30年的艰苦奋斗,解决了人民温饱。改革开放后,从温饱到生活逐步奔小康。特别是2009年来,中央国务院号召开发建设鄱阳湖的号令,湖口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鄱阳湖沿湖各县一样,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拉开了城区框架,拓宽城区建设,对整个县城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布局,新兴建的县委、政府大楼落成在新、老城区中心,规模高大、雄伟、壮观、大楼前仿古的金水桥,拾级而上,高楼矗立,显示出该县的富裕与兴旺。其二是鄱阳湖大市场,规模广大,规划合理,适应新兴商品市场的批、零需求。科学、划区、分片,形成商品规划街,使之消费者按街区选购商品。其三,本县的招商工矿企业和原有的厂矿企业,在新的统一规划下,合理摆放在江、湖边上,厂矿的污水科学处理后排放江、湖。湖口金沙湾,厂矿一条线,科学排污水,环境无忧患。

(六)星子县

1.地理概况

星子县处鄱阳湖西岸,南止永修县,西邻九江、德安两县,东与都昌隔湖相望,北靠庐山山南,九江市辖区。

全县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可耕种面积8867公顷,国土结构为“三山、四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园”。总人口24.4万人,非农业人口3.7万人。全县辖7个镇,3个乡,即南康镇、白鹿镇、温泉镇、蓼花镇、华林镇、蛟塘镇、横塘镇,蓼南乡、苏家当乡、泽泉乡。全县共有10个居委会,7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南康镇。

县城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南康镇三面环水,负山襟湖。距九江市36公里,距南昌120公里,距武汉200余公里。水上交通逆赣江直航景德镇、南昌、赣州,进入长江黄金水道抵达国外口岸。赣、抚、饶、信、修五大水系在县域东南水面束流而东,形成“江湖交汇”。高等旅游公路,庐山南大道联“昌九”、“九景”高速公路,105国道贯穿全境、京九铁路、九江机场擦境而过,南来北往交通方便。

星子建县1000多年,古称“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商周归杨州管辖,战国属楚,秦汉九江郡辖。五代十国(929年—835年)间设星子镇、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镇立县。后历设南康军、南康路、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等县。民国初年废南康府,改浔阳道,建国后属九江市。

2.生态环境

星子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30%,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沿湖沙山为全省风洞,是江西第一风力发电实验区。辖区内庐山群峰竞秀,千米以上高峰十多座。拥有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洞水系相连,峡谷、港涧总长约200多公里。可捞水域面积58万多亩。

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青石、石灰石、高岭土、粗沙、细沙、蕴藏量相当大,是星子县主要收入之一。

农作物有水稻、红薯、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茶叶。工业有机床、电机、造船、汽配、食品加工、花岗岩雕件及板材加工。金星砚为传统名砚,闻名海内外。

水域内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盛产珍珠、甲鱼、鳜鱼、银鱼、螃蟹、青虾等淡水珍品。同时星子县是鄱阳湖畔商品鱼基地的重要县之一。

鄱阳湖丰水季节浩浩荡荡,碧波连天,34平方公里的沙山,一望无际,沙细如粉,风吹成浪,水清似镜,被世人誉为“江南第一沙滩浴场”,绵亘12公里的沙滩岸线,丰水季节天高水阔,渔帆点点,一派湖光山色,颇具塞北风光。湖区内8万余亩湖洲湿地,涨水为湖,枯水为洲,广阔的鄱阳湖湿地举世闻名,每年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有候鸟种类150多种。世界珍禽10多种,是鄱湖畔候鸟最多的栖息地之一。

位于蓼南乡蚌湖边,还有锋光台与古战场遗址,前为与鄱湖相连的蚌湖。每年冬季,大批候鸟来此过冬,多时有10多万只。内有珍奇的白鹤、鹳、灰鹤、丹顶鹤、天鹅、大雁。从县城有公路和水路专供远方客人观景看鸟。

但见:湖上冥冥雨气残,异乡风物此楼看;檐垂晚照低平野,帆挂春云度急湍。峰色远隽迁客醉,雁声清落九天寒;关山南北观候鸟,何处烟云稳钓竿。

3.星子风景点

古老的星子县钟灵毓秀,拥有卓绝的自然景观。国务院确定的382平方公里的庐山风景名胜区,其中有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在星子境内。

一大瀑布:有古诗为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大峡谷:有诗为赞:

辟立双芙蓉,正临无底谷。谁挥修月斧,尽削银河曲?倒洒万斗珠,翻飞千寻玉。有龙蟠其下,喧拯眠更熟。纵横题石字,但见蓐台绿。洗钵注军持,余生紫焉足。

三大国宝: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岩石刻:

⑴白鹿洞书院。最早为唐代李渤读书处,南唐年间,建为庐山国学,南宋朱熹兴复后,书院名扬天下,与岳麓、睢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⑵观音桥。又名“三峡桥”。建于宋大中祥符一年(1014年),桥长19.42米,宽4.33米,高10.67米,单孔卷拱结构,桥孔由7行共105块花岗石,每块花岗石重2000斤,凿有公母榫相互扣锁而成,非常坚固,千年不坏,气势雄伟壮观。

⑶秀峰摩岩石刻。秀峰寺在县城西鹤峰下,原有秀峰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冠。寺后群峰竟秀,瀑布飞流,万木葱笼,鸟语花香,诗人赞曰:“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在龙谭路上,月门之右,有一碑石高2.05米,宽1米,字高56厘米,宽39厘米,字体端庄稳健。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在松江书此以赐开先寺住持超渊,由巡抚廷极护送至寺,立碑于此。

“青玉峡”、“第一山”宋朝米芾书。“龙”宋代石刻,字体五尺见方,“南康太守李亦书”。“虎”元朝丞相刺不花书。“今古奇观”林廷玉书。“寄傲”吴嵩允题。“三峡涧”观音桥溪水下游石岸上。宋代黄庭坚书。“玉帘,明大学士赵志幕题,邹元标书”。等等,精雕细刻石壁不可胜数,诚可谓:精奇石刻遍天下,经典书法在秀峰。

⑷四大名泉:温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第六泉。

●温泉,建国后成为工人、职工疗养院,在县城西边的黄龙山下,有数口温泉涌出,平均温度60℃—70℃左右。泉水含有硫磺、钾、钠、镁等30余种微量元素,能治疗关节炎、胃病、支气管炎、皮肤病及神经衰弱等多种慢性疾病。1957年正式建院,有病床500余张,医护人员200余人。

●天下第一泉,第六泉在第一山“青山峡”旁。

●“谷帘泉”,朱熹书,在康王谷进口一里左右路旁。

⑸庐山汉阳峰,在县城西北,峰顶呈馒头型,至今还留有石砌的“汉王台”和“清石刻”大汉阳峰。周瑜点将台在南康镇内,至今尚保存原貌。

⑹康王谷,又称“庐山垅”。秦灭六国时,楚怀王之子康王熊驿避难谷中。相传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以康王谷为创作背景。

⑺星子古城。建国前,星子县城主街道狭窄,坡陀数起,俗称“驼背街”,石条铺设,东起杨武角,接紫阳路,西北主大西门接匡庐路。东南坡古称朱公坡,宋朝朱熹所建。民国时更名“东大街”,为正街。

城墙周长5华里,县城虽小,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两边是马头墙砖木结构的店铺,街面是青石板路,厚重的青石板块宽敞平坦,老街上原来还有几座古老的石雕牌坊,老城广场北侧,有鄱阳湖仅存的城楼式古建筑——点将台,双檐歇山式顶,砖拱门洞。这就是南康府城的鼓楼,相传是三国周瑜的点将台。在斑驳的墙体上,大型古砖上有“天顺(明)二年”的纪年铭文,记载着重建时间,距今550年了。点将台往东是爱莲池,理学大师周濂溪在星子为官时凿池种莲,明成化八年(1472年)知府曹凯建亭其中,池内有石桥通亭上,爱莲池亭经风雨几百年,几度损毁几度修,而今古风犹在。

老城东郊鄱阳湖边有一座分风庙、一座宫亭庙。传说庙神分风劈流,风送行舟。庙前有座很大的张叔夜墓,张叔夜北宋人,曾任济州,海州知府,枢密使等官职,为官清廉,不爱分外之财,乃一代名臣。张叔夜是广东人,金兵犯镜,开封城破,随宋徽宗,宋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带去北方的路上,过宋金河界时扼吭而死,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议,才放其归葬。船经运河长江过鄱阳湖行至星子湖域时,遇到大风,船不能行,就近葬在湖边山岗上。墓无修葺,荒草凄凄,清朝初期星子县令毛德琦念其是一代名臣,为他立碑,结果也被弄掉了,墓上面也不知是何年代被人挖了一个盗洞,当地人骂这个盗墓者是个瞎眼贼。因张叔夜是一代清官,而又是被俘虏到金国的忠臣,死后一无所有,真让人心寒。走过张叔夜墓,来到湖边,干旱时,渡过狭窄的鄱阳湖主航道,前面就是辽阔的湖洲,湖洲上有一座奇特的古代建筑千眼石桥,桥身不高却很长,横跨鄱阳湖,直通到都昌县多宝乡,从此往来便捷,成为星子人民和都昌人民的连心桥。(都昌千眼桥有较详细记载)

2009年,星子县政府正拨款对点将台等古迹进行维修,加上附近开发建房,挖出了大批古砖,还有一些刻有铭文的古砖,古砖的规格为30cm×16cm×18cm,古砖上刻有“星子塔砖”四字铭文。星子以前有两座古塔:永镇塔和凌云塔,按挖砖的位置来看距离爱莲池较近的永镇塔砖。同时发现3块正德十三年城砖,也是星子最早的城墙砖。南宋淳祐年间,知军方岳才筑土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土城被暴雨淋坏,维修两次,逾年又坏。南康知府陈霖,是位有责任心的地方好官,他向百姓说:“我是朝廷守土官吏,城墙坏了,守土不固,责任难于推诿。”于是请示上级,烧砖采石,首次建起了星子火砖城墙。在制城砖时,秉承太祖朱元璋的传统,要求将制砖人的名字留在城砖上。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修了一次。修建方式是东南西北四门,由星子、都昌、永修(当时名“建昌”)、安义4县各负责其中一段,二次修建时太平天国战乱被毁坏修建的。现在星子古城除了南边码头处还有一些遗迹外,其余都被拆掉了。诚所谓:老城古貌看不见,推陈出新已改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央、江西省委、省政府开发鄱阳湖建设鄱阳湖的强劲东风的推动下,现在的星子县城,其规模远非那“老爷堂上打屁股,四门该可闻其声”的时期可比,城区扩大了好几倍,框架拉开,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市场繁荣。在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星子古城的特色建筑,我们需要更加妥善规划和重点保护。

⑻周瑜点将台

三国时期,周瑜当年操练水军,登台点将,据有关资料记载,周瑜点将台共有3处:一处在九江市区的甘棠湖上,古称“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另一处知者甚少,据《永修县志》记载,都昌与永修交界处,鄱阳湖中的松门山上(也称“松门岛”)。还有一处在星子县城东,台基长30米,宽16米,全部用花岗石砌成,现存的点将台为明代天顺二年冬月重修。台上一道危栏,雄楼百尺,琉璃映日,走兽飞檐,帅旗招展,虎帐列厅中。台下六狮把守,果是八面威风。台前原有周瑜的石马槽,毁于1966年。《星子县志》记载:“孙权即破黄祖,命周瑜向鄱阳湖操练水军。”登台放目,可想当年,台上旌旗招展,场前戟影刀光,湖边战船排列,水上虎跃龙腾的威武场景。

自明代天顺年修建至今,经风雨沧桑几百年再次台基倒塌,台面严重损坏,2009年星子县政府拨款修建,以2010年12月完工,又可供远近名人雅士旅游观光。

4.星子县的文化遗产

有鄱阳湖西河戏,是优秀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中州音韵掺杂方言,声腔中伴有山歌及地方小调。武术姿势也多衍于民间拳术的器械套路,其行当体制,原袭当地人祖传的青阳旧例,并在世代传习中融入了当地一些艺术精华,从一末中分出五老(老生)将九夫并入四旦,让九小兼演文武,令十杂不成一行,专司家院,旗牌等职,其主要角色为二净、三生、五老和六外,这种变化,为多演袍带戏,村民喜闻乐见,这就是为西河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星子、都昌、德安、永修、九江、安义鄱阳湖区域6县是西河戏主要流行县区。清乾隆年间青阳腔与宜黄腔合班,又吸引汉剧的西皮,形成专唱弹腔的戏班。著名艺人汤大乐是弹腔戏班台柱名角,他在家乡修建乐王庙,供奉乐王菩萨,广招艺徒,传授演艺,在他的带领下,一种以皮黄为主要声腔,以星子为活动中心的剧种在这一带广泛流传发展。1874年著名艺人周自秀出任戏班头,戏班取名为“青阳公主星邑义和班”。义和班成立后,刘敦厚、汤再树两大名旦也先后从汉剧和瑞祝班回乡加入义和班,使义和班的演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使弹腔戏兴盛一方,先后有11名艺人挂牌演出。除了在本县参加各种庙会,佳节、喜庆、擂台演出外,还不断往来于赣北及其他地区巡回演出,所演之处众皆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为此各地也修建了大量戏台,每逢8月28日做乐王会、祭戏神,逢年过节村村都请戏师,教戏排演,鸣炮开台,锣鼓管弦,通宵达旦。西河戏的兴起不但推动了鄱阳湖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文化也有振兴和推动作用。历经150多年的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特色,现在星子、都昌、德安、永修、九江、安义6县流传200余本剧目,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西河戏的风格。同时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满足了鄱阳湖区域百姓的精神需求,活跃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对弘扬民俗文化,研究民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星子县委、县政府将2010年—2015年内,在开发鄱阳湖建设鄱阳湖的号召下,按照“保护古城,开发新城,打造名城”的新思路,运用延东拓西的规划,3年来共投入城市拓建资金54亿元之多,是星子县城市建设最飞跃的3年,实施建设项目156个,由原来不足2平方公里的老县城,现已拉开到10余平方公里,拓展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

最近,星子示范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由江西省旅游规划设计院承建,总投资1亿人民币,园区内有各种旅游设施:交流中心、研究中心、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及一切附属设施等。

星子在拼搏,星子在腾飞,星子干群一条心,定能打造成鄱阳湖上一流的文化旅游名城。建国初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视察星子县时写了一首《渔家傲》:“鄱湖沧茫庐山碧,湖山之间一县立,雄伟秀丽世无匹,谁查悉,有多少名胜古迹?……”这首《渔家傲》高度概括了庐山南麓,鄱湖北岸的星子县,洋溢着对胜景的赞美,同时深情期望星子人民今后要更好地开发建设美丽的星子县。

(七)永修县

1.地理概况